张荣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小麦类菌原体兰矮病初侵染研究被引量:13
- 1996年
- 调查、接种传毒试验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介体条沙叶蝉传播的小麦类菌原体兰矮病主要在小麦春季苗期初侵染,自生麦苗发病为主要初侵染源。
- 张秦风相建业杨英张荣
- 关键词:小麦类菌原体初侵染病害
- 中国突脐孢属一新记录种被引量:1
- 1996年
- 突脐孢属(Exserohilum)由Leonard和Suggs(1974)建立。迄今,已被接受约有26个种。我国已报道了6个种。本文报道我国突脐孢属一个新记录种。 材料和方法:将采集的植物样品剪成约5cm长的小段,在培养皿中22~24℃下。
- 孙广宇张荣朱明旗张天宇
- 关键词:真菌新记录种
- 烟草蚀纹病毒(TEV)生物学及理化特性的研究被引量:6
- 1989年
- 从自然感病的烟草上分离到烟草蚀纹病毒(TEV)。其寄主范围较宽,经汁液摩擦接种普通烟产生明脉和坏死性蚀纹,在蔓陀萝上为斑驳和畸形,不侵染苋科的千日红及豆科和葫芦科植物。致死温度为53℃,稀释限点为3×10^(-3),体外保毒期为4天。蚜虫传毒试验表明,可经桃蚜进行非持久性传毒。粗提纯的病毒制品在电镜下为稍弯曲的线状粒子,大小约728×12-13nm。病毒粒子经5-40%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显示出单一主峰,其紫外吸收值最大为258.5nm,最小为241.7nm,A280/260之比值为1.27。降解病毒所得核酸和蛋白的紫外吸收值分别为最大258nm及273.9nm,最小为233nm及250nm,经PAGE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3.16×10~6道尔顿及2.98×10~4道尔顿。用提纯病毒制备所得抗血清效价为1:512;经琼脂双扩散试验证明只与分离的病毒起沉淀反应,而与CMV、TMV、ToRSV、TNV、PVY则无反应。
- 魏宁生张荣
- 关键词:烟草蚀纹病毒TEV理化特性传毒葫芦科植物密度梯度离心
- 小麦兰矮病病原物——类菌原体的初报被引量:18
- 1991年
- 对陕西、甘肃历史上严重发生的小麦兰矮病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受侵叶切片韧皮部筛管细胞、叶肉薄壁细胞及叶绿体中可见大量典型类菌原体病原物。根据症状特征和类菌原体病原物,初步定名为小麦类菌原体兰矮病(Wheat Mycoplasma Like-Organism Blue Dwarf-WMBD)。
- 安德荣魏宁生张秦风张荣朱象三
- 关键词:小麦病原物类菌原体
- 台湾省一些禾本科植物上蠕形菌的分类鉴定被引量:6
- 1997年
- 台湾省一些禾本科植物上蠕形菌的分类鉴定IdentificationofSomeHelminthosporiaFungifromTaiwanProvince孙广宇张荣张红玉张天宇(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杨陵712100)蠕形分生孢子真菌是一类重要且常见...
- 孙广宇张荣张红玉张天宇
- 关键词:禾本科植物
- 玉米大、小斑病病原菌分类地位的变化被引量:2
- 1996年
- 玉米大、小斑病病原菌分类地位的变化孙广宇张荣(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杨陵712100)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是玉米上两种主要的病原真菌,但在各种书刊上常见它们的拉丁学名有不同的写法。如玉米大斑菌的学名就有Helminthospriumturcic...
- 孙广宇张荣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病原菌
- 小麦类菌原体蓝矮病品种抗病性鉴定接种方法研究被引量:5
- 1997年
- 小麦类菌原体蓝矮病品种抗病性鉴定接种方法研究张荣张秦凤(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杨陵712100)(陕西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小麦类菌原体蓝矮病(WheatMycoplasmo-likeOrganismBlueDwarfDisease,WMBD)为我国首...
- 张荣张秦凤
- 关键词:小麦类菌原体蓝矮病抗病性鉴定
- 不同品种(系)对小麦蓝矮病的抗病性鉴定研究被引量:9
- 1998年
- 不同品种(系)对小麦蓝矮病的抗病性鉴定研究*张荣(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杨陵712100)张秦风(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杨陵712100)IDENTIFICATIONOFRESISTANCEINWHEATVARIETIES(RACES)TOWHEATMY...
- 张荣张秦风
- 关键词:小麦蓝矮病抗病性
- 中国小戴顿属一新记录种被引量:13
- 1997年
- 孙广宇张荣朱明旗张天宇
- 关键词:真菌新记录种
- 根系分泌物中糖和氨基酸对棉花枯萎菌的影响被引量:62
- 1998年
- 通过对中棉、陆地棉(抗、感棉花枯萎病品种)和海岛棉根系分泌物中葡萄糖、蔗糖及不同氨基酸成分和含量的测定表明:棉花感病品种根分泌物中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是抗病品种的2~3倍;在所测定的6个棉花品种中共含有12种氨基酸,其种类和含量依棉花品种不同而异。不同糖的浓度对菌落生长速度影响不大,但影响菌落的旺盛程度及色素的形成。在所测定的12种氨基酸中,丙氨酸、天冬氨酸、组氨酸、脯氨酸和异亮氨酸对棉枯萎菌的生长略有刺激作用,精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丝氨酸则有抑制作用。
- 刘素萍王汝贤张荣郭岩杨之为
- 关键词:根系分泌物棉花枯萎菌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