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鹏远

作品数:12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混凝土
  • 3篇混杂纤维
  • 3篇骨料
  • 2篇多孔介质
  • 2篇水泥土
  • 2篇轻骨料
  • 2篇轻骨料混凝土
  • 2篇桩基
  • 2篇黏土
  • 2篇温度荷载
  • 2篇无侧限抗压
  • 2篇无侧限抗压强...
  • 2篇骨料混凝土
  • 2篇固结
  • 2篇荷载
  • 2篇侧限
  • 1篇地基
  • 1篇性能试验
  • 1篇增强混凝土
  • 1篇软土

机构

  • 8篇北京交通大学
  • 5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河北建设勘察...
  • 1篇巴彦淖尔市水...

作者

  • 12篇张鹏远
  • 7篇蒋思晨
  • 7篇白冰
  • 2篇贾尚华
  • 2篇李晓丽
  • 2篇申向东
  • 1篇贾丁云
  • 1篇闫瑜龙
  • 1篇周丽萍
  • 1篇聂庆科
  • 1篇温永钦
  • 1篇陈星欣
  • 1篇王明亮
  • 1篇郭志光
  • 1篇宋晓明

传媒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硅酸盐通报
  • 1篇新型建筑材料
  • 1篇岩土力学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渗透作用下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的迁移过程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对天然硅粉悬浮颗粒在饱和的石英多孔介质中的渗透迁移特性进行圆柱穿透试验,得到6种不同颗粒粒径(10,15,20,25,33,47μm)、3种不同颗粒浓度(0.2,0.5,0.8 mg/ml)、3种不同渗透速度(0.087,0.173,0.260 cm/s)和3种不同渗透方向(即自上向下,水平,自下向上)的颗粒穿透曲线,重点研究这些因素对悬浮颗粒迁移的水动力学过程、弥散效应、沉积效应等物理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渗透速度相同时,颗粒穿透过程中的浓度峰值一般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随渗透速度的增大,水动力学作用对颗粒迁移的影响越来越大,此时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则逐渐减小。此外,存在一个临界浓度值,当注入的悬浮颗粒浓度大于该值时,随着注入悬浮颗粒浓度的增大,出流液中的颗粒相对浓度反而有减小的趋势,这与大量的悬浮颗粒进入多孔介质造成多孔介质孔隙的堵塞有关。
白冰张鹏远宋晓明郭志光陈星欣
关键词:多孔介质
不同几何尺寸CF/PF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富含的天然浮石作为轻骨料,着重研究了以碳纤维-聚丙烯纤维混杂配置的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了纤维掺量及纤维几何尺寸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通过定义混杂系数,以及对抗压,劈裂抗拉强度混杂系数的计算,结合试验结果,说明了纤维的正负混杂效应与纤维体积率的定量关系;同时简单分析了不同几何尺寸纤维在混凝土中的混杂效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与聚丙烯纤维在不同掺量以及不同几何尺寸下混杂,可以产生互补效应,这可为开发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蒋思晨李晓丽张鹏远韦婉
关键词:纤维增强混凝土
孔隙结构和水动力对饱和多孔介质中颗粒迁移和沉积特性的耦合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为了研究孔隙结构和水动力对悬浮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沉积和迁移特性的影响,对天然硅粉(悬浮颗粒)和荧光素钠(示踪剂)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迁移特性进行土柱试验,分别得到了5种不同渗流速度(0.033、0.066、0.132、0.199、0.265 cm/s)、两种不同多孔介质(石英砂和玻璃球)的悬浮颗粒和示踪剂全组合下的20条穿透曲线。根据试验结果,研究孔隙结构、渗流速度对饱和多孔介质中颗粒迁移和沉积过程中水动力作用机制、弥散效应、加速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悬浮颗粒的穿透曲线可以用一阶沉积动力学对流弥散方程的解析解来描述。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大,水动力学作用对颗粒出流浓度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孔隙结构的影响则相对减弱。同时,存在一个临界渗流速度值。当渗流速度超出该值时,悬浮颗粒迁移要快于示踪剂,而且临界渗流速度对于玻璃球和石英砂两种多孔介质是不同的;其次,在两种介质中,随渗流速度增大,弥散度增加,回收率和回收悬浮颗粒粒径增大,沉积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此外,在孔隙比相近的情况下,悬浮颗粒在玻璃球介质中的回收率要大于其在石英砂中的。可见,孔隙结构和渗流速度是影响饱和多孔介质中颗粒输运的重要因素,渗流速度越大,孔隙结构的作用越明显。
张鹏远白冰蒋思晨
关键词:饱和多孔介质孔隙结构土柱试验
碳酸钠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在其它条件恒定时,研究了碳酸钠掺量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对比水泥土7d和28d的强度发现,水泥土的强度总体上随碳酸钠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龄期增长,水泥土强度峰值前移。分析原因主要为:碳酸钠促进水化作用和抑制硅酸凝胶转化为沉淀的双重功能,碳酸钠抑制了对水泥土后期强度增长有重要作用的火山灰效应等。
贾尚华申向东周丽萍张鹏远温永钦
关键词: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碳酸钠
不同幅值温度荷载下一种饱和红黏土的固结效应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一种饱和红黏土在不同升温幅值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固结效应。亦即,首先将试样在初始温度20℃和一定围压下(σ3=50,100,150,200 kPa)进行固结。然后,在不排水条件下将试样温度由20℃上升至40℃(或50℃,60℃,70℃,80℃),再让试样在该温度荷载下进行等温排水固结。试验表明,温度荷载引起的孔隙水压力最大值随升温幅值的增大而增大,达到同一温度设定值后的孔隙水压力与围压比随围压的增大而相应减小,而孔隙水压力值则增大。在温度荷载作用下,固结体应变随温度幅值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围压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在相同幅值温度荷载和相同围压作用下,红黏土的孔隙水压力增长速率及最大值要明显大于一种低塑性的粉质黏土,而其固结体应变却要小些。
白冰张鹏远贾丁云蒋思晨
关键词:红黏土矿物成分塑性指数
饱和黏土中球(柱)孔瞬时扩张及超孔隙水压力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因孔内压力瞬间加载到指定状态,球(柱)孔塑性区土体受力特征符合不固结不排水状态.基于此得出了针对饱和黏性土体中球(柱)孔扩张问题的屈服准则,此准则与Tresca准则形式相同.通过该屈服准则得出了饱和土体中球(柱)孔扩张问题的总应力场.然后通过弹性区、塑性区和弹塑性界面的特征求解出弹性区和塑性区超孔隙水压力;再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得出球(柱)孔扩张问题的有效应力场.最后利用推导出的理论成果,对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
张鹏远白冰蒋思晨贾尚华
关键词:超孔隙水压力
CF-PF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被引量:7
2014年
以天然浮石作为轻骨料配制LC30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研究掺入碳聚丙烯混杂纤维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通过快冻法试验,测得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及抗压强度损失.定义了混杂系数,并结合试验结果,说明纤维的正负混杂效应与纤维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分析了纤维的混杂效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与聚丙烯纤维以不同掺量混杂,可以产生互补效应,对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为西北寒冷地区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依据.
蒋思晨白冰张鹏远聂庆科
关键词:轻骨料混凝土混杂纤维抗冻性
聚丙烯酰胺改性掺砂混杂纤维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被引量:21
2014年
为了研究掺砂量和阴性聚丙烯酰胺(PAM)对纤维水泥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分别配制掺4%,8%,12%,16%和20%素土重的砂和2%,6%,10%水泥重的PAM纯水泥土、聚丙烯纤维水泥土、剑麻纤维水泥土及二者混杂纤维水泥土试样共96组,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运用扫描电镜(SEM)研究聚丙烯纤维和剑麻纤维在土样中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这2种纤维的掺入均能大幅度提高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幅度为40.5%~54.1%,掺砂量和PAM掺量对纤维水泥土的强度有明显的影响,随掺砂量和PAM掺量的增加,纤维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少;在掺砂量为12%和PAM掺量为6%时,纤维的加筋作用达到最优,此时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此外,水泥水化物及较硬砂颗粒与PAM的水解产物结合,使得纤维表面变粗糙,从而增加了界面的黏结特性;聚丙烯纤维与剑麻纤维的混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表现出了一定的混杂效应,PAM和砂的掺加对混杂系数有较大影响。
张鹏远白冰蒋思晨
关键词:软土地基改性水泥土聚丙烯酰胺无侧限抗压强度
基于多因素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超声波检测桩基完整性应用中的研究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简述超声波透射法在测桩中的应用及判断基桩完整性的几种方法,分析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桩身完整性评判中应用的必要性,尝试将PSD曲线也作为评判因素,并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在模型中分别采用专家估测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
张鹏远申向东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桩身完整性层次分析法
文献传递
不同粉煤灰掺量高强混合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试验研究被引量:36
2011年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富含的天然浮石作为轻骨料,以不同体积分数(0%,15%,30%,45%)的轻骨料替代粗骨料,同时以不同掺量粉煤灰(15%,25%,35%,45%)替代水泥,制备高强混合骨料混凝土,对其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进行对比和研究。研究表明:浮石轻骨料最优替代率为15%,粉煤灰最优掺量为25%,此时混合骨料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比强度达到最大值;由于浮石轻骨料替代率对试块的破坏形式及过程影响较大,在进行混合骨料混凝土本构方程的建立时,把单轴抗压强度和轻骨料替代率同时作为参考变量,得到更加适用于高强混合骨料混凝土的本构关系,为本地区的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蒋思晨李晓丽张鹏远
关键词:浮石混合骨料本构关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