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正凯

作品数:23 被引量:255H指数:9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玉米
  • 10篇旱农
  • 10篇旱农区
  • 7篇耕作
  • 6篇光合特性
  • 5篇玉米光合特性
  • 5篇水稻
  • 5篇耕作措施
  • 4篇氮肥
  • 3篇水分
  • 3篇炭疽
  • 3篇炭疽病
  • 3篇土壤
  • 3篇作物
  • 3篇豌豆
  • 3篇小麦
  • 3篇保护性耕作
  • 3篇不同耕作
  • 2篇氮肥用量
  • 2篇氮肥运筹

机构

  • 17篇甘肃农业大学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3篇彭正凯
  • 16篇谢军红
  • 16篇李玲玲
  • 5篇周而勋
  • 5篇杨媚
  • 4篇张德涛
  • 2篇舒灿伟
  • 2篇高艳丽
  • 2篇曹琦琦
  • 1篇刘淑梅
  • 1篇贺晓霞
  • 1篇杨迎青
  • 1篇黄鹏
  • 1篇王震
  • 1篇郑丽
  • 1篇柴强
  • 1篇刘杰

传媒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耕作措施和氮肥用量对陇中旱农区粮饲兼用玉米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玉米成为陇中旱农区主栽作物之一,但该技术下玉米的高产导致土壤养分和水分耗竭,影响玉米生产的可持续性,依托2012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4种耕作方式(CT:传统翻耕,RT:旋耕,SS:深松耕,NT:免耕)和4种施氮水平(N1:不施氮,N2:施纯氮100kg·hm^(-2),N3:施纯氮200kg·hm^(-2),N4:施纯氮300kg·hm^(-2))对粮饲兼用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和免耕显著增强玉米光合性能,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光合性能也增强;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均表为SS>NT>RT>CT、N4>N3>N2>N1,成熟期时SS较CT显著增加37.4%,N4较其他处理增加15.0%~85.0%;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耕和免耕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2014年SS和NT较CT分别增加33.0%、18.8%,2015年分别增加19.7%、11.6%,且深松耕处理生物量显著高于传统耕作;施纯氮300kg·hm^(-2)和200kg·hm^(-2)均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施纯氮200kg·hm^(-2)与300kg·hm^(-2)无显著差异,施纯氮200kg·hm^(-2)处理下籽粒产量、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68.4%、63.5%、52.2%,较施氮100kg·hm^(-2)分别增加40.2%、31.7%、30.5%。因此,在陇中旱农区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粮饲兼用玉米,覆膜前深松耕或免耕,施氮200kg·hm^(-2)左右比较适宜,既有利于粮饲兼用玉米籽粒产量、饲料产量的提高,也可以提高水氮利用效率,促进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王进斌李玲玲谢军红Eunice Essel邓超超颉健辉彭正凯沈吉成
关键词:耕作措施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长期不同耕作措施对黄绵土体积质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借助2001年在陇中黄土高原建立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研究5种保护性耕作[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免耕+地膜覆盖(NTP)]和传统耕作(T)对黄绵土体积质量、水分含量、作物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均可降低0~30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提升土壤孔隙度;其中NTS显著降低0~10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并显著提升该土层土壤孔隙度,且随着应用年限的延长,效果更为突出。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播种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尤以NTS和NTP效果最佳。与传统耕作相比,NTS和NTP在增加作物耗水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NTP不利于土壤结构的持续改善。因此,长期施用免耕秸秆覆盖耕作措施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邓超超李玲玲谢军红彭正凯王进斌颉健辉沈吉成Eunice Essel
关键词:耕作措施保护性耕作水分利用效率
耕作措施对陇中麦豆轮作系统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为探究耕作措施对陇中旱农区麦豆轮作系统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依托2001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传统耕作(T)与3种保护性耕作[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对麦豆轮作体系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子囊菌门(52.74%)、担子菌门(14.10%)为陇中旱农区麦豆轮作系统土壤真菌的主要优势种群,免耕秸秆覆盖处理下担子菌门丰度较传统耕作增加15.01%,免耕处理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丰度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3.67%、1.86%。2)保护性耕作措施能不同程度提高0~30 cm土层土壤真菌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其中以免耕秸秆覆盖效果最明显,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较传统耕作,0~30 cm土层土壤真菌特有OTU数量NT>NTS>TS>T,同时较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土壤真菌OTU数量提高8.07%,免耕处理提高12.41%。因此,在陇中旱农区推广以免耕秸秆覆盖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
沈吉成李玲玲谢军红彭正凯Eunice Essel邓超超王进斌颉健辉
关键词:耕作措施秸秆还田
培肥方式对陇中旱农区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依托2012年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单施化肥(CF)、有机肥+化肥(SC)、单施有机肥(SM)、单施玉米秸秆(MS)和不施肥对照(NA)5个处理,研究培肥方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和有机肥化肥配施显著增强了玉米光合作用,4种培肥方式均增加了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CF、SC、SM和MS处理较NA分别增加了74.6%和80.0%、64.5%和74.0%、18.9%和28.9%、12.9%和25.8%。在各生育时期,CF和SC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A处理。CF和SC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子粒产量较NA分别增加了148.7%和119.1%,生物产量较NA分别增加了118.4%和105.0%。在陇中旱农区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化肥单施和有机肥配施化肥均可通过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改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玉米产量。要维持玉米产量的可持续提高,有机肥化肥配施更加适宜。
康彩睿谢军红李玲玲王进斌王嘉男郭喜军彭正凯Setor kwami Fudjoe王林林
关键词: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培肥方式光合特性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SD7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SD7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该菌株于2011年10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5384。经研究发现,该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香蕉炭疽病菌、...
周而勋舒灿伟杨媚高艳丽张德涛彭正凯
文献传递
氮肥运筹对陇中旱农区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4
2019年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玉米成为了陇中旱农区主要作物之一,但该技术下玉米的高产出导致土壤养分耗竭,影响玉米生产的可持续性。本研究依托2012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4个施氮水平(N0:不施肥;N1:100kg·hm^(-2)、N2:200kg·hm^(-2)、N3:300kg·hm^(-2))和2个施氮时期(T1:1/3基肥+1/3拔节期+1/3开花期、T2:1/3基肥+2/3拔节期)对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分配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光合性能也在增强,而N3和T2N2间差异不显著,T2时期提高玉米光合特性;2)全生育期内,N3处理下叶绿素含量较N2、N1、N0分别平均增加50.9%、17.0%、2.7%;叶面积指数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N2和N3间无显著差异;T2下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后期显著高于T1;3)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分配量表现为:N3>N2>N1>N0,T2下的干物质积累和籽粒分配量高于T1;4)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2和N3下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高于N0,其中N3较N0增加79.2%和68.4%,N2较N0增加65.9%和54.1%,T2下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较T1显著增加9.9%和13.5%,而T2N2与N3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在陇中旱农区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施纯氮200kg·hm^(-2)左右,按照1/3基肥+2/3拔节期配施,可以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饲料产量,促进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
王进斌谢军红李玲玲Eunice Essel彭正凯邓超超沈吉成颉健辉
关键词:施氮量施氮时期玉米光合特性
耕作方式对陇中旱农区春小麦和豌豆根系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发生巨大改变,极端异常气候频发,陇中旱农区自然生产条件恶劣,是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脆弱区,多年来粮食产量低且不稳。该地区的耕作方式以传统的精耕细作为主,生产力水平低,农业发展缓慢,这也是限制粮...
张明君李玲玲谢军红彭正凯任金虎
关键词:耕作方式
连续14年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总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依托于2001年布设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的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于2014年测定了5种保护性耕作(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翻埋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和免耕+地膜覆盖NTP)和传统耕作T处理下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中表层土壤(0~5、5~10、10~30 cm)总有机碳(S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在作物生育期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在土壤剖面上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比传统耕作T,NTS和TS处理能显著提高0~30 cm土层中SOC、LFOC的含量,在作物播种前较T分别提高了19.51%、64.58%和13.36%、42.08%,在收获后分别提高了28.00%、85.37%和18.61%、77.82%,而SOC、LFOC含量NT和TP处理与T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作物播种前至收获后,各处理下0~30 cm土层SOC含量均有减小趋势,其中NTS和TS处理变化量最小,NT和TP处理加大了作物生育期间SOC和LFOC的消耗;LFOC可以灵敏地反应出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因此,在该区推行以免耕、秸秆覆盖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更有利于碳的积累和土壤质量的改善,促进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刘杰李玲玲谢军红邓超超彭正凯Yeboah StephenLamptey Shirley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轻组有机碳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陇中旱农区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为实现陇中旱农区玉米持续高产和化肥减量双重目标.【方法】以不施肥(T1)为对照,按照施氮量N 200 kg/hm^2设计了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50%有机肥替代(T2)、37.5%有机肥替代(T3)、25%有机肥替代(T4)、12.5%有机肥替代(T5)、单施化肥(T6),共6个处理,研究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陇中旱农区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及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单施化肥相比,增加有机肥替代比例会削减光合作用;有机肥肥效迟缓,在玉米生长早期,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降低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后期处理间差距缩小;有机替代比例的提高降低干物质量,但增加籽粒干物质分配率;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玉米生物产量一定程度上会下降,但籽粒产量反而略有增加,50%替代比例的籽粒产量及穗数、穗粒数、百粒质量与单施化肥无显著差异.【结论】50%的有机肥替代比例能更好地优化叶面积、叶绿素和光合作用在玉米产量形成中的关系,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因此,陇中旱农区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确保玉米持续高产且减少化肥施用是可行的,建议施氮200 kg/hm^2左右,50%左右的氮用有机肥替代为宜.
王嘉男谢军红李玲玲王林林康彩睿郭喜军彭正凯王进斌Zechariah Effa
关键词:玉米光合特性有机肥
氮肥运筹对旱作覆膜玉米产量及固碳减排效应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依托布设于2012年的定位试验研究氮肥运筹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固碳效应和NH3挥发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施氮水平:不施氮对照(N0)、低施氮100 kg·hm^-2(N1)、中施氮200kg·hm^-2(N2)和高施氮300 kg·hm^-2(N3);副处理为施肥时期及比例:设基肥∶拔节肥=1∶2(T1)和基肥∶拔节肥∶大喇叭口肥=1∶1∶1(T2)。结果表明:将200 kg·hm^-2氮肥以基肥∶拔节肥=1∶2的比例施用能显著提高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97%和131%,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较高施氮水平分别降低48%和47%。氨挥发排放主要集中在追肥后的一周,穴施追肥后,NH3挥发速率迅速升高,1~4 d内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至对照水平,且施氮水平越高排放峰值越大。高、中、低施氮水平的NH3挥发量较不施氮对照分别增加6.5、5.9、5.4倍;T1处理较T2处理显著降低了37%;N3T2的NH3挥发量最多,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多了13%~47%。NH3挥发损失率变幅在13%~60%,随施氮水平增加而降低,高、中施氮水平较低施氮水平降低了59.6%和44.6%;与T2相比,T1处理NH3挥发损失率显著降低了40.4%,增加施氮水平和追肥次数潜在增加NH3挥发损失。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时,能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土壤固碳减排能力的适宜施肥制度为:施纯氮200 kg·hm^-2,全部氮肥按基肥∶拔节肥=1∶2的比例施用。
颉健辉李玲玲谢军红彭正凯邓超超沈吉成王进斌Eunice Essel
关键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氮肥运筹籽粒产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