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涛

作品数:79 被引量:47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水利工程
  • 24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流域
  • 18篇水文
  • 16篇径流
  • 10篇干旱
  • 9篇水库
  • 7篇需水
  • 7篇生态需水
  • 7篇洪水
  • 6篇气候
  • 6篇气候变化
  • 6篇气象
  • 5篇需水量
  • 5篇生态系统
  • 5篇生态系统健康
  • 5篇水量
  • 5篇水文干旱
  • 5篇气象干旱
  • 5篇汉江流域
  • 4篇生态系统健康...
  • 4篇生态需水量

机构

  • 60篇三峡大学
  • 24篇中山大学
  • 2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3篇教育部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广东省水利厅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 1篇广东省近岸海...
  • 1篇长江水利委员...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宜昌晟泰水电...
  • 1篇金华市水利水...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78篇彭涛
  • 34篇刘冀
  • 30篇董晓华
  • 19篇李英海
  • 17篇陈晓宏
  • 16篇王高旭
  • 13篇彭涛
  • 8篇常文娟
  • 5篇喻丹
  • 5篇郭家力
  • 5篇赵乔
  • 4篇陈志和
  • 4篇薄会娟
  • 4篇陈敏
  • 3篇王继保
  • 3篇杜建
  • 3篇庄承彬
  • 3篇汪丽娜
  • 3篇徐刚
  • 3篇李国翔

传媒

  • 7篇人民长江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水文
  • 3篇水资源保护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水利水电技术
  • 2篇湖泊科学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泥沙研究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规划师
  • 1篇水力发电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混凝土与水泥...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6篇2023
  • 9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2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然流域划分法中确定子流域降雨量时空分布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然流域划分法中确定子流域降雨量时空分布的方法,涉及水文预报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按照自然流域的划分方法将流域划分为若干个自然子流域,然后将全流域的泰森多边形特征数据直接叠加在子流域上,获得子流域的代表雨量...
常文娟马海波严登华肖尚斌雷晓辉董晓华李俊美纪道斌徐刚刘冀彭涛李英海董鑫
文献传递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汛期河口生态需水量研究——以海河流域典型河口为例
河口作为连接陆地与海洋的纽带,具有独特的生境特征和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近年来由于入海水量不断减少引发日益严重的河口生态问题,保证河口一定规模的生态用水需求,已成为水资源合理配置以及河口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彭涛
关键词:河口生态水文地理生态需水
文献传递
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流域设计洪水修订被引量:4
2021年
变化环境下洪水序列的一致性遭到破坏,引发基于统计原理计算的设计洪水可靠性下降,亟需开展非一致性条件下的设计洪水修订研究.以淮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Pettitt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综合检测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突变点,在此基础上,采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变异前的洪峰与洪量序列进行还现,利用径流深的模拟结果修订设计洪水,并对修订后的洪水序列进行频率分析.结果表明:(1)淮河上游息县和淮滨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呈现不显著的减小趋势,王家坝站则表现出不显著增加趋势,1991年为各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的突变点;(2)3个水文站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确定性系数(R^(2))和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E)均满足适用性要求,其中流域出口王家坝站率定期R^(2)、NSE分别为0.77和0.79、验证期分别为0.72和0.74,模拟精度较高;(3)淮河上游流域洪水设计值较修订前略有减小,其中,洪峰流量减小幅度平均值在3.3%~6.1%之间,淮滨站的减小幅度最大;不同时段洪量的减小幅度平均值在1.4%~2.7%之间,整体修订幅度小于洪峰流量的修订幅度,并且洪量的时段越长,修订幅度越小;随着重现期的增大,各洪水指标的修订幅度逐渐减小.本研究对于变化环境下的淮河流域水利工程规划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秦振雄彭涛王继保王继保董晓华马海波常文娟王高旭
关键词:非一致性SWAT模型洪水模拟
基于气候指数和改进水库指数的非平稳干旱指数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气候指数和改进水库指数的非平稳水文干旱指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逐月实测径流序列,获得对应月份的w个月累计径流量序列;S2、对气候指数进行w个月尺度的滑动平均,并进行滞后相关分析,将与累积径...
彭涛王佑鑫林青霞陈晨
大型节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被引量:35
2006年
对城市的影响程度反映了大型节事本身的“重大性”,大型节事会对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其影响有正、负两面。对大型节事的竞争和策划反映了一个政治过程,围绕大型节事的各个利益主体的行动机制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彭涛
关键词:大型节事城市发展
基于多模式耦合的赣江流域设计暴雨估算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3种不同排放情景下LARS-WG天气发生器内嵌的6种大气环流模式结果,预估了21世纪3个时期赣江流域不同重现期下的设计暴雨值变化。研究表明,使用LARS-WG方法得到的暴雨系列,能得到可信的频率分析结果,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的多模式耦合能降低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赣江流域绝大多数站点未来设计暴雨值相对基准期减小,且变化幅度随重现期的大小而变化。设计暴雨增加或部分增加和减少的站点分别位于赣江流域上中游和中下游。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赣江流域按照我国现有规范计算的设计暴雨整体偏大。
祝薄丽郭家力郭靖董晓华胡瑞彭涛刘佳
关键词:设计暴雨气候变化赣江流域
基于湿周法的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多目标评价模型被引量:13
2012年
以湿周与流量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多目标评价方法的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估算模型,以湿周最大和河道流量最小作为栖息地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采用理想点法求解,以增江下游麒麟咀站为例计算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并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斜率法和曲率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增江下游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阈值范围为20.8~26.3 m3/s,相应的平均流速范围为0.42~0.44 m/s;模型计算结果比传统的湿周法适用性更强,且能较好体现生态用水和经济用水的均衡发展。
彭涛陈晓宏王高旭李英海
关键词:最小生态需水量
河口生态需水理论与计算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在辨识河口生态需水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认为河口生态需水是在一定生态目标下,维持河口相应时空范围内生态系统健康所需要的水量。回顾国内外河口生态需水研究的总体情况,综述近年来河口生态需水的主要计算方法,包括功能设定法、相关分析法及生态模型法等。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河口生态需水研究存在理论和计算方法还很不成熟,生态保护目标不明确及交叉重复计算等问题,今后应加强河口生态需水机理的综合研究,建立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和计算方法体系,为不同生态保护目标下河口生态需水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彭涛陈晓宏陈志和赵长森
关键词:生态需水
基于Budyko假设的汉江流域径流变化归因被引量:15
2021年
利用1964—2015年汉江流域气温、降雨和径流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与滑动平均法分析白河和沙洋站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通过Mann-Kendall检验和Pettitt检验确定2个站径流序列的突变年份,基于Budyko水热耦合平衡理论,计算径流量对各影响因子的弹性系数,并采用互补关系法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白河与沙洋站年径流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2.797mm/a和-1.875mm/a,并在1991年发生突变;白河与沙洋站变化期(1992—2015年)径流对降雨、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79、-0.79、-0.64和2.07、-1.07、-0.71,表明2个站的径流量均对降雨最为敏感,对下垫面最不敏感;下垫面变化是汉江流域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其对白河、沙洋站径流量变化的贡献量分别为74.67%、76.37%;变化期的NDVI较基准期整体增加,植被变化是导致汉江流域径流量整体下降的重要原因。
彭涛梅子祎彭涛王继保董晓华常文娟王继保
关键词:归因分析径流变化气候变化汉江流域
基于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评价淮河流域氮肥面源污染风险
2024年
农业施肥氮素流失引发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识别和评价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程度是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源-汇”理论,提出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一方面根据氮肥施用强度采用化肥污染风险指数来评价研究区氮肥面源污染的源风险;另一方面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地形湿润指数、降雨侵蚀力和土壤可蚀性作为影响面源污染迁移的关键阻力因子来构建综合阻力基面,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坡面汇流路径构建氮肥面源污染的汇风险;最后结合源风险和汇风险构成氮肥面源污染的综合风险指标,划分了研究区面源污染的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氮肥面源污染的源风险值为0~0.81,平均值为0.55,普遍存在着过度施肥的情况,尤其是研究流域所辖的河南省内的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及信阳市;2)在各阻力因子空间共同作用下,综合阻力基面值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降低的空间趋势,汇风险围绕着淮河干流向外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且淮河干流以北由于汇流路径更长其汇风险要明显低于南部区域;3)综合风险显示中等风险及以上的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71.16%,整体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氮肥面源污染风险;4)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淮河干流上游的信阳市和驻马店市的南部,淮河干流以北的周口市、商丘市、阜阳市、宿州市和亳州市都有着较大面积的高风险区,低风险区则主要分布于淮河干支流的河源山区地带。该研究依据不同等级的氮肥面源污染综合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能够为流域尺度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防范和有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喻丹董晓华高松江宇扬魏冲彭涛刘冀
关键词:淮河流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