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伟江

作品数:27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冷驯化
  • 4篇叶酸
  • 4篇大绒鼠
  • 3篇单殖吸虫
  • 3篇系统发育
  • 3篇细胞
  • 3篇线粒体
  • 3篇寄生
  • 2篇代谢
  • 2篇胆碱
  • 2篇凋亡
  • 2篇树鼩
  • 2篇能量代谢
  • 2篇中缅树鼩
  • 2篇转录
  • 2篇线粒体呼吸
  • 2篇姬鼠
  • 2篇肝脏
  • 2篇高山姬鼠
  • 2篇28S_RD...

机构

  • 23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大理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昌学院
  • 1篇上海三誉华夏...

作者

  • 23篇徐伟江
  • 9篇王政昆
  • 8篇汪旭
  • 5篇练硝
  • 5篇周滔
  • 5篇范丽仙
  • 4篇倪娟
  • 3篇朱万龙
  • 3篇贾婷
  • 3篇蔡金红
  • 2篇刘春燕
  • 2篇张武先
  • 2篇王蓓
  • 2篇郭锡汉
  • 2篇姚政
  • 2篇李俊
  • 2篇鲁琳
  • 2篇高微微
  • 2篇寸燕萍
  • 1篇吴暇玉

传媒

  • 6篇云南师范大学...
  • 5篇癌变.畸变....
  • 4篇四川动物
  • 3篇兽类学报
  • 1篇Curren...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营养学报
  • 1篇Zoolog...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澜沧江黄尾短吻鱼寄生拟双身虫属一新种被引量:2
2014年
记述了澜沧江水系西双版纳景洪流域段(22°0'28″N,100°47'43″E)黄尾短吻鱼Sikukia flavicaudata Chu et Chen鳃上寄生的拟双身虫属Paradiplozoon一新种。新种全长平均2.539 mm,体前部长平均1.500 mm,体后部长平均0.894 mm,宽平均0.143 mm。半月形口吸盘1对。卵巢椭圆形,位于体后部前端。睾丸1枚,长条状,不分叶,位于卵巢后。新种在固着铗形状、大小顺序、睾丸形态及数目以及肠在体后部的分支情况等与拟双身虫属已记录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鉴于单殖吸虫宿主特异性,认为在澜沧江特有土著鱼类黄尾短吻鱼鳃上发现的该种单殖吸虫为拟双身虫属科学上一未记录种,以采集地命名为版纳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bannaensi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白俊萍王建军李俊徐伟江范丽仙
关键词:单殖吸虫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的指环虫属分子系统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核糖体28S部分序列,对来自中国的22种及国外的35种指环虫属(Dactylogyrus Diesing,1850)单殖吸虫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采用Phylosuite平台构建贝叶斯(bayesian,BI)及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非洲的鲤科(Cyprinidae)、欧洲的鲤科、亚洲(中国)的鲤科和鲈科(Percoidea)鱼鳃部寄生指环虫属单殖吸虫各自聚为独立的进化支,其中,采自中国的指环虫为并系群.ML树显示亚洲的鲤科鱼类寄生指环虫起源最早,另外指环虫属的早期宿主除魚巴系鱼外还包括雅罗鱼支系.两种系统发育树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物种区分关系,说明指环虫属的进化分析受到宿主特异性、采集地、进化历史及分子序列的变异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张丽霞范丽仙张东徐伟江
循环microRNA-21在实体肿瘤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microRNA-21(miRNA-21或miR-21)位于染色体17q23.2的FRA17B脆性区域,具有自主调控基因转录的功能。临床研究表明,miR-21的异常表达与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预后相关,也是目前唯一经鉴定在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一致高表达的mi RNA。鉴于肿瘤组织取材困难、对机体创伤较大,miR-21检测不易在临床应用中推广,循环mi R-21以其取材方便、稳定性好、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等优势已成为一种新型生物标记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及治疗过程的实时监控中具有潜在价值。本文对循环mi R-21在前列腺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中的价值予以综述。
朱钰倩郭锡汉吴暇玉徐伟江汪旭
关键词:实体肿瘤特异性灵敏度
冷驯化对大绒鼠代谢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主要研究了在冷驯化49天下(5±1℃)横断山的固有种-大绒鼠代谢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冷驯化时间延长,大绒鼠的体重、体温降低;BMR和NST增加,这些说明在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采取适当降低体重和体温、增加BMR和NST产热等途径来维持能量代谢平衡。这种能量对策很可能是横断山小型啮齿动物特殊的能量对策,对其生存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万龙贾婷徐伟江练硝王政昆
关键词:大绒鼠冷驯化代谢率
澜沧江奇额墨头鱼寄生指环虫属单殖吸虫一新种记述
2015年
记述了澜沧江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流域段(22°00.288'N,100°47.430'E)奇额墨头鱼Garra mirofrontis寄生指环虫属Dactylogyrus单殖吸虫一新种:澜沧江指环虫Dactylogyrus lancangjiangensis sp.nov.。宿主鱼类的自然感染率为68%(19/28)。吸虫平均大小为317μm×101μm。后吸器由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联结片和副联结片组成;联结片呈一字形,中部狭窄,两端较宽;副联结片呈月牙形;交接器包括交接管和支持器,交接管基部膨大呈球形,后部缢缩形成细管,并盘曲成3~5圈螺旋;支持器呈复杂棒状,交接管端部从中穿过。本种在后吸器和雄性交接器上与指环虫属已记录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鉴于单殖吸虫具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认为该种是科学上一未记录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肖靖芳李俊孟飞燕王建军徐伟江范丽仙
冷驯化对中缅树鼠句肝脏线粒体呼吸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文章通过测定中缅树鼠句在冷驯化(1h,4h,8h,1d)中肝脏线粒体呼吸状态III和状态IV呼吸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中缅树鼠句对不同冷环境的适应情况及中缅树鼠句肝脏产热的机理及其与质子漏的产热的关系。
王颖王政昆徐伟江杨仁尧许冬星
关键词:中缅树鼩肝脏冷驯化线粒体呼吸质子漏
叶酸和核黄素缺乏对不同MTHFR C677T基因型个体染色体分离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叶酸(FA)缺乏、叶酸代谢核心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多态性和MTHFR辅酶前体核黄素(RF)缺乏,对人类淋巴细胞8号和17号染色体分离的影响。方法以低(LF)和高(HF)浓度叶酸(20、200nmol/L)和核黄素低(LR)高(HR)浓度(1、500nmol/L)组合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不同MTHFRC677T基因型的人类淋巴细胞,细胞松弛素B阻滞细胞质分裂后制片,以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8号和17号染色体非整倍体。结果受试染色体非整倍体频率在HFHR和HFLR培养条件下即高叶酸都显著低于低叶酸的两种培养条件(LFLR和LFHR)(P<0.001),而不同的核黄素培养条件即高水平(HFHR和LFHR)与低水平(HFLR和LFLR)间无诱发非整倍体频率的显著差异;MTHFRC677T各基因型间亦未发现染色体异常分离的显著差异。结论叶酸是维持染色体正常分离的主导因素,研究提示核黄素和MTHFRC677T多态性对受试染色体分离没有显著影响。
倪娟鲁琳曹能周滔徐伟江汪旭
关键词:叶酸核黄素非整倍体
光照和温度对大绒鼠产热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解横断山地区大绒鼠对光照和温度两个因子的适应性特征,将大绒鼠分为4组,分别于5±1℃,6L∶18D;5±1℃,18L∶6D;30±1℃,6L∶18D和30±1℃,18L∶6D4个条件下驯化28d。分别测定了对照组(0d)和驯化28d后,每一个体的体重、体温和产热能力;并测定驯化28d后4组大绒鼠个体的肝脏和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低温诱导下大绒鼠体重下降,体温降低,静止代谢率升高,非颤抖性产热能力增加,肝脏和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活性也出现相应提升;在高温下出现与低温时相反的现象;但光照周期对大绒鼠的体重、体温、产热能力及肝脏和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推测由于横断山的低纬度、高海拔特征可能导致大绒鼠在季节适应过程中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高于光照。
刘春燕徐伟江蔡金红练硝王政昆
关键词:大绒鼠光周期温度适应性产热
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的产热和能量代谢特征被引量:20
2008年
本文主要研究了冷驯化(5℃±1℃)条件下,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的能量收支、基础代谢率(BMR)、非颤抖性产热(NST)和肝脏线粒体呼吸。结果表明:随着冷驯化的进行,大绒鼠的体重、体温降低;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增加;BMR和NST增加;肝脏线粒体呼吸状态Ⅲ呼吸先增加,28天后趋于平稳;线粒体状态Ⅳ呼吸先增加,28天后下降。说明在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采取适当降低体重和体温、增加能量摄入、增加BMR和NST产热的对策来维持能量平衡。
朱万龙贾婷李宗翰徐伟江练硝王政昆尹锡全
关键词:大绒鼠冷驯化产热能量代谢
黑斑蛙重盘吸虫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研究
2022年
重盘科Diplodiscidae Cohn,1904复殖吸虫是两栖动物最为常见的寄生虫,形态多样,目前未见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本研究记述并分析了寄生于滇蛙Dianrana pleuraden肠道的重盘科重盘属Diplodiscus Diesing,1836黑斑蛙重盘吸虫D.nigromaculati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为后续开展此类吸虫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黑斑蛙重盘吸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4697 bp(GenBank登录号:MW698822),由22个tRNA基因、12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区组成;AT含量(60%)高于GC含量(40%),但AT含量为目前已报道同盘总科Paramphistomoidea Fischoeder,1901中最低;trnG基因和trnE基因的互换成为同盘总科吸虫线粒体基因组遗传结构的重要特征。基于12个蛋白编码基因的系统发育树支持重盘属隶属于重盘科。本研究中,滇蛙为黑斑蛙重盘吸虫的宿主新记录。
李宗宪李寄仟徐伟江范丽仙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