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同毅

作品数:17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脏
  • 5篇动脉
  • 5篇主动脉
  • 4篇心脏瓣膜
  • 4篇肿瘤
  • 4篇分子
  • 4篇分子材料
  • 4篇高分子
  • 4篇高分子材料
  • 4篇瓣膜
  • 3篇心肌
  • 3篇心肌肥厚
  • 3篇食管
  • 3篇手术
  • 3篇缩窄
  • 3篇人工心脏
  • 3篇人工心脏瓣膜
  • 3篇外科
  • 3篇肌肥厚
  • 3篇肥厚

机构

  • 16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广州军区广州...
  • 4篇解放军第40...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作者

  • 17篇徐同毅
  • 9篇张本
  • 8篇徐志云
  • 7篇邹良建
  • 6篇韩庆奇
  • 5篇韩林
  • 3篇张锡武
  • 3篇龚德军
  • 2篇蔡成良
  • 2篇李鑫
  • 2篇陆方林
  • 2篇刘洋
  • 1篇张志钢
  • 1篇王树伟
  • 1篇王显悦
  • 1篇李鑫
  • 1篇张卫达
  • 1篇童光
  • 1篇袁扬
  • 1篇陈翔

传媒

  • 5篇中华胸心血管...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10篇2014
  • 6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高分子材料介入肺动脉瓣膜的动物实验研究——中期随访结果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评价自主研制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介入肺动脉瓣膜动物体内原位置换后的中期实验效果.方法 选用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材料制作成三叶球囊扩张型介入瓣膜,选用牛心包介入瓣膜作对照.雄性羊12只,体质量(22.1±2.3)kg,10只置入高分子材料瓣膜(PPHV),2只置入对照瓣.右侧开胸经导管经右心室心尖途径原位置换肺动脉瓣.术后随访12周,通过超声心动图、胸部CT、心血管造影、尸检等对介入瓣膜进行中期评价.结果 两枚PPHV未成功原位移植,其余10只羊手术获得成功.术后1只置入PPHV的羊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9只存活到随访终点.超声心动图提示,术后12周时PPHV均无明显反流,瓣膜峰值跨瓣压差16~38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28.2±8.0)mmHg;牛心包瓣峰值跨瓣压差分别为16 mmHg和21 mmHg.术后12周胸部CT、心血管造影提示所有人工心脏瓣膜均正常工作,支架无移位或变形.尸检结果提示:术后12周时ePTFE瓣叶无降解或损伤,大部分保持光滑,无血栓、钙化,但密封套囊、瓣叶流出面根部、瓣窦底部、3个瓣叶交界处有血管翳增生.结论 超微孔ePTFE介入肺动脉瓣膜动物体内原位置换后中期效果良好,PPHV有良好的抗组织粘附性能,有良好的抗降解、抗血栓、抗钙化和生物力学性能,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牛心包对照瓣相当.局部血管翳增生可能通过优化瓣膜设计来改善.
张本徐同毅陈翔王显悦童光李鑫张卫达徐志云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人工心脏瓣膜动物实验中期随访
microRNAs与心肌肥厚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微小RNA(microRNA)是一种长度为18—24个核苷酸单链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通过与靶基因序列特异性相互作用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
徐同毅韩庆奇邹良建
关键词:MICRORNAS心肌肥厚调节基因表达序列特异性生物学过程内源性
高分子心瓣膜材料的体内评价:一种新型大动物模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建立无需体外循环,同时在体循环和肺循环植入高分子心瓣膜材料的实验模型,对比研究材料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生物相容性和耐久性.方法 雄性绵羊5只,体质量为(22.4±1.8) kg.左胸后外侧切口,将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单瓣植入到降主动脉起始部和左肺动脉开口处.术后饲服阿司匹林1个月.随访20周后尸检.结果 5只羊手术均成功,均存活到20周.ePTFE薄膜除1个在左肺动脉处贴壁外,其余均保持张开状态,且无论在降主动脉还是左肺动脉,均无血栓、钙化或降解.左肺动脉ePTFE上有明显新生内膜,致其增厚、欠柔软;降主动脉ePTFE无新生内膜,表面光滑、柔软.结论 该模型提供了一种对高分子心瓣膜材料行体内评价的有效、安全的方法,既节约动物数量,又能对照观察材料在体循环、肺循环中的不同表现.
张本徐同毅李鑫张锡武熊普熹龚德军徐志云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人工心脏瓣膜聚四氟乙烯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和结果1999年1月至2012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患者共13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的心脏肿瘤患者的9.2%(13/141)。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胸部正中切口12例,左前外侧切口1例。完整切除8例,部分切除1例,开胸探查并取活检4例。肿瘤起源于右心房3例,右心室3例,左心房4例,左心室1例,同时累及右心房、右心室2例。术后病理结果:血管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3例,间叶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2例,未分化肉瘤1例,纤维黏液样肉瘤1例。无手术或院内死亡,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7.5个月(1~76个月),肿瘤完整或大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8.5个月,仅取活检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结论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多发于右心系统,心脏超声是最重要的诊断工具;心脏恶性肿瘤预后很差,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恶性肿瘤、改善预后的良好方法。
张本刘洋徐同毅熊普熹韩林徐志云
关键词:心脏肿瘤外科手术预后
miR--214--5p调控热休克转录因子1在运动预处理减轻病理性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徐同毅
文献传递
右心室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右心室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长海医院手术治疗的右心室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全组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37~68岁,中位年龄48岁。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黏液瘤2例,右心室占位性病变5例。手术全部采用胸部正中切口行完整切除或取活检,切除手术于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结果全组占同期手术治疗心脏肿瘤患者的4.96%。手术完整切除肿瘤5例,取活检2例,包括黏液瘤2例,平滑肌瘤-例,脂肪瘤1例,间叶肉瘤2例,未分化肉瘤1例。全组无院内死亡,随访1—51个月(中位时间38个月),死亡3例,均为恶性肿瘤患者,余者无复发,一般状况良好。结论右心室肿瘤的恶性肿瘤比例较高,心脏超声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恶性肿瘤预后差,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良好。
张本徐同毅刘洋李志刚韩林徐志云
关键词:心脏肿瘤心室心脏外科手术
磷酰胆碱表面改性增强聚四氟乙烯心脏瓣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将膨体聚四氟乙烯单瓣同时植入绵羊降主动脉和左肺动脉20周,无明显血栓、钙化或降解,验证了其优良的特性,但在左肺动脉处有明显的新生内膜增生。目的:观察磷酰胆碱表面改性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的生物相容性变化。方法:以磷酰胆碱对膨体聚四氟乙烯进行表面改性,观察改性前后膨体聚四氟乙烯表面形状、接触角、屈服点拉伸应力及弹性模量、蛋白吸附能力的变化。1溶血实验:在稀释人血中分别加入改性膨体聚四氟乙烯浸提液、膨体聚四氟乙烯浸提液、生理盐水及蒸馏水。2血小板计数实验:在健康人全血中分别加入改性膨体聚四氟乙烯、膨体聚四氟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及酵母聚糖A。3血小板激活实验:在健康人全血中分别加入改性膨体聚四氟乙烯、膨体聚四氟乙烯、γ-球蛋白及酵母聚糖A。结果与结论:与改性前比较,改性后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面积显著减小(P<0.001),亲水性及抑制蛋白吸附能力显著增强(P<0.001),生物力学性能及溶血性能无明显变化。体外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激活实验显示,改性后膨体聚四氟乙烯的抗血栓性能显著增强。说明磷酰胆碱表面改性可以增强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的抗血栓性和抗蛋白吸附能力,改善其生物相容性。
张本龚德军张锡武徐同毅韩林唐昊陆方林徐志云
关键词:生物材料聚四氟乙烯表面改性磷酰胆碱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
房颤对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房颤对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不合并其他瓣膜手术)的961例18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有无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n=54)和无房颤组(n=907),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情况及术后早期结果,分析房颤对早期预后的影响,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房颤组相比,房颤组患者年龄高(P<0.001)、NYHA心功能Ⅳ级比例高(P=0.039)、左室射血分数低(P=0.017)、合并肺动脉高压比例高(P<0.001)。房颤组在术后早期死亡率、呼吸机通气时间以及低心排综合征、心脏骤停或室颤、急性肾衰竭发生率等方面均高于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NYHA心功能Ⅳ级、房颤、体外循环时间>120min是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对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早期预后有不良影响,房颤患者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有关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无房颤患者。
张锡武王树伟张本徐同毅陆方林韩林徐志云
关键词:心房颤动主动脉瓣置换术心脏瓣膜疾病预后
长期被动跑轮运动诱导建立大鼠生理性心肌肥厚模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长期被动跑轮运动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探索新的生理性心肌肥厚动物模型。方法雄性8周龄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被动跑轮运动组、假手术组和主动脉弓缩窄组,各10只。对被动跑轮运动组和主动脉弓缩窄组大鼠分别行被动跑轮运动训练和主动脉弓缩窄术;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不结扎胸主动脉,其他与主动脉弓缩窄组作相同处理。训练或术后5周,被动跑轮运动和主动脉弓缩窄两组模型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进行比较,从超声心动图、组织形态学、心衰分子标记物表达等方面来全面评估被动跑轮运动建立生理性心肌肥厚的效果。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被动跑轮运动组和主动脉弓缩窄组的左室前壁厚度均较各自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在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方面,被动跑轮运动组和主动脉弓缩窄组与各自的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明显变化(P<0.01)。被动跑轮运动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改变,而主动脉弓缩窄组较假手术组减少38%(P<0.01),提示两种不同的心脏肥厚导致的心脏结构改变有明显差别。组织形态学方面,较正常对照组,被动跑轮运动组心脏质量指数增加25.0%,左室质量指数增加37.3%,肺脏质量指数增加23.8%;与假手术组比较,主动脉弓缩窄组的上述指标分别增加31.6%、38.8%和56.6%(P<0.05或P<0.01)。被动跑轮运动组心房利钠肽(ANP)和脑钠肽(BNP)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0.67倍和0.48倍(P<0.05);而主动脉弓缩窄组ANP、BNP较假手术组分别升高1.98倍和2.0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被动跑轮运动能成功诱导大鼠生理性心肌肥厚,为建立生理性心肌肥厚的动物模型提供了新的方法。
徐同毅韩庆奇张本蔡成良邹良建
关键词:主动脉弓缩窄
心脏手术少见而致命的并发症——主动脉夹层
2014年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血肿,如患者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在发病最初24h内每小时病死率1%-2%,1周内病死率高达60‰70%。AD发病原因较多,目前医源性AD有上升趋势,其中,心脏直视手术导致的AD,虽然罕见,但风险很高,心脏手术相关的AD并发症病死率高达50%,
徐同毅韩庆奇邹良建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心脏手术并发症心脏直视手术动脉中层循环血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