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坤

作品数:16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金属学及工艺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电子电信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激光
  • 4篇教学
  • 3篇电沉积
  • 3篇电化学
  • 3篇课程
  • 3篇教学改革
  • 2篇端面
  • 2篇端面间隙
  • 2篇亚微米
  • 2篇栽培
  • 2篇栽培基
  • 2篇栽培基质
  • 2篇思政
  • 2篇微米
  • 2篇微细
  • 2篇微细电解
  • 2篇微细加工
  • 2篇线切割
  • 2篇模型分析
  • 2篇基质

机构

  • 16篇江苏大学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常州英诺激光...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镇江高等专科...
  • 1篇温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宁...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兰州空间技术...

作者

  • 16篇徐坤
  • 11篇张朝阳
  • 3篇张西良
  • 1篇丁建宁
  • 1篇徐云峰
  • 1篇车云飞
  • 1篇鲁金忠
  • 1篇朱浩
  • 1篇李萍萍
  • 1篇刘洋
  • 1篇张凯峰
  • 1篇张忠强
  • 1篇盛庆元
  • 1篇袁圆
  • 1篇周晖
  • 1篇薛伟
  • 1篇赵麟
  • 1篇王宏宇
  • 1篇陈书田
  • 1篇林丽丹

传媒

  • 4篇广东化工
  • 2篇排灌机械工程...
  • 1篇电子测量技术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中国激光
  • 1篇电镀与涂饰
  • 1篇激光技术
  • 1篇航空制造技术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特种加工技术...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合能场作用下激光–液体耦合制造技术综述
2025年
激光加工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和加工柔性大等特点,能够实现各种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多样化加工,在航空航天、汽车和船舶制造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激光加工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超快激光加工效率较低,常规激光加工表面有热影响或重铸层。为解决这些问题,激光与液体复合加工技术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液体的引入提高了激光加工效率,并显著改善了加工质量。在加工过程中,液体扮演了冷却剂、润滑剂及清洗剂的角色,有助于消除热影响区和重铸层。在液体冷却和冲刷作用下,加工产物被快速带离加工区域,加工表面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加工效率得到了提升。全面回顾当前激光与液体复合加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综述水辅助激光加工技术和电解液辅助激光加工技术,并对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刘洋孙俊杰张朝阳王玉峰薛伟孟领超朱浩徐坤王京涛晏恒峰
关键词:激光加工表面特性
栽培基质pH原位检测温湿度双补偿方法被引量:2
2023年
针对栽培基质pH原位检测过程中基质温度和湿度影响导致的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栽培基质pH原位检测温湿度双补偿方法.以典型栽培基质(泥炭、蛭石)为目标材料,选用自制的全固态pH传感器,首先建立传感器温度补偿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试验研究了湿度变化对土壤各种类型栽培基质pH原位测定结果的变化影响及其规律,并分别建立了各种类型栽培基质中的pH原位测定温湿度控制双补偿数学模型.最后,利用栽培植物基质pH原位测定的试验方法,对所建立的双补偿数学模型结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试验研究结果分析显示,针对土壤泥炭基质和土壤蛭石基质,通过温湿度双补偿算法处理后,pH原位检测的测量绝对误差从-1.79~0.72降低到0.16~0.27,相对误差从-32.84%~11.45%降低到2.66%~4.95%,整体测量误差水平已达到行业标准《土壤pH的测定》(NY/T 1377—2007)规定的精度要求.
徐坤徐坤袁贵杰徐云峰徐云峰
关键词:栽培基质温度补偿PH传感器
一流工科专业建设的内涵与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被引量:11
2021年
通过剖析一流工科专业建设与近年来高等教育其他重大政策举措间的关系,聚焦它们在专业建设层面上的内在要求,尝试厘清一流工科专业建设的应然内涵,从而得出一流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遵循。在此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的供需、目标和发展三个维度梳理了一流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同时,简要介绍了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江苏大学机制专业以课程体系为抓手实施专业提升的探索与思考。
王宏宇丁建宁徐坤
关键词:工科专业专业集群
激光辅助复合电沉积加工速率及表面质量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解决纳米复合电沉积加工速率慢、颗粒易团聚以及沉积层表面质量差等问题,采用构建高能脉冲激光辅助纳米复合电沉积的方法,利用激光辐照产生定域微区搅拌,缓解颗粒团聚现象,加速电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沉积层表面质量,并对加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激光与电化学复合能够明显的提高复合沉积速率,且激光的冲击作用能够提高晶粒的结合性,进而促进镀层的致密化;同时此冲击作用也能降低纳米粒子的团聚几率,细化镀层晶粒。此研究结果对电解加工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焦健张朝阳戴学仁朱浩徐坤顾秦铭
关键词:激光技术晶粒细化
不锈钢表面定域金镀层的激光诱导电沉积试验研究
2022年
为了解决316L不锈钢基板直接电沉积的困难、前处理复杂和现有局部电沉积技术柔性差的问题,在电沉积系统中引入激光,在利用激光去除不锈钢表面氧化膜的同时实现了无掩模诱导定域电沉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色散谱分析法、循环伏安法和电流-时间曲线对加工机理及镀层性能进行了理论和试验分析,研究了激光的单脉冲能量、扫描速度和脉冲频率对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并研究了热累积效应对沉积精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的引入可以在未经前处理的不锈钢表面实现局部电沉积,且镀层表面质量、耐蚀性和结合力较好,尺寸精度和沉积速率高。
徐坤郭盛冷志豪戴学仁沈文嵘吴予澄鲁金忠张朝阳
关键词:激光技术电沉积不锈钢氧化膜
激光-电化学沉积制备超疏水铜表面及其Cassie状态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6
2020年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关注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但金属表面微纳米复合结构对Cassie状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采用激光-电化学沉积连续加工方法,在铜表面制备出具有丰富纳米镍棱锥的微纳米复合结构。改变激光扫描间隙,铜样品得到不同尺寸的微米结构,在常温(25℃)和低温(5℃)下表现出不同的润湿性。激光扫描间隙相当于激光光斑直径时,超疏水表面在常温和低温下的接触角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1°和151°,滚动角均达到最小值,分别为1°和5°。此时,液滴冲击试验下的Cassie状态最稳定,样品表面有3、4次完整的回弹过程。冷凝试验表明,稳定的Cassie状态与表面微纳米复合结构有关。丰富的纳米结构能使冷凝微液滴从表面跳开,且激光扫描间隙相当于光斑直径时,均匀、紧密分布的微米结构小于液滴跳跃的临界尺寸,具有更稳定的Cassie状态。本研究提供一种高效制备微纳米复合结构的超疏水铜表面的方法,并讨论其表面Cassie状态的稳定性。
顾秦铭张朝阳周晖张凯峰徐坤朱浩
关键词:电化学沉积微纳米结构超疏水
《精密与特种加工》教学建设与改革被引量:3
2019年
《精密与特种加工》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根据该课程的设置背景及教学定位和目标,通过采用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探索课程思政改革,落实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
徐坤朱浩张朝阳
关键词:教学改革
科教融合特种加工科研实验探索——电化学与增材复合制造
2025年
设计了电化学与增材复合制造实验,采用电化学喷射加工方法整平增材制造工件的粗糙表面,消除表面球状凸起和涟漪形貌,有效降低了表面粗糙度,得到了高质量的平整表面。本论文中的科研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增材制造与电化学的基本原理,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探索和研究实验中的问题,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刘洋张忠强张朝阳吴明颐刘鑫宇徐坤朱浩王京涛卢海飞
关键词:教学改革增材制造电化学
分流式热量表流道模型
2017年
针对一种新型的分流式热量表的结构模型,采用了RNG的流体湍流模型,建立了偏心流道不同开度大小和不同偏离角度的数学模型,通过Fluent仿真软件,分析了这种分流式热量表的分流结构以及内部流体的运动特性,并针对试验中模拟的分流式流道模型,采用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对分流式流道结构优化后不同宽度流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计算.模拟结果表现出了分流式流道内流体的湍流特性,同时研究分析表明了分流式流道与叶轮叶片呈一定角度时,水流可以较好地增强叶轮叶片的作用力.通过对分流式流道开口大小、偏离角度的优化等研究,为提高分流式热量表的测量精确度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赵光霞徐坤陈风明
关键词:流道流场数值模拟
激光辅助对电沉积铁-镍合金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在激光辅助下在304不锈钢表面电沉积制备Fe–Ni合金。研究了激光频率和扫描线间距对镀层表面形貌、组织结构、显微硬度、耐腐蚀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激光辅助下电沉积所得合金镀层为面心立方的晶体结构,激光辅助能够细化镀层晶粒,促进铁沉积,提高镀层的显微硬度、耐蚀性和拉伸性能。随激光频率增大,Fe–Ni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耐蚀性和拉伸性能均提高,高于2.0 MHz时趋于稳定。随激光扫描线间距增大,Fe–Ni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先升后降,耐蚀性和拉伸性能先有改善后变差,30μm时镀层的性能最佳。
王安斌张朝阳徐坤吴予澄戴学仁周云申杨波
关键词:微观结构显微硬度耐蚀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