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宏治

作品数:28 被引量:150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动静脉
  • 11篇动静脉畸形
  • 11篇静脉畸形
  • 11篇畸形
  • 9篇脑动静脉
  • 9篇脑动静脉畸形
  • 9篇静脉
  • 8篇血管
  • 7篇出血
  • 5篇动脉瘤
  • 5篇手术
  • 5篇颅内
  • 4篇外科
  • 4篇细胞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支架
  • 3篇内支架
  • 3篇外科手术
  • 3篇脑出血
  • 3篇内皮

机构

  • 28篇复旦大学
  • 4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作者

  • 28篇徐宏治
  • 20篇陈衔城
  • 9篇秦智勇
  • 6篇孙安
  • 5篇谢清
  • 4篇顾宇翔
  • 4篇宋冬雷
  • 4篇宫晔
  • 4篇徐铭
  • 3篇赵帆
  • 3篇谢立乾
  • 3篇林小凤
  • 2篇柴敏茵
  • 2篇鲍伟民
  • 2篇潘之光
  • 1篇高艳琴
  • 1篇施振华
  • 1篇王怡
  • 1篇梁伟民
  • 1篇张荣

传媒

  • 11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初步报告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宽颈及梭形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15例颈内动脉宽颈囊状动脉瘤及2例椎动脉梭形动脉瘤,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将支架置入载瘤动脉,跨动脉瘤颈放置。其中13例通过支架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填塞电解可脱弹簧圈,4例仅放置支架治疗。结果1例术后1周死亡,2例失访。3~6个月造影随访14例,11例动脉瘤消失,2例动脉瘤大部消失,1例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技术,结合GDC技术可为颅内宽颈囊状动脉瘤和梭形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徐宏治陈衔城宋冬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支架电解可脱卸弹簧圈介入治疗
脑动脉瘤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第一部分:犬实验性颈总动脉动脉瘤经血管内克架置入前后的DS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与病理学研究:目的:探讨囊状动脉瘤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病理学变化与动脉瘤生长、血栓形成或破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静脉移植法...
徐宏治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文献传递
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探索建立中枢神经系统动静脉畸形小鼠模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采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小鼠Alk1基因,探讨条件性敲除Alk1建立中枢神经系统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小鼠Alk1基因的特定位点插入两个Lox P序列;经传代并与SM22-Cre小鼠交配后培育出Alk1^(2Lox P/2Lox P)/Cre目标小鼠。该目标小鼠8周龄时通过他莫昔芬腹腔注射激活Cre重组酶的表达,从而条件性敲除Alk1基因诱导脑动静脉畸形的生成。2周后取小鼠脑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病理分析。结果 7只目标小鼠中,2只脑组织病理切片发现管腔大小不一的异常血管病灶。结论条件性敲除Alk1基因可初步建立中枢神经系统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
徐宏治徐铭陈峻叡秦智勇林小凤陈衔城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小鼠
体外培养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表达增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和正常脑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对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CD31和vWF抗原验证内皮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并与和正常脑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CD31和vWF染色阳性率达95%以上。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脑动静脉畸形内皮细胞中VEGF的高表达,提示血管生成在脑动静脉畸形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徐宏治徐铭秦智勇林小凤陈衔城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在不同年龄大鼠自发性脑出血后的表达差异
2007年
自发性脑出血(ICH)多发生于老年人,是最常见、易危及生命的卒中类型。目前多数实验性脑出血(EICH)的结果却源于年轻动物,不能准确反映衰老在ICH转归中的作用。小分子热休克蛋白(sHSP)属热休克蛋白(HSP)亚家族,主要有HSP27和HSP32,可作为脑损伤的敏感标志物。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年龄大鼠EICH后HSP27和HSP32表达水平的差异。
谢清宫晔陈衔城赵帆徐宏治谢立乾
关键词:小分子热休克蛋白自发性脑出血年龄HSP27实验性脑出血
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被引量:61
2007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技术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化成形钛网技术进行颅骨修补54例,分析颅骨修补术的塑形工作量、手术时间、术后病人对塑形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54例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病人均恢复良好,术后无切口感染及皮瓣下积液等并发症出现,头颅外形对称,病人均对塑形满意。结论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方便,快捷,塑形满意,缩短了麻醉及手术时间,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孙安毛颖徐宏治黄峰平
关键词:颅骨修补钛网
术中B超辅助切除脑动静脉畸形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脑AVM患者接受显微外科治疗,术中病变切除前行超声检查,以定位AVM边界与周围脑组织结构关系;辨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确定血肿与AVM的关系。病变切除后重复超声检查AVM残留与否,并与术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15例患者病变均在实时超声导航下获得全切除。畸形血管团可被准确定位和界定范围,血肿区为高回声无血流信号,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别于正常血管,术中超声影像上病变的全切除为血管造影所证实。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对脑AVM进行准确定位,并可判定脑AVM的全切除;AVM术中定位可为术前MRI、DSA起到有价值的补充。
徐宏治陈衔城孙安王怡王勇
关键词:超声动静脉畸形手术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发病特点、病理学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1岁,20岁以下28例(59.6%)。位于小脑及大脑半球者可分为囊性伴囊壁结节、假囊性伴囊壁结节、实质性3种影像学表现。鞍区、脑干、脊髓等部位多表现为实质性。镜下多可见到大量Rosenthal氏纤维。46例GFAP免疫标记阳性,38例Vim免疫标记阳性。随访20个月,全切组(36例)无肿瘤复发,部分残留组(11例)1例复发。22例术后放疗,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未放疗组1例肿瘤复发。结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有比较典型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外科全切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未全切病例术后应行放疗。
徐宏治陈衔城顾宇翔
关键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帕洛诺司琼预防脑胶质瘤患者尼莫司汀化疗后急性恶心和呕吐
2013年
目的研究使用帕洛诺司琼预防脑胶质瘤患者尼莫司汀化疗所致恶心和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均使用尼莫司汀方案化疗的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帕洛诺司琼组和甲氧氯普胺组各23例,分别给予帕洛诺司琼注射液0.25 mg和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均静脉注射,每日1次,预防化疗后恶心和呕吐。通过通用毒副反应评判标准NCI-CTCAE 4.0进行分级,观察两组24 h内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血电解质紊乱情况。结果帕洛诺司琼组出现呕吐的患者共9例,发生率为39%;甲氧氯普胺组出现呕吐的患者16例,发生率为70%,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帕洛诺司琼组出现恶心的患者共15例,发生率为65%,甲氧氯普胺组出现恶心的患者共23例,发生率为100%,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帕洛诺司琼组低钾、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甲氧氯普胺组(P<0.05)。帕洛诺司琼组仅1例患者出现头晕,其余患者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帕洛诺司琼对脑胶质瘤患者尼莫司汀化疗后急性恶心和呕吐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
周憑潘之光柴敏茵孙安徐宏治鲍伟民
关键词:帕洛诺司琼甲氧氯普胺尼莫司汀神经胶质瘤
不同病程脑动静脉畸形血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受体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出血组11例(术前有出血表现)、无出血组12例(术前无出血表现)手术切除的AVM与正常对照组8例(正常颞浅动脉)标本的VEGF及其受体Flt-1、Flk-1/KD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出血组和无出血组VEGF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该基因表达水平在出血组与无出血组之间无差异。FlK-1/KDR基因表达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出血组、无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并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Flt-1基因在3组血管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基因在人脑AVM血管中高表达,可能是脑AVM适应血流动力学状态而具有的血管重塑的特征性表现;AVM破裂出血可能与内皮细胞中VEGF和其受体Flk-1/KDR的高表达有关。
徐宏治陈衔城秦智勇顾宇翔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