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斌

作品数:5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遥感
  • 2篇地质
  • 2篇地质灾害
  • 2篇汶川大地震
  • 2篇汶川地震
  • 2篇大地震
  • 2篇12
  • 1篇地面沉降
  • 1篇地面沉降灾害
  • 1篇地震灾情
  • 1篇地质灾害调查
  • 1篇典型应用
  • 1篇堵江
  • 1篇遥感调查
  • 1篇灾害
  • 1篇灾害调查
  • 1篇灾情
  • 1篇震灾
  • 1篇震中

机构

  • 4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5篇徐斌
  • 4篇王治华
  • 3篇徐起德
  • 1篇李霞
  • 1篇何庆成
  • 1篇周英杰
  • 1篇汪美华
  • 1篇张微
  • 1篇房浩
  • 1篇贾斌

传媒

  • 2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中国科学(E...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岩门村滑坡高分辨率遥感调查与机制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2007年7月7日,四川达县岩门村斜坡发生滑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人民币1.5亿元。采用滑坡前后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及"数字滑坡"技术,获取滑坡地质环境及滑坡前后的道路、水塘、植被群位移及高程变化的定量信息,根据斜坡各部分变形特征,将其划分为主滑区、牵动滑区、强影响区及影响区4个部分,各自活动方式分别为快速推移+前缘砂土液化和面状流动,牵引(或后退)式滑移,受拉力发生拉张裂缝、错位和局部位移,以及受振动发生小规模的裂缝和错位。以DEM求得原地面以上的滑走及堆积方量分别为132.6×104和132.2×104m3;结合钻孔资料求得滑面以上滑坡规模为1.97×106m3。岩门村斜坡具备形成滑坡的岩性及坡体结构条件,但所临河谷狭窄,难以发育大型厚层滑坡,但有适宜的临空空间供局部浅层滑坡活动。长期强降雨是岩门村滑坡的主要触发因素。就斜坡整体而言,本次滑坡活动释放能量不充分,在连续降雨情况下局部可能再次发生浅层滑坡,但难以发生整体大规模滑移。
王治华徐起德徐斌
关键词:边坡工程
“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区映秀镇地震灾情及次生地质灾害遥感初步调查被引量:24
2008年
"5.12"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立即采用"赛斯纳"高空遥感飞机,携带高清晰彩色数码相机及先进的POS系统,迅速获取了重灾区的航摄图像数据。本文以震中附近的映秀镇地区为例,简要介绍了以该高质量航摄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字滑坡技术,快速进行震后重灾区灾情及次生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成果。
王治华周英杰徐斌贾斌
关键词:遥感
CBERS-02B星数据地质灾害调查典型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将CBERS-02B星CCD图像与震前ETM图像相结合,调查"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湔江流域的堵江灾害,解译堵江长度为120.6~2665.8m的共54段,分析了堵江分布与映秀—北川逆冲大断裂的关系。结果表明02B星图像与其它高分辨率图像相结合可进行大型地质灾害解译。
王治华徐起德徐斌
关键词:CBERS-02B星汶川地震堵江
5.12汶川地震航空遥感应急调查被引量:25
2009年
5.12汶川大地震后,航空遥感快速覆盖了灾区现场,应急航摄图像解译迅速确定了地震灾区分布范围,获取了地震影响范围内毁房、毁路、堵江和被破坏基础设施的位置、规模等灾情信息,以及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及规模信息,为抢救生命、修复交通线和估算灾情提供了基本依据.进一步解译分析表明大型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震中北东45°~50°方向,从零到300km范围,今年的汛期和未来几年内大约有137处大规模滑坡、泥石流发生,制定重建和发展规划时不但应避让目前分布的大型灾害,还应充分考虑潜在大型灾害.
王治华徐起德徐斌张微
关键词:航空遥感次生灾害
沧州地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根据对风险的定义,基于沧州地区的地质环境及社会经济,结合地面沉降状况、影响因素及受灾影响,利用模糊目标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面沉降灾害风险性评价。首先,利用目标层次分析法选取12个可量化指标构建了沧州地区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对指标体系中地面沉降危险性、易损性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利用模糊评判法构建RH和RV,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采用GIS分析,将沧州分为高中低三级地面沉降风险区。结果显示,高风险区主要为沧州市区,中风险区主要为县城中心区,低风险区主要为远郊地区。
房浩何庆成徐斌汪美华李霞
关键词:地面沉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