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海清

作品数:5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附生
  • 3篇植物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附生植物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循环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山地森林
  • 1篇生物量
  • 1篇水分
  • 1篇苔藓
  • 1篇苔藓植物
  • 1篇退化山地
  • 1篇维管束
  • 1篇维管束植物
  • 1篇物量
  • 1篇物种
  • 1篇物种组成
  • 1篇林冠层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徐海清
  • 4篇刘文耀
  • 2篇刘伦辉
  • 2篇沈有信
  • 1篇李玉辉
  • 1篇李全发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云南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附生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被引量:46
2005年
附生植物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形成及其维持机制、生态系统的水分和养分循环等有重要作用。作者调查分析了云南哀牢山原生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 80株不同种类、不同径级乔木上附生植物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森林附生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收集到附生植物 69种,分属 33科 49属,其中维管束植物32种,苔藓植物 37种。附生维管束植物的Shannon 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 2. 93和 0. 91,附生苔藓植物分别为 3. 31和 0. 95。附生维管束植物中蕨类较为丰富,以棕鳞瓦韦 (Lepisorusscolopendrium)、拟书带蕨 (Vittariaflexuosoides)、柔毛水龙骨(Polypodiodesamoenavar. pilosa)等为主;附生种子植物以黄杨叶芒毛苣苔 (Aeschynanthusbuxifolius)、长叶粗筒苣苔(Briggsialongifolia)、白花树萝卜 (Agapetesmannii)等为主。该地区全年气候潮湿、温凉,使得附生苔藓植物非常丰富,主要优势种类包括东亚鞭苔 (Bazzaniapraerupta)、小叶鞭苔 (B. ovistipula)、齿边广萼苔(Chandonanthushirtellus)、树平藓 (Homaliodendronflabellatum)、刺果藓 (Symphyodonperrottetii)、青毛藓 (Dicran odontiumdenudatum)、小蔓藓(Meteoriellasoluta)、尖喙藓(Kindbergiapraelonga)等。从空间分布特点上看,
徐海清刘文耀
关键词:附生植物维管束植物苔藓植物养分循环林冠层径级
林冠附生物对水分的截留及对环境的监测被引量:4
2005年
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林冠附生物自70年代以来引起了生态学家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林冠附生物在营养物质循环、水循环等方面均对森林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综述了湿性森林中附生物对云雾水的截留、对水分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以及附生物在森林环境监测中作用的研究现状,为我国今后附生物研究积累资料。
徐海清刘文耀
关键词:环境监测
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附生物的组成与分布
本文对哀牢山原生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和石林喀斯特山地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附生植物的组成、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持水量等方面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哀牢山原生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中附生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哀牢山原生山地湿性...
徐海清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山地森林
文献传递
云南石林喀斯特地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附生植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对云南石林喀斯特山地原生植被——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附生植物的组成、生物量以及附生植物持水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林木附生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只有8科9种附生维管束植物和5种苔藓植物,而林内岩石表面则有石附生维管束植物16科17种,苔藓植物3种,两种不同生境附生植物的相似性系数为0.5。相同取样面积(400cm^2)条件下,岩石表面附生植物平均生物量(11.7g)比林木表面(4.9g)的高。附生植物一次持水量为自身干重的5.5~9.7倍。
徐海清刘文耀沈有信刘伦辉李玉辉
关键词:喀斯特山地附生植物
南涧干热退化山地植被恢复的植物多样性变化被引量:13
2005年
对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南涧县城后山干热退化山地上营造的五种不同人工植物群落与未经改造次生植被的物种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各个群落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经过十几年的恢复和保护,各人工群落植物种数及耐荫种数均有增加,分别在54~29和7~4间,高于坡柳、黄茅草灌草坡(26种和2种).恢复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增加,其中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0.15~1.45间;除桉树群落外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0.91~0.76间,均明显大于坡柳、黄茅草灌草丛(0.44);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0.39~1.49间,除桉树群落和新银合欢群落外也均有增加.恢复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然而,一些引进植物如山毛豆(Tephrosia caudida)在本地区早期阶段生长迅速并能够快速郁闭,为乡土植物生长创造了条件,但因自我更新能力差,已出现衰退现象,因此,应该加强人工群落保护和后续抚育管理,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良性发展.
李全发刘文耀沈有信刘伦辉徐海清
关键词:退化山地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