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春寿
- 作品数:14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农业科学更多>>
- 公共理性如何突破民主传统的限制?——与谭安奎教授商榷被引量:3
- 2017年
- 谭安奎教授在《公共理性与民主理想》一书中提出,政治自由主义是一种普适的主张,因为它所建基于其上的一系列政治观念表达的是对人类政治的原生性理解,不取决于特殊的语境。然而政治自由主义必然要依赖于现代民主社会独特的公共政治文化,并因此不可能应用于缺乏这种文化的社会。尽管如此,政治自由主义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适性元素,由此可以引导出在缺乏民主传统的社会实现公共理性理念的另外一条道路。
- 惠春寿
- 关键词:政治自由主义公共理性
- 伯林自由观念的重构被引量:2
- 2013年
- 在《两种自由概念》中,伯林对消极自由的辩护是从两方面做出的:他既主张自由本身就是消极自由,又主张作为政治价值的自由只能是消极的。这两个主张虽然在形式上相似,但却缺乏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消极自由的继承者们同时接受了这两种观点,并进而认为消极的政治自由发源于消极的自由本身,由此得出了自由没有内在价值的结论。罗纳德.德沃金对自由问题的处理典型地体现了对伯林自由观念的这种解读,本文通过对德沃金论证的考察,指出政治领域中各项基本自由权利必须以追求理想人生的积极自由为前提才能得到理解,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并不截然对立,反而相互补充、共为一体。两种自由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为我们重新理解伯林的自由观念提供了新的线索,而对伯林文本的进一步考察和澄清则佐证了我们重构伯林自由观念的合法性。
- 惠春寿
- 关键词:消极自由
- 公共证成与美好生活——至善论自由主义的新路径
- 强制性的政治权力如欲向人们施加服从的义务,就必须满足合法性(legitimacy)的要求,如何确立政治合法性因此构成了政治哲学亘古不变的核心问题之一。近来,许多人试图通过公共证成(public justification...
- 惠春寿
- 关键词:政治哲学价值多元论道德人格自由主义
- 公共证成与美好生活——至善论自由主义的一条新路径被引量:1
- 2016年
- 公共证成要求国家行为必须得到合理公民的共同接受,据此,许多人对至善论提出了批评,认为它注定无法满足公共证成的要求。然而,由于反对至善论的四个理由——价值多元论、合理公民、自由平等人的观念和中立性——都不能成立,公共证成并没有蕴含反至善论的结论。相反,它允许国家基于个人自主的生活观念而行动。不仅如此,给定社会道德在维系社会合作时的重要作用,公共证成还要求国家推行其他道德上良善的生活方式。因此自由主义归根到底是一种至善论的主张。
- 惠春寿
- 关键词:自由主义至善论社会道德
- 后果论正义观与人道主义的失败结盟——评《分配正义新论:人道与公平》
- 2020年
- 葛四友教授在《分配正义新论:人道与公平》(以下简称《分配正义新论》)中提出了一种后果论的正义原则,这种原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充分尊重有限利他心这一人性所固有的动机约束,而且基于人道主义情感为基本需要原则提供了辩护。本文认为,《分配正义新论》只是解释了正义原则需要尊重有限利他心的动机约束,没有解释正义原则必须诉诸人道主义的情感进行建构。不仅如此,由于人道主义情感和后果论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分配正义新论》需要通过为人道主义情感提供后果论式的证成来化解这些冲突,但通过考察并反驳《分配正义新论》中可能存在的四种证成路径,本文揭示了它无法成功地把人道主义情感和后果论整合为一套融贯的正义理论。
- 惠春寿
- 关键词:分配正义人道主义
- 错位的调和——德沃金政治哲学中的自由、平等与自主被引量:1
- 2013年
- 自由与平等是当代自由主义的两大核心价值,如何协调、安顿两者之间的冲突也随之成为自由主义理论家们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罗纳德·德沃金试图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他的解决方案预设了一种特殊的自由观。这种观念忽视了作为自由之基础的个人自主,错误地理解了自由与自由的价值。不仅如此,德沃金对平等作为至高价值的认定与论证,事实上也是以个人自主为基础的。因此,无论是自由还是平等,归根结底都源于自由主义对个人自主的根本承诺,德沃金的主张不过是对这三种价值的错位调和。
- 惠春寿
- 关键词:德沃金政治哲学
- '合理性'的不对称难题与'仁'的现代性转化
- 试图结合当代政治哲学中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的主张,探讨儒家学说中"仁"的观念如何能够实现现代性的自我转化.政治自由主义是建立在合理性的基础之上的,但合理性本身只规定了行动者涉及他人的事务,没有对他们涉及...
- 惠春寿
- 关键词:儒家思想政治秩序西方政治哲学
- 个人自主与响应理由被引量:6
- 2016年
- 个人自主是当代实践哲学的重要概念,然而关于自主的定义却一直存在许多争论。非实质主义认为,个人自主是一种内容中立的概念,任何欲望只要得到行动者的反思认可就是自主的。实质主义则认为个人自主是一种实质的价值理念,对行动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欲望内容都有独特的要求。这两种主张的根本分歧是个人自主是否必须响应理由。响应理由构成了所有自主欲望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个人自主也因此是具有实质要求的价值理念。
- 惠春寿
- 关键词:自我欺骗
- 罗尔斯、拉兹与社群主义被引量:2
- 2017年
-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是当代政治哲学中最引人瞩目的议题之一。从人类能动性的角度切入这一论辩,可以看到,罗尔斯式的自由主义是建立在自由平等人的道德人格观念的基础之上的。社群主义者对这种人格观念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后期罗尔斯回应了社群主义的批评并进而发展出了政治自由主义的主张。此外,基于拉兹对人类能动性的独特理解,当代完美主义实现了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的超越和克服。
- 应奇惠春寿
- 关键词:罗尔斯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完美主义
- 无支配自由的独断论难题被引量:1
- 2014年
- 以赛亚·伯林对消极自由-积极自由的二分构成了当代政治哲学分析自由问题的经典框架,然而,在晚近西方学界,以菲利普·佩迪特为代表的新共和主义者却提出了无支配的自由概念,认为它既区别于无干涉的消极自由和作为自主的积极自由,又比二者更胜一筹,是第三种自由概念。佩迪特对无支配自由的构建受到许多批评,其中最根本的质疑是,与干涉相比,支配是一种规范概念,必须依赖于某种特定的道德立场。因此,建基于这种概念的无支配自由必然是一种规范的自由概念。这意味着它要么是独断论的,缺乏客观的基础;要么必须被还原为无干涉的消极自由,因此丧失自身的独立性。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佩迪特做了大量的澄清与建构,试图用推论性的控制和免于异己的控制来定义无支配自由,他的努力虽然证明无支配自由没有预设任何道德立场,不是一种规范概念,但却无法真正证明它是唯一正确的自由概念,因此,无支配自由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依然面临着独断论的难题。
- 惠春寿
- 关键词:规范性独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