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建荣

作品数:320 被引量:1,108H指数:22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105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3篇医药卫生
  • 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7篇吸虫
  • 185篇血吸虫
  • 114篇虫病
  • 106篇钉螺
  • 103篇吸虫病
  • 102篇血吸虫病
  • 76篇氯硝柳胺
  • 71篇日本血吸虫
  • 41篇血吸虫病防治
  • 39篇吡喹酮
  • 35篇杀螺剂
  • 34篇尾蚴
  • 29篇虫卵
  • 27篇灭螺
  • 25篇杀螺效果
  • 25篇杀灭
  • 24篇抗药
  • 24篇抗药性
  • 23篇药物
  • 21篇血吸虫虫卵

机构

  • 295篇江苏省血吸虫...
  • 27篇镇江市丹徒区...
  • 17篇镇江市疾病预...
  • 14篇江苏省寄生虫...
  • 8篇南京药物研究...
  • 7篇江苏省药物研...
  • 6篇扬中市疾病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南京工业大学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江苏省农药研...
  • 4篇南京市疾病预...
  • 4篇江苏省人民政...
  • 3篇湖北省疾病预...
  • 3篇湖南省血吸虫...
  • 3篇江南大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扬州市人民政...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320篇戴建荣
  • 198篇梁幼生
  • 130篇邢云天
  • 88篇曲国立
  • 82篇李洪军
  • 82篇汪伟
  • 54篇朱荫昌
  • 32篇孙乐平
  • 29篇徐明
  • 27篇许永良
  • 24篇李幼子
  • 23篇杭盘宇
  • 23篇魏剑英
  • 22篇张燕萍
  • 21篇洪青标
  • 21篇陶永辉
  • 19篇黄轶昕
  • 15篇吴锋
  • 15篇周晓农
  • 14篇王浦海

传媒

  • 137篇中国血吸虫病...
  • 11篇中国病原生物...
  • 7篇中国寄生虫病...
  • 7篇中国寄生虫学...
  • 7篇实用寄生虫病...
  • 5篇全国血吸虫病...
  • 4篇热带病与寄生...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动物学会...
  • 2篇海洋科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农药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国外医学(寄...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农药学学报

年份

  • 7篇2022
  • 9篇2021
  • 4篇2020
  • 14篇2019
  • 5篇2018
  • 25篇2017
  • 15篇2016
  • 19篇2015
  • 13篇2014
  • 22篇2013
  • 21篇2012
  • 23篇2011
  • 14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 12篇2004
  • 19篇2003
3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智能哨鼠血吸虫感染性水体检测仪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哨鼠血吸虫感染性水体检测仪及其应用,属于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领域。其包括双体船体、电池、通信模块、动力模块、哨鼠检测舱和无线摇控装置;所述双体船体由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组成,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结构相同,在每一...
孙乐平戴建荣梁幼生
文献传递
BOO1对氯硝柳胺杀螺增效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本文报道了B001对钉螺的杀灭作用和对氯硝柳胺杀螺的增效作用,结果发现B001有一定杀螺作用,6.25mg/L的杀螺率为100%,其LD50为0.6130mg/L。与氯硝柳胺组成混合液,在0.4mg/L的B001溶液中,氯硝柳胺的LD50由单独浸杀的0.0598mg/L降为0.0238mg/L,杀螺效果提高了2.51倍。B001与氯硝柳胺组成0.5:1、1:1、1.5:1、2:1的复方时,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19.8、134.8、153.8、127.2。B001对氯硝柳胺杀螺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张燕萍戴建荣王锐王浦海
关键词:杀螺剂氯硝柳胺增效剂药理
长江丹徒段沿江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在易感季节针对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长江下游镇江市丹徒段沿江重点水域,实施血吸虫感染性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应用及集成示范,为构建敏感有效的疫情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流行病学基础数据库和传播危险因素识别,在长江镇江丹徒段68.9km长的滩涂上筛选确定7个高风险区域为监测预警点。于2009-2016年每年的3-5月调查环境螺情与人畜病情;5-9份采用哨鼠法测定水体感染性,并采用现场观察法调查人畜接触江水状况;2009-2011年采用哨螺法测定血吸虫毛蚴对水体的污染性。一旦查见感染性钉螺,或出现急性感染病人,或查见粪检阳性病人,或出现感染性哨鼠,或发现感染性哨螺等疫情,即刻发布预警警示并启动处置程序,针对疫情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结果 2009-2016年7个监测预警点所在区域均未查见感染性钉螺;在7个监测预警点检查哨鼠3643只,查出阳性哨鼠30只,哨鼠阳性率为0.82%,共发现3个预警点6次哨鼠法测定水体具有感染性。2009-2011年共投放哨螺9 000只,钉螺逸蚴共32 490只次,解剖钉螺5 191只,均未检出毛蚴。针对出现感染性哨鼠的3个监测预警点发布水体感染性预警警示6次;对监测预警阳性点区域重点人群查病2262人,查出DDIA阳性128人,阳性率5.66%;粪检阳性10人,感染率为0.44%;监测男性和女性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6.80%和3.71%,感染率分别为0.56%和0.24%,性别血清学阳性率(χ2=9.42,P<0.01)及感染率(χ2=6.2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未查出急性血吸虫病病人。检查放养羊228只次,查出阳性12只次,感染率为5.26%。对查出的128例DDIA阳性、10例粪检阳性者及12只次阳性羊均采用吡喹酮进行同步化疗;开展药物灭螺50hm2,应急灭蚴19hm2;并及时采取了健康教育及个人防护、安全用水及粪便管理等集成处置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发生。结论江滩型血
神学慧傅忠宇戴建荣孙乐平汪伟仝德胜王琳梁幼生
关键词:监测预警应急处置长江
一种导航巡航展膜油剂投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航巡航展膜油剂投药装置,属于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领域。其包括双体船体、电池、通信模块、动力模块、给药箱和无线摇控装置;所述双体船体由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组成,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结构相同,前端均设有通信模块,...
梁幼生戴建荣邢云天
文献传递
环丙酰亚胺在杀钉螺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丙酰亚胺在杀钉螺药物中的应用,属于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环丙酰亚胺活性成分制备杀螺剂,杀螺剂形态为悬浮剂、乳剂、微乳剂,应用于钉螺杀灭。所述环丙酰亚胺作为杀螺剂活性成分时的使用量为1.00‑10....
邢云天戴建荣
文献传递
氯代水杨胺在血吸虫病疫区8省现场灭螺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10%氯代水杨胺可湿性粉剂(LDS)在我国主要血吸虫病疫区现场杀灭湖北钉螺效果。方法在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8省选择有螺环境,开展LDS现场浸杀、喷洒和喷粉灭螺试验。现场浸杀法:将LDS配成有效含量分别为0.1、0.2、0.4、0.6、0.8、1.0 g/m^36个浓度组,同时设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WPN)有效含量为1.0 g/m^3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清水),分别观察LDS现场浸杀湖北钉螺24、48、72 h灭螺效果;现场喷洒法和喷粉法:将LDS配成有效剂量分别为0.2、0.4、0.6、0.8、1.0 g/m^25个浓度组,同时设1.0 g/m^2WPN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清水),分别观察LDS现场喷洒及喷粉后1、3、7 d的灭螺效果。结果 0.1 g/m^3LDS在四川、江西、江苏、浙江,0.2 g/m3LDS在云南、湖南、湖北,0.4 g/m^3LDS在安徽现场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95%;0.2 g/m^2LDS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0.4 g/m^2LDS在四川、安徽,0.6 g/m^2LDS在云南、江苏现场喷洒后7 d,钉螺死亡率均〉85%;0.6 g/m^2LDS在云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7省现场喷粉后7 d,钉螺死亡率均〉85%。按照《农药登记用杀钉螺剂药效试验方法和评价》(NY/T 1617-2008)中的标准,LDS为合格灭螺药。结论 LDS现场浸杀、喷洒或喷粉均有较好的杀螺效果,适用于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各种有螺环境灭螺。现场使用推荐剂量:浸杀法为0.1~0.2 g/m^3,喷洒法为0.2~0.4 g/m^2,喷粉法为0.4~0.6 g/m^2。
魏凤华徐兴建元艺夏菁李桂玲刘敏陈茹娟周正平董兴齐冯锡光邱东川陈琳易平魏望远陈红根刘红云汪天平郭见多梁幼生戴建荣闻礼永严晓岚
关键词:氯代水杨胺灭螺效果钉螺血吸虫病
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消长的现场观察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观察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其水体感染性的消长规律 ,为优化江苏省急性血吸虫感染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苏省一江滩连续 12个月用棋盘式系统抽样法逐月采集钉螺 ,以压碎法鉴别捕获钉螺的感染性 ;以哨鼠法逐月测定滩内及周围水体的感染性。结果 在江滩上 12个月份均有感染性钉螺 ,但以 5~ 10月份钉螺阳性率最高。滩内小型水体 4~ 11月份均具有感染性 ;外江水体 5~ 9月份具有感染性。结论 在长江江苏段感染性钉螺滩块附近接触疫水全年均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 ,其中以 5~
戴建荣梁幼生许永良李洪军宋鸿焘神学慧李龙根殷芳朱荫昌
关键词:血吸虫病长江江滩感染性钉螺水体感染性
江苏省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II5%杀螺胺颗粒剂大现场示范灭螺效果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现场试验获得5%杀螺胺颗粒剂现场应用的技术指标,为血吸虫感染高危环境应急处置提供钉螺控制新技术。方法在扬州市邗江区(小现场)和仪征市(大现场)各选择1个环境进行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灭螺试验,比较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和是否环境清障条件下的杀螺效果。结果小现场试验显示,30、40、50 g/m^2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1、3 d和7 d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54.55%、68.41%和73.45%,57.27%、68.59%和80.28%,63.49%、77.58%和85.55%;其中30 g/m^2与40 g/m^2剂量组在喷撒后1、3 d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喷撒后7 d钉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9,P〈0.05),40 g/m^2与50 g/m2剂量组喷撒后1、3 d和7 d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现场试验显示,未清障和清障环境采用40 g/m^2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3、7 d和15 d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5.29%、83.89%、83.41%和87.70%、91.02%、91.84%;清障组喷撒后3~15 d钉螺总体死亡率为90.02%,显著高于未清障组(84.28%)(χ^2=9.950,P〈0.05);清障与未清障组喷撒15 d后活螺密度分别由19.90只/0.1 m^2和19.83只/0.1 m^2下降至0.60只/0.1 m^2和2.60只/0.1 m^2,分别下降了96.98%和86.89%。结论 5%杀螺胺颗粒剂现场喷撒灭螺适宜剂量为40g/m2,对环境中高于50 cm的植被清障将提高灭螺效果。
张正球马玉才孙乐平高扬陆宾王福彪张进陈前洪青标汪伟杨坤梁幼生戴建荣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灭螺效果应急处置
钉螺在不同纬度地区生存繁殖的研究被引量:43
1996年
为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北纬33°15′以北地区后,钉螺能否生存繁殖并形成新的有螺区,本文采用现场定量放养的方法,对钉螺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和镇江三地的生存繁殖作了纵向观察比较.结果,6、12、18和24个月后,济宁钉螺死亡率依次为35.33%、95.18%、100%和100%,徐州为16.23%、79.57%、86.24%和76.73%,对照点镇江为10.93%、32.38%、30.68%和31.58%;钉螺在济宁的产卵量15.9301只/雌螺,卵的孵化率32.50%,二者均为对照点的1/3,新孵出幼螺成活率为0;徐州上述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点(P
梁幼生肖荣炜戴建荣叶嘉馥宋鸿焘陈志明姜本启缪峰朱育光朱家胜
关键词:钉螺纬度南水北调工程生态学
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Ⅳ羊体内血吸虫的发育及粪便中虫卵数量和分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阐明日本血吸虫在山羊体内生长发育和虫卵随粪便排出的强度与时间分布,为控制和消除羊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建立山羊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采用定期收集粪便并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查,及定期解剖等方法,分析比较山羊感染血吸虫尾蚴后成虫获得量、感染不同时间后羊体内血吸虫数量变化和虫体内含虫卵数量,以及羊粪中血吸虫虫卵数量变化与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解剖6只血吸虫感染山羊,共检获成虫415条,平均每只山羊成虫获得率为34.58%(23.00%-45.50%)。感染200条/只尾蚴的5只山羊在感染2、5、8、11个月和14个月后分别获得47、93、77、74条和73条成虫,感染8~14个月后获得的成虫数与之相近,未见明显减少;解剖所获雌虫体内含虫卵数量分别为(200.00±42.33)、(226.20±45.88)、(168.20±25.85)、(183.80±55.13)个和(190.80±53.53)个,感染后2个月与14个月雌虫体内血吸虫虫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1,P=0.771)。10只羊感染血吸虫后排出虫卵的平均开放前期为(37.70±3.02)d。羊感染血吸虫后2-14个月,共开展粪便孵化7批次,分别有30、23、14、1次和2次粪孵毛蚴密度为"++++"、"+++"、"++"、"+"和"-",孵化毛蚴密度分布构成比分别为42.86%、32.86%、20.00%、1.43%和2.86%。结论山羊感染血吸虫后约有1/3的尾蚴可发育为成虫,虫卵开放前期为(37.70±3.02)d,感染血吸虫后14个月以内成虫数、雌虫含虫卵数和粪便中虫卵数未见显著减少。本研究提示,感染性山羊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且无"自愈"证据,是日本血吸虫病重要的传染源。
神学慧戴建荣孙乐平傅忠宇李叶芳曲国立汪伟邢云天王宜安梁幼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虫卵发育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