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丹东
- 作品数:35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前瞻性治疗研究
-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寻找安全有效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治疗方法。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年龄75岁以下的PCNSL病例38例,给予甲氨蝶呤+替莫唑胺方案治疗,使用或不使用利妥昔单...
- 程岗王亚明董超张雷鸣于新尹丰赵明明赵虎林方丹东王鹏李海龙郭志峰李庆岗王洪伟贾博刘锐张剑宁
-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甲氨蝶呤替莫唑胺利妥昔单抗
- 钛网板在外伤性颅骨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刘华郑鲁楚燕飞常书锋方丹东李雅斌张旋
- 关键词:外伤性颅骨缺损钛网板颅骨缺损综合征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 个性化治疗外伤性脑积水6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探讨脑外伤后形成脑积水原因,总结外伤性脑积水的诊治经验。认为对颅脑外伤病人应早期采取各项措施预防脑积水的发生,对外伤性脑积水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 常书锋郑鲁楚燕飞刘华方丹东李雅斌张宗昆
- 关键词:创伤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修补术
- 原发性脑干损伤8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常书锋郑鲁刘华楚燕飞刘研陈友涛方丹东李雅斌张旋
- 关键词:原发性脑干损伤重型颅脑损伤交通事故致伤原因发病率
- 手术切除颅内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1例被引量:2
- 2007年
- 病例 女,29岁。因“生育后出现发作性左侧上肢抽搐伴头痛5年,加重1月”为主诉入我院,查体:神志清楚,行走困难.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右,伸舌偏左,左侧肢体肌肉萎缩,肌张力下降,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Ⅲ级,左侧指鼻试验及轮替试验不能配合检查,左侧肱二头肌、三头肌反射增强,左侧巴氏征(+),颈稍硬,脑膜刺激征阴性。影像学检查:
- 常书锋郑鲁楚燕飞刘华刘妍张旋方丹东李雅斌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误诊为原发典型三叉神经痛的桥小脑角胆脂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以原发典型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部位与大小、手术入路与技巧、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5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同侧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10例肿瘤将三叉神经包绕在瘤内。术后三叉神经痛均消失,面部感觉减退2例,听力减退1例;1例疑似无菌性脑膜炎。结论:桥小脑角区胆脂瘤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复杂,应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全切,术后注意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 赵中甫王冠军郑鲁楚燕飞姚智强常书锋刘华方丹东李雅斌刘妍刘博刘志兴张宗昆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桥小脑角胆脂瘤
- miR-128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胶质瘤中的功能研究
-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5~60/%,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胶质瘤分化差、浸润性强,导致手术切除困难,尽管手术辅以放化疗对提高生存率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胶质瘤的...
- 方丹东
- 关键词:胶质瘤U87细胞细胞增殖
- 文献传递
- 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总结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3例舌咽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根据舌咽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后再进行“围套式减压”。结果术后当日止痛32例(96.97%)。随访28例,远期复发1例(3.03%)。结论“围套式减压”可避免减压材料的滑脱、吸收或新生血管的重新压迫,易于发现被神经根挡住的“责任血管”,疗效好,远期复发率低。
- 郑鲁郑瑛陈援朝吕福林刘妍刘志兴张宗昆楚燕飞方丹东常书锋刘华李雅斌
- 关键词: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
- 脊膜脊髓膨出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09年
- 脊膜脊髓膨出常导致圆锥固定并牵拉脊髓引起神经元缺血损伤,称为栓系综合征。我科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脊膜脊髓膨出并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55例,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 刘华郑鲁常书锋楚燕飞方丹东李雅斌刘博
- 关键词:脊膜脊髓膨出脊髓栓系综合征显微外科手术
- 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变化
- 2015年
- 目的通过改进型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作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检测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皮质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5)和创伤性脑损伤(TBI)组(n=25),TBI组按伤后不同时间点(12 h、1 d、3 d、5 d、7 d)又分为5个亚组,每组分别5只动物。采用尼氏染色观察神经细胞损伤;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H^+-ATPase活性、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观察TBI后脑皮质线粒体功能的变化。结果 TBI后尼氏染色结果显示,脑皮质神经元染色12 h组较假手术组神经元减少,1 d组更少,3 d组染色最少。MMP、H^+-ATPase活性、ATP含量在伤后均下降,且3 d组最低,相较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BI后脑皮质线粒体功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尚可恢复部分功能,这对TBI后脑保护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对脑损伤者进行有效的保护至关重要。
- 王娟程岗王亚明方丹东李志超张剑宁
- 关键词:线粒体颅脑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