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华军

作品数:77 被引量:1,662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6篇土壤
  • 24篇黑土
  • 21篇有机碳
  • 17篇氮沉降
  • 15篇土壤有机
  • 14篇耕地
  • 13篇大气氮沉降
  • 12篇坡耕地
  • 10篇土壤有机碳
  • 9篇生态系统
  • 6篇免耕
  • 5篇氮素
  • 5篇有机质
  • 5篇森林土
  • 5篇森林土壤
  • 5篇土壤侵蚀
  • 5篇土壤碳
  • 5篇陆地生态
  • 5篇陆地生态系统
  • 5篇

机构

  • 77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东华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白城市畜牧科...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省农业机...

作者

  • 77篇方华军
  • 31篇张晓平
  • 26篇于贵瑞
  • 26篇梁爱珍
  • 19篇程淑兰
  • 15篇杨学明
  • 10篇申艳
  • 10篇徐敏杰
  • 8篇王永生
  • 7篇党旭升
  • 6篇耿静
  • 5篇王秋凤
  • 5篇李林森
  • 5篇高文龙
  • 5篇张裴雷
  • 5篇王磊
  • 4篇李英年
  • 4篇李晓玉
  • 3篇郑娇娇
  • 3篇姜春明

传媒

  • 18篇生态学报
  • 11篇土壤学报
  • 6篇土壤通报
  • 5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地理科学
  • 2篇核农学报
  • 2篇Journa...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1篇2005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胁迫对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25
2003年
在广泛搜集资料和实地土壤采样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人为干扰下松嫩平原水盐运动规律及土壤盐渍化过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该区50年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人为因素引起的松嫩平原水土环境的空间结构变化与土壤盐渍化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植被退化和流域内流化是松嫩平原盐渍化形成与演化的直接原因;短时期内人为因素对土壤盐渍化面积变化影响显著,其贡献率大于气候因子变化对盐渍化面积的影响。
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
关键词:盐渍化灰色关联分析松嫩平原
免耕对东北黑土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分配的短期效应被引量:29
2009年
【目的】探讨免耕措施下黑土总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分配的动态变化,以及免耕对团聚体结合碳和总有机碳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为筛选出免耕对黑土结构和质量影响的评价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了5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免耕(NT)、秋翻(MP)和垄作(RT)3种耕作处理下耕层(0~30cm)黑土有机碳和团聚体结合碳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5年的NT处理并没有增加耕层有机碳(SOC)平均含量,但显著增加了表层(0~5cm)的SOC含量,增加量为2001年的9.9%。NT试验前后,黑土总有机碳和>1000μm级团聚体结合碳变化趋势一致,总有机碳除在表层(0~5cm)变化显著外,其它土层变化均不明显,但>1000μm级团聚体结合碳各层均有显著变化,说明>1000μm级团聚体结合碳对耕作方式的响应较总有机碳更为敏感。相关分析表明,NT处理下黑土总有机碳与>1000μm级团聚体结合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黑土>1000μm级团聚体可以用于评价免耕对黑土结构和肥力的短期影响。
梁爱珍杨学明张晓平申艳时秀焕范如芹方华军
关键词:免耕土壤有机碳水稳性团聚体黑土
土壤粗有机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6年
土壤粗有机质是土壤中较为活跃的组分,其密度组分对土壤有机质总矿化量有着重要贡献,可以作为评价管理措施转变引起土壤有机质短期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分别介绍了按照不同的物理分组方法划分的土壤有机质各物理组分的概念、土壤粗有机质及其分离方法,探讨了影响土壤粗有机质数量的主要因素(管理措施、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和当前在研究土壤粗有机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各影响因素引起的土壤有机质变化的机制还不确定;(2)土壤粗有机质的分离方法还有待深入研究;(3)粗有机质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贡献认识还存在分歧。指出探求更好的土壤粗有机质的分离方法和粗有机质对各影响因素的响应机制,揭示土壤粗有机质对土壤氮矿化的贡献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梁爱珍张晓平杨学明方华军
关键词:影响因素
坡耕地黑土有机碳空间异质性及其格局被引量:25
2005年
在250m×100m研究区域上以10cm间隔网格采样,用地球同步技术卫星自动聚焦水准仪测定采样点位置及坡度,用重铬酸钾—硫酸容量法测定SOC含量。用地统计学理论(半方差函数及Kriging插值)对SOC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坡耕地SOC在不同方向上存在很大的空间异质性。不同土层SOC的空间相关性存在很大的差异,随着土壤深度增加空间相关性减弱,主要原因是土壤发生因素,尤其是地形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施肥,纵向打垄及耕翻等土壤管理方式降低了SOC空间的相关性,使其随机性增强,SOC呈均一化方向发展。用克立格(Kriging)插值法绘制坡耕地SOC含量分布图,发现SOC含量与地形及土壤发生过程尤其是土壤再分布过程密切相关。坡肩部位侵蚀最为严重,SOC含量最低;坡度相似的坡顶和坡背SOC含量相近。就整个研究区来看,高含量的SOC转变为中等含量和低含量的SOC,充分揭示SOC在量上的变化机理。
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半方差函数克立格插值黑土
用RothC-26.3模型模拟玉米连作下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46
2003年
用RothC (Version 2 6 .3)模型模拟研究东北地区黑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玉米连作下土壤有机碳 (SOC)含量的变化。从 2 4个施肥处理中选取了无肥 (对照 )、氮肥、氮肥配施厩肥、氮磷钾肥配施、厩肥 5个处理 ,对耕层土壤SOC的模拟值与实际测定值进行了比较。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较好 ,说明RothC模型可以很好的用来模拟东北温带气候区现有耕作管理条件下黑土SO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当前常规耕作秸秆不还田条件下 ,整个试验期间不施肥 ,SOC含量持续下降 ;单施氮或施氮磷钾不能维持耕层 (2 0cm)SOC含量 ;厩肥配合施用化肥 ,则会增加SOC含量。保持这种管理方式不变 ,SOC将持续下降至新的平衡点。模拟结果表明 ,如果实施秸秆还田 ,到 2 0 2 2年时无肥、氮肥、氮磷钾肥、氮肥配施厩肥和氮磷钾配施厩肥等处理区的SOC较 2 0 0 2年将分别增加 2 6 %、4 0 %、4 5 %、38%和 4 6 %。RothC模型可用来评价不同管理方式下黑土SOC变化趋势 。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朱平任军王立春梁爱珍
关键词:玉米连作施肥黑土有机碳
坡耕地黑土有机碳和全氮的迁移与累积平衡被引量:7
2006年
本文利用^137Cs示踪技术计算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再分布速率,结合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氯(TN)含量动态,探索典型漫岗坡地SOC和TN流失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计算研究区近50年来SOC和TN迁移、累积平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再分布速率介于-24.61-33.56t,hm^2,a,绝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度和轻度侵蚀状态,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3.66%,沉积面积占总面积的15.62%。SOC和TN的流失量与土壤再分布速率相一致,坡肩部位SOC和TN流失量最大,侵蚀损失率分别为407.57ks,hm^2/a和39.94kg/hm^2/a;其次为坡背和坡顸,平均流失量分别为244.2kg/hm^2/a和17.93kg/hm^2/a;坡脚和坡趾表现为累积,平均累积量分别为-207.2kg/hm^2/a和-20.56kg/hm^2/a。整个研究区SOC和TN的相对流失量〉50%的面积分别占0.45%和11.2l%。整个研究区48年来土壤净迁移泥沙量为45.54t/a。其中,SOC流失量为612.62kg/a,TN流失量为47.20kg/a。考虑迁移泥沙对土壤有机质的富集作用,迁移损失的SOC和TN量比原计算值高52%。
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全氮黑土
^(137)Cs示踪技术研究坡耕地黑土侵蚀和沉积特征被引量:42
2005年
准确地测定研究区137Cs背景值,建立137Cs流失量与土壤再分布速率之间的定量模型是137Cs示踪技术的关键。通过野外选择参照样地和利用热核爆炸源137Cs背景值模型来确定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在此基础上用体现耕作迁移的质量平衡模型估算黑土坡耕地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再分布速率,并对主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实测的137Cs背景值为2376.81±108.46Bq/m2,模型预测值为2318.4Bq/m2,模型预测远离西北核试验基地的地区较为准确。(2)研究区中坡位(坡肩和坡背)137Cs含量最低,侵蚀最为强烈,平均侵蚀速率为33.56t/(hm2·a)和21.67t/(hm2·a);坡麓和坡足则明显表现沉积,平均沉积速率为-4.93t/(hm2·a)和-24.61t/(hm2·a)。(3)模型预测的侵蚀速率与耕层质量深度(d)、张驰深度(H)正相关,而与137Cs年沉降易被迁移的比例(γ)和颗粒校正因子(P)反相关。并且,模型对参数d、p的敏感性分别高于参数H和γ。
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
关键词:模型参数黑土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团聚体结合碳的空间分布被引量:65
2006年
以东北黑土区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侵蚀程度地形部位表层土壤不同粒级有机碳、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结合碳含量,探讨土壤侵蚀和沉积作用对表层土壤有机碳(SOC)损失、迁移和累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侵蚀微弱的坡顶相比,严重侵蚀的坡肩部位表层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矿质结合碳(IOC)和团聚体结合碳含量分别减少23%、17.5%和8.7%,而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含量无明显差异。长期处于沉积状态的坡脚部位,表层土壤大团聚体、POC和大团聚体结合碳含量分别较坡顶低56.1%、47.9%和67%;而IOC和微团聚体结合碳分别较坡顶高10%和18.7%。研究结果反映了土壤侵蚀以及耕作倾向于破坏水稳性大团聚体,其内部包裹的轻质、细颗粒物质易被地表水流迁移流失,加上下层土壤的稀释作用,导致侵蚀部位SOC减少。轻质活性碳组分在迁移和累积过程中易被微生物利用分解,沉积区土壤以IOC和微团聚体碳为主,形成一个惰性碳汇。
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申艳
关键词:水稳性团聚体颗粒有机碳黑土
20年来部分黑土耕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被引量:48
2004年
黑土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一直倍受社会关注。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采样记录,2001年在吉林省黑土区采集了27个土壤样品,分析测定了耕层土壤(深度与第二次土普数据相同)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第二次土普查数据对比发现,过去20年间,吉林省黑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增有减,但平均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已有的研究对比分析,高产玉米生产条件下的根系碳输入量可能抵消矿化损失的有机质量,使水土流失不严重区域的黑土土壤有机质水平维持平衡,有机质含量下降的土壤可能是水土流失的结果。而在水土流失不严重地区土壤有机质则可能增加。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梁爱珍
关键词:黑土有机质全氮
增氮对青藏高原东缘典型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土壤有机碳动态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的关键环节,有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组成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研究至今尚未开展。基于中国科学院海北生态站的大气氮沉降模拟控制实验平台,于2010年5月、7月和9月中旬分别测定不同施氮处理下0—10cm、10—20cm、20—30cm土壤中粗颗粒态有机碳(CPOC)、细颗粒态有机碳(FPOC)和矿质结合有机碳(MOC)含量,研究不同施氮类型(NH4Cl,(NH4)2SO4和KNO3)和施氮水平(0、10、20、40 kgN.hm-.2a-1)对土壤POC和MOC含量以及POC/MOC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POC积聚在土壤表层,占总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64%以上,稳定性较差。施氮水平显著改变了土壤CPOC、FPOC和MOC含量,而施氮类型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月份土壤POC和MOC含量对增氮的响应不同,反映了SOC组分对增氮响应的时间异质性。在生长季中期,施氮倾向于增加表层土壤POC含量,而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恰好相反。土壤MOC对增氮的响应不敏感。另外,施氮显著降低生长季初期表层土壤POC/MOC比例,SOC稳定性增加。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较高,未来大气氮沉降增加短期内即可降低活性有机碳含量,相应地改变了其组成和稳定性。
郑娇娇方华军程淑兰于贵瑞张裴雷徐敏杰李英年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颗粒态有机碳高寒草甸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