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晓思

作品数:43 被引量:31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博物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2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化石
  • 12篇蛋化石
  • 12篇恐龙
  • 8篇地层
  • 8篇恐龙蛋
  • 7篇盆地
  • 6篇晚白垩世
  • 6篇恐龙蛋化石
  • 6篇白垩世
  • 5篇地层学
  • 5篇滇中
  • 5篇侏罗世
  • 4篇晚侏罗世
  • 4篇磁性地层
  • 3篇鱼类
  • 3篇石炭
  • 3篇土坡
  • 3篇剖面
  • 3篇侏罗系
  • 3篇南雄盆地

机构

  • 42篇中国地质博物...
  • 17篇中国地质科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石家庄经济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天台县桐柏电...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云南省地质科...
  • 2篇北京自然博物...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新疆地质矿产...
  • 1篇芝加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3篇方晓思
  • 18篇卢立伍
  • 15篇张志军
  • 13篇程政武
  • 11篇李佩贤
  • 9篇庞其清
  • 6篇韩迎建
  • 6篇靳悦高
  • 4篇赵喜进
  • 4篇李震宇
  • 4篇姬书安
  • 3篇邹喻苹
  • 3篇黄宝春
  • 3篇季强
  • 3篇杨良锋
  • 3篇任东
  • 3篇郭子光
  • 2篇张子雄
  • 2篇岳昭
  • 2篇李宏博

传媒

  • 15篇地质通报
  • 8篇地球学报
  • 4篇地质论评
  • 2篇新疆地质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Journa...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江苏地质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中—新生代地层与古生物被引量:2
2009年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广,化石类型多样,成为古生物、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理想地区.乌伦古河组和依希白拉组分别发现恐龙与哺乳动物等脊椎动物化石,证实它们不存在混生现象,对恐龙是否延续至新生代提出初步意见.
李永安克尤木.尼牙孜方晓思赵喜进Paul C.SerenoDavid J.Varricchio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中-新生代恐龙
山东的巨大诸城龙被引量:28
2007年
巨大诸城龙(Zhuchengosaurus maximus Zhao,gen.et sp.nov.)是一种性情温和的草食性恐龙,产于山东诸城,生活在距今100Ma前的中生代晚期。巨大诸城龙是从几个同种个体中选择后组装成的一具骨架,其身高9·1m,身长16·6m,它是目前世界最高大的鸟脚类个体。巨大诸城龙前肢细小,后肢粗长,荐椎由9个椎体组成,是继巨型山东龙之后的又一新的发现。
赵喜进李敦景韩岗赵华锡刘凤光李来进方晓思
关键词:晚白垩世
河南西峡白垩纪地层和蛋化石被引量:17
2007年
本文在对西峡地区恐龙蛋化石分布进行全面评价同时,还首次报道了鳄类蛋化石、鸟类蛋化石、赵营组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这些新发现不仅丰富了西峡地区生物群面貌,也揭示了伏牛山南麓白垩纪构造盆地特点。
方晓思张志军庞其清李佩贤韩迎建谢宏亮闫荣浩庞丰久吕景禄程政武
关键词:蛋化石白垩纪
浙江天台盆地蛋化石与恐龙的绝灭被引量:23
2003年
综合报道了浙江天台盆地产出的蛋化石,其中包括新建立的龟鳖化石蛋科(新科)Testudoolithidaefam.nov.和天台蛋属(新属)Tiantaioolithusgen.nov.,以及5个新种:Dendroolithusshuangtangensissp.nov.,Elongatoolithuschichengshanensissp.nov,Elongatoolithuslaijiaensissp.nov,Spheroolithusjincunensissp.nov,Tiantaioolithusjiangisp.nov。这批蛋化石以赤城山组出现的类型最为丰富,有长形蛋、树枝蛋、圆形蛋、龟鳖类化石蛋等;赖家组蛋化石数量少,仅见长形蛋和圆形蛋类,其时代均为晚白垩世。推测天台蛋化石消失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冷,受精卵不能正常孵化所致。孵化率降低,生殖链打断,可能是引起恐龙绝灭的原因之一。
方晓思卢立伍蒋严根杨良锋
关键词:蛋化石晚白垩世恐龙绝灭
印度板块-古亚洲板块碰撞及亚洲恐龙的出现被引量:14
2006年
印度板块在5500万年前的古近纪撞击了亚洲板块,造就了东西走向的雅鲁藏布江水系和喜马拉雅山系。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笔者又提出一个新观点:印度板块在约2亿年前与亚洲板块发生碰撞时,将一个发源于非洲、南美洲的“冈瓦纳恐龙动物群”送上亚洲大陆,在中国西南地区形成以禄丰龙、蜀龙、峨眉龙、马门溪龙为特征的恐龙类动物群。这一事件不仅使亚洲首次出现了恐龙动物,而且板块相撞还造就了南亚地区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和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纵向水系,以及四川盆地的形成。
方晓思张志军卢立伍韩迎建赵喜进李佩贤
关键词:恐龙侏罗纪
中国纳缪尔期巨脉科蜻蜓化石新属种被引量:1
2005年
描述了巨脉科(Meganeuridae)一新属种——祁连山神州巨脉Shenzhousia qilianshanensis gen. et sp. nov.,标本采自宁夏上石炭统土坡组(C_(2t)),是本科昆虫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也是目前世界纳缪尔期最大的昆虫化石。新属的主要特征为:其翅展在450—500 mm左右;前前缘区短, 不伸达翅中;ScP短,在IR_2发出点处汇入C;RP分支点靠近翅基,早于MA的分支点,RP_(1+2) 和RP_(3+4)相互靠近,有很长一段相互平行,越过翅中后始逐渐分开。
张志军洪友崇卢立伍靳悦高方晓思
关键词:纳缪尔期新属种昆虫化石上石炭统
“印度板块”研究回顾及思维再完善--换个方式审视地球
2016年
依据当今非洲大裂谷的发育过程可以推断出,2亿多年前由于受到裂谷系的作用,致使冈瓦纳古陆全面解体,出现了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印支板块;之后裂谷系又逐渐发展成大西洋海岭、印度洋海岭、太平洋海岭。古生物学又证实,“印度板块”与“印支板块”都生存有三叠纪恐龙动物,这表明“印支板块”曾经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与“印度板块”曾经也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即“印度-印支板块”。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印度-印支板块”于晚三叠世后期至早侏罗世初期,在赤道附近同“华南大陆板块”发生撞击,自此并入欧亚板块,并将冈瓦纳大陆的海生爬行动物鱼龙、棘皮类海百合及陆生恐龙等生物先后带入亚洲南部的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区。随着印度-印支板块与欧亚板块向北移动,印度-印支板块又受到来自“东经九十度海岭”的切割,新的裂谷系将其由南至北分成西部的印度板块和东部的印支板块。被分割的印度板块在“东经九十度海岭”和马尔代夫海岭合力推动下,向北移动,至喜马拉雅地区,再次与欧亚板块发生撞击,形成当今的地貌景观。两次撞击都与裂谷系相关联,因此对裂谷系的认识,有助重塑印度板块的运动轨迹,有助重新解释中生代以来众多的地质现象。
方晓思常燕生
关键词:裂谷系欧亚板块
宁夏纳缪尔期含鱼地层新知被引量:8
2002年
宁夏石炭纪纳缪尔期地层为海陆交互相 ,富含植物、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在这套地层的上部首次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鱼化石 ,为该套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的恢复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一鱼群化石在中国石炭纪亦是首次发现。初步研究表明 ,该鱼群包括古鳕类 (palaeoniscoids)和软骨鱼类中的近似于Listracanthus化石。根据埋藏特征推断 ,这些鱼类的沉积环境为近岸滨海 ,但可能非原地沉积。建议在宁夏采用土坡组作为岩石地层单位来代表本区原定为“靖远组”和“红土洼组”的地层 。
卢立伍方晓思姬书安庞其清
关键词:纳缪尔期岩石地层沉积环境
滇中禄丰地区侏罗系磁性地层学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通过云南中部禄丰地区侏罗系磁性地层学研究,建立了滇中侏罗系磁极性地层柱,为国内及该地区侏罗系地层单元的时代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基础资料。依据磁性地层学研究的结果,修订了滇中侏罗系的顶界和上、中侏罗统的界线,建立了中、下侏罗统和侏罗系—三叠系界线数据。经对比发现,滇中侏罗系古地磁极与扬子地块侏罗系古地磁参考极之间有较大差异,反映滇中地块自侏罗纪以来曾向南发生了明显移动,产生过顺时针旋转。
黄宝春李永安方晓思孙东江庞其清程政武李佩贤
关键词:侏罗系磁性地层
滇中地区上侏罗统叶肢介化石及其地层学意义被引量:11
2005年
在回顾似东方叶肢介科(新科)EosestheriopseidaeNiu(fam.nov.)内各属的特征、产出层位和分布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科与真叶肢介科的亲缘关系,该科的起源,地层间的沉积间断和该科的迁移,以及Chuanjieestheria(gen.nov.),Eosestheriopsis,Yunnanograpta(gen.nov.)等属在滇中上侏罗统中的层位演化关系,首次提出麻地山组至安宁组和蛇店组至妥甸组的时代可能为晚侏罗世早期的意见,大体可与中国北方土城子组对比。Eosestheriopsis群和Pseudograpta群分别为中国南方特提斯区和北方太平洋区2个不同生物地理区的产物。这些成果对中国陆相侏罗纪地层划分与对比、生物地理区及其变迁、古构造研究等,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文中还描述了叶肢介的一些新属种。
牛绍武李佩贤程政武方晓思庞其清卢立伍张志军
关键词:上侏罗统叶肢介化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