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思平

作品数:39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文学
  • 16篇文化科学
  • 4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高职
  • 5篇院校
  • 5篇文化
  • 5篇文学
  • 5篇教育
  • 5篇高职院校
  • 4篇道教
  • 4篇教学
  • 3篇对偶婚
  • 3篇语文
  • 3篇师说
  • 3篇诗经
  • 3篇文教
  • 3篇教师
  • 3篇《师说》
  • 3篇《诗经》
  • 2篇大学语文
  • 2篇性别歧视
  • 2篇学语
  • 2篇演义

机构

  • 20篇深圳信息职业...
  • 14篇深圳教育学院
  • 1篇深圳信息技术...

作者

  • 35篇易思平
  • 2篇陈小波
  • 1篇叶志新
  • 1篇周学才
  • 1篇黄国辉
  • 1篇吴文斌
  • 1篇薛东红
  • 1篇赵琴
  • 1篇高潮
  • 1篇蔡静

传媒

  • 10篇深圳信息职业...
  • 2篇教育评论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华夏文化
  • 2篇社科纵横
  • 1篇班主任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文史知识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当代教育论坛...
  • 1篇现代语文(上...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教书育人(高...
  • 1篇管理观察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诗经》远古婚俗透视
1996年
《诗经》中有不少远古不文明婚俗的反映:以女方为支配的赘婚,以男子为中心的媵妾婚,前者造成了《诗经》时代独特的弃夫现象,后者更造成了当时大量存在的弃妇现象;此外,还有兄弟共妻制、多夫多妻制、收继制等婚姻形式。所有这些都是远古蒙昧、野蛮时代留下来的群婚与对偶婚的遗迹。以此可见,《诗经》时代是一个婚姻状况混乱、婚恋比较自由的特殊时代。
易思平
关键词:群婚对偶婚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被引量:1
2009年
中科院院士、著名学者杨叔子先生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精神,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传统,没有文化精神,则不打自垮。"[1]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易思平黄国辉吴文斌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校园文化活动高职大学生精神财富
《诗经》远古婚俗透视被引量:9
2002年
《诗经》有不少远古不文明婚俗的反映:以女方为支配的赘婚,以男子为中心的媵妾婚,前者造成了《诗经》时代独特的弃夫现象,后者更造成了当时大量存在的弃妇现象;此外,还有兄弟共妻制、多夫多妻制、收继制等婚姻形式。所有这些都是远古蒙昧、野蛮时代遗留下来的群婚与对偶婚的习俗。以此可见,《诗经》时代是一个婚姻状况混乱、婚恋比较自由的特殊时代。
易思平
关键词:《诗经》婚姻习俗群婚对偶婚
文学经典的人文教育之效用被引量:11
2006年
陈小波易思平
关键词:文学经典人文教育教育效用
《诗经》中的赘婚和弃夫现象被引量:2
2003年
《诗经》有赘婚和弃夫现象的描写和反映:赘婚是一种男“嫁”女的婚姻形态,是远古母权制时代的野蛮婚俗———对偶婚的遗迹;在赘婚家庭中,女子居于支配地位,“弃夫”现象几乎成为当时一种常见的婚姻现象而不足为怪。
易思平
关键词:《诗经》对偶婚
应用文写作的趣味教学方法被引量:1
2016年
应用文写作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已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但由于应用文强调格式,注重程式,条条框框繁多,规矩要求严格;加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偏重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故而显得沉闷呆板和枯燥乏味。因此,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必须探究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引趣法、人文激趣法、语言探趣法等,以增添教学情趣,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易思平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趣味教学方法
论《国风》的生命主题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认为:《诗经·国风》的生命主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执着于生命本体的生死观;二是追求物欲性欲享受的快乐生存现;三是随遇而安、软弱无奈的生活与命运现。从中可以看出,“诗经”时代的国民在对待生命问题上表现出一种世俗理性的特征,这是我们的先民走出神秘幻想时代,走向世俗生活与精神觉醒的标志。
易思平
关键词:国风生命主题
论风骚生命主题差异之成因
2003年
《国风》与《离骚》的生命主题迥然不同 :前者表现的是珍重现世生命、追求生命享乐的本能而世俗的生命观 ;后者表现的是注重生命意义、追求生命价值的理性而崇高的生命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时代和文化因素外 ,《国风》
易思平
关键词:《离骚》生命主题
从语言文字说性别歧视
2001年
易思平
关键词:语言文字性别歧视两性问题
传统“家国文化”与中国古代爱国诗词的情感美
2019年
我国传统"家国文化"认为家与国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家是国的基本单元,国是家的扩大与延伸,因而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在"家国文化"影响下,我国古代爱国诗词中的爱国思想往往与爱人民、爱家乡、爱民族的感情交融结合在一起,表现出独特而美丽的情感色彩。传统"家国文化"与古代爱国诗词为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易思平
关键词:爱国诗词情感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