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飞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椎体
  • 5篇脊柱
  • 5篇成形术
  • 4篇转移瘤
  • 4篇椎体成形
  • 4篇椎体成形术
  • 4篇经皮椎体成形
  • 4篇经皮椎体成形...
  • 3篇脊柱转移
  • 2篇融合术
  • 2篇椎间融合
  • 2篇椎间融合术
  • 2篇椎体成形术治...
  • 2篇疗效
  • 2篇经皮椎体成形...
  • 2篇脊柱稳定
  • 2篇脊柱稳定性
  • 2篇脊柱转移瘤
  • 2篇骨水泥
  • 2篇MRI评价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8篇易飞
  • 7篇吴春根
  • 6篇王涛
  • 6篇田庆华
  • 5篇何煜
  • 3篇程永德
  • 3篇刘鹤飞
  • 2篇宋红梅
  • 1篇顾一峰
  • 1篇王建波
  • 1篇肖全平
  • 1篇何成建
  • 1篇杨凯
  • 1篇卢莹莹
  • 1篇宋戈

传媒

  • 6篇介入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医用球囊扩张压力泵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球囊扩张压力泵,包括:手柄、活塞杆、泵体、连接管和三通阀,所述手柄固定安装于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泵体的一端的内部设置,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泵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通阀设置...
王建波田庆华卢莹莹颜碧从何煜易飞王涛杨凯吴春根
文献传递
脊柱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的MRI评价
目的:判断MRI检查结果能否为临床脊柱转移瘤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疗效提供可靠的客观评价。  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共75节椎体转移瘤采用单纯PVP治疗的临床及医学影像学检查资料。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
易飞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疗效MRI评价
文献传递
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与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PCIF)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价值,并与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CD)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37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29例采用PCIF治疗(A组),8例采用PCD治疗(B组)。A组包括L3~4椎间盘节段4例、L4~5椎间盘节段20例、L5~S1椎间盘节段5例;B组包括L3~4椎间盘节段1例、L4~5椎间盘节段6例、L5~S1椎间盘节段1例。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Macnab标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来评价疼痛、日常运动功能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上述37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变化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A组患者在术后1、3、6个月和1年VAS和ODI评分均低于B组(P<0.05),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PCIF和PCD均为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PCIF较PCD能明显降低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且长期临床疗效更优。
田庆华王涛何煜宋红梅易飞吴春根程永德
关键词:骨水泥椎间融合老年腰椎间盘突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的MRI评价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判断MRI检查结果能否为临床脊柱转移瘤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疗效客观评价提供可靠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75节椎体转移瘤采用单纯PVP治疗的临床及医学影像学检查资料。术前及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根据MRI检查显示分为3组:病灶完全消失并持续12周为完全缓解(A组);病灶出现骨化或肿瘤体积缩小,无新转移灶出现并连续保持12周为部分缓解(B组);通过测量肿瘤体积反映病灶扩大,表示无效(C组)。然后比较3组术前、术后12周疼痛缓解程度。结果 3组间术前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疼痛缓解不明显,A组比B组疼痛缓解程度大,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RI客观检查结果与临床主观评价一致。结论 PVP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方法,MRI检查能为临床脊柱转移瘤患者PVP术后疗效提供可靠的客观评价。
易飞吴春根程永德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磁共振成像经皮椎体成形术
分期注射法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分期注射法对于脊柱病变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例患者,443节手术椎体,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分期注射法)和B组(无分期注射法),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随访过程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A组患者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平均(4.75±0.85) m L,B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平均(4.23±1.16) m L,A组患者81节椎体(23.9%)发生骨水泥渗漏,B组患者36节椎体(34.6%)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周围组织,未引起明显不适。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A组术后1 d和1个月VAS及ODI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A组与B组术后6和12个月VAS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是治疗椎体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为达到解剖学上的修复,从而最大程度恢复脊柱稳定性,缓解症状,在PVP中采用分期注射法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手术方法。
刘鹤飞田庆华易飞王涛吴春根
关键词:椎体病变经皮椎体成形术脊柱稳定性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23例(34个病灶)成骨性脊柱转移癌实施PVP术,其中合并成骨性病理性骨折12例。通过WHO标准、视觉模拟评分(VAS)、体力状况评分(Karnofsky-KPS)的变化情况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资料完整的20例患者中6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例轻微缓解(MR),1例无效(NR),总有效率(CR+PR)达80.0%。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7.0±1.6分降至2.2±1.9分,术后1、3个月分别降至(2.4±2.1)分、(2.5±2.1)分。术后24 h、1个月、3个月KPS评分由术前(76.5±10.4)分分别升至(86.5±11.8)分、(88.0±12.0)分和(89.0±10.8)分。4例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无明显临床症状(17.4%)。结论 DSA引导下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行PVP术是可行、有效的,能有效缓解疼痛、稳定脊柱,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截瘫发生率。
田庆华吴春根顾一峰王涛何煜宋红梅易飞何成建肖全平程永德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脊柱
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在椎体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治疗病情严重椎体转移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的椎体转移瘤患者,手术通过经椎弓根或椎旁途径在病变椎体及相邻椎间盘内建立穿刺通道,随后向椎体及椎间盘内注入骨水泥,将2个或多个病变椎体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手术部位包括46个椎体,24个椎间盘,术后使用椎体骨水泥覆盖率评价骨水泥病灶填充情况,随访过程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椎体骨水泥灌注量为3~5 mL,平均(4.39±0.61) mL,椎间盘骨水泥灌注量为2~4 mL,平均(2.63±0.58) mL。部分患者水泥渗漏至椎体前缘周围组织,未引起明显不适。术后椎体水泥覆盖率评级为优的手术椎体44个(95.7%),评级为良的手术椎体2个(4.4%),评级为不足的手术椎体0个。术前VAS评分及ODI指数分别为:7.23±0.81,75.15±4.88。术后3 d,术后1、3和6个月的VAS及ODI指数分别为:4.77±1.02、2.86±0.71、2.50±0.51、2.59±0.80和57.88±12.78、38.59±7.84、35.35±7.78、35.86±10.09。所有患者术后相关评价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2例(9.9%)患者随访过程中病情出现反复,但较术前均有一定改善。术前与术后评价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无法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病情严重患者,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病灶骨水泥覆盖率,恢复患者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刘鹤飞田庆华易飞王涛何煜吴春根
关键词:脊柱稳定性椎体转移瘤
经皮骨成形术在骨盆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POP)在骨盆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行POP治疗的骨盆骨转移瘤患者(148个病灶),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前VAS和ODI分别为:6.91±1.35、71.30±8.39,术后1 d、术后1、3、6和9个月的VAS和ODI分别为:(3.13±1.94)、(2.18±1.53)、(1.73±1.38)、(1.65±1.27)、(1.59±1.20)和(43.53±18.08)、(35.01±15.27)、(30.75±13.67)、(30.30±13.26)、(29.7±12.66)。102(93.6%)例患者病变部位疼痛有所缓解,6例(5.5%)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1例(0.9%)疼痛加重,术前与术后疼痛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患者(25.7%)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至周围组织,未引起明显不适。结论 DSA引导下POP在骨盆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创伤小,疗效好,可以成为骨盆骨转移瘤患者新的选择。
刘鹤飞田庆华易飞宋戈王涛何煜吴春根
关键词:骨盆骨转移瘤经皮骨成形术介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