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晋香兰

作品数:38 被引量:399H指数:13
供职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盆地
  • 9篇鄂尔多斯盆地
  • 8篇地质
  • 7篇煤层气
  • 6篇侏罗纪
  • 6篇成藏
  • 5篇煤矿
  • 5篇煤田
  • 4篇地质条件
  • 4篇油气
  • 4篇渗透性
  • 4篇煤炭
  • 4篇煤质
  • 4篇南堡凹陷
  • 4篇开采地质条件
  • 4篇构造应力
  • 4篇凹陷
  • 3篇液化性能
  • 3篇应力场
  • 3篇油气聚集

机构

  • 37篇煤炭科学研究...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西北有色金属...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38篇晋香兰
  • 16篇张泓
  • 12篇李贵红
  • 8篇李小彦
  • 7篇钟玲文
  • 6篇杨志远
  • 4篇李彬刚
  • 4篇贾建称
  • 4篇张慧
  • 3篇田新娟
  • 3篇员争荣
  • 3篇降文萍
  • 2篇李恒堂
  • 2篇王绳祖
  • 2篇姜在炳
  • 2篇武彩英
  • 2篇董敏涛
  • 2篇彭格林
  • 2篇郑玉柱
  • 2篇李建武

传媒

  • 6篇煤田地质与勘...
  • 5篇中国地质学会...
  • 3篇煤炭学报
  • 3篇中国地质学会...
  • 2篇中国煤田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陕西煤炭
  • 1篇承德石油高等...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中国煤炭资源...
  • 1篇第九届全国古...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1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湾井田2^(-2)煤层煤岩煤质特征与沉积环境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依据2-2煤的煤岩和煤质特征,找寻有利于液化的煤源,推测其形成的特定环境。分析表明,2-2煤下部活性组分含量高,有利于煤液化。采用三度变量概率密度估算法、三角图解法,探讨2-2煤的煤岩特征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2-2煤形成于比较稳定的三角洲平原环境。2-2煤具有低灰低硫特征,反映在泥炭沼泽形成时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沼泽覆水浅并具活动性,水面波动频繁,造成了弱氧化交替的沉积微环境。
晋香兰
关键词:显微组分沉积环境
淮南煤田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机制与地质模型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淮南煤田由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气组成的混合型煤层气藏,受各种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和控制。本文通过热流场和地温场、古构造应力场和原地应力场以及地下水动力场的系统分析,探讨了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形成机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成藏地质模型。淮南煤田的煤层气藏虽然属向斜式(或盆心)聚气模型,但是,该模型强调,作为附加气源的次生生物气的补充,成藏动力学系统演化、构造样式和能量场的耦合关系,是混合型煤层气富集成藏的主因。
张泓王绳祖彭格林晋香兰李贵红郑玉柱李玉林
关键词: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淮南煤田
新疆煤炭资源现状与综合评价关键问题
新疆是我国21世纪能源接续基地,煤炭资源总量巨大。然而,新疆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的查明程度很低,严重制约了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完善新疆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筛选出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开采技术条件有利、适合大...
杨志远张泓李恒堂李建武晋香兰
关键词:聚煤规律
文献传递
韩城-吉县地区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是我国煤层气含量较高的区域,为了研究其富集成藏规律,笔者对韩城-吉县地区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该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在中三叠世开始时煤开始变质,热解气开始生成,至延安组末发生的燕山运动第...
钟玲文李彬刚晋香兰董敏涛
关键词:煤层气藏地质模型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原始面貌与古地理演化被引量:60
2008年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在详细分析地层接触关系、构造界面特征、地层发育特征和连续性、盆地沉积与周边构造的关系、物源区性质、沉积体系配置与相分布、古水流样式等各种要素的基础上,重建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至白垩纪的原始面貌,并将其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和第二阶段(中侏罗世Bathonian—Callovian期)沉积盆地的范围和沉积体系的配置关系大体类似,两者最为重要的区别是前者有聚煤作用发生,后者没有煤层发育,其原因是古气候变化造成的;第三阶段(晚侏罗世)盆地收缩至桌子山—石沟驿—六盘山一线东侧;第四阶段(早白垩世)盆地的范围有所扩大,但东界可能被限制于现今的吕梁山以西。
张泓晋香兰李贵红杨志远张慧贾建称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原型盆地古地理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层对常规天然气的贡献率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煤作为良好的烃源岩,其有机质特征、成烃贡献与煤的三大显微组分组及其变质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各显微组分组的生气特征分析和双参数坐标图解,确定延安组煤的生气能力属弱—中等,用产油指数和产气指数,确定延安组煤的的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通过延安组煤的等温吸附实验中的吸附量与煤热模拟中各显微组分组产气量之间的关系,估算出延安组煤层对常规天然气的贡献率为36~78m3/t。
晋香兰张泓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有机质类型
腐泥煤、烛煤和树皮煤的吸附性能及机理解释
目前,国内外有关腐植煤的吸附性能研究较为深入,其他成因类型煤的吸附性能很少见文献报道。为了完善煤的吸附理论,笔者对我国部分特种煤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等温吸附试验、工业分析、煤岩、压汞测试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认为:平衡...
钟玲文李彬刚降文萍晋香兰
关键词:腐泥煤树皮煤
文献传递
南堡凹陷断裂封闭性与油气运聚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断层的开启与封闭性对油气的运聚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南堡凹陷内主要断层的主活动期统计分析,发现东营末期和明化镇中期是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采用模糊定量统计方法,运用构造主应力方向与断裂走向的线性关系计算了各断裂在不同时期的封闭系数,综合分析断裂封闭性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指出NE、NNE向断裂在东营末期,有利于油气聚集;NW-SE向断裂、近WE向在明化镇期,有利于油气聚集。滩海F2、F4、F7、F9断裂是今后评价油气聚集的重点区带。
晋香兰
关键词:油气运聚南堡凹陷
西部煤炭资源开发中“优质煤”概念及利用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8
2005年
随着全球性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集中在安全开采优质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上。为此,寻找品质优良的煤炭资源,提出“优质煤”概念、研究其赋存地质条件、煤质特性、利用途径是能源革命的必然趋势,也是今后我国煤炭工业的生态学发展方向。
李小彦晋香兰李贵红
关键词:煤质特性洁净煤技术
渤海湾地区不同方向断裂带的封闭性被引量:59
2004年
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同时期活动断裂走向的相互关系决定着断裂的封闭程度 ,两者的锐夹角越大 ,断裂的封闭性越好 ;两者的锐夹角越小 ,断裂的封闭性越差 ,渗透性越好 ,有利于流体的运移。据此用线性代数法换算出的断裂闭合系数可半定量地评价断裂的封闭条件 ;再结合不同油气主运移期的封闭性变化的历史 ,可对断裂带的有利的油气聚集部位进行预测。通过对渤海湾地区的油气聚集进行综合评价 ,认识到东西向和南北向展布的断陷带对油气的聚集最为有利 ,北西向展布的和现今断裂活动性较弱的北东向展布的断陷带中的部分地段也很有前景。预测庙西 1号、垦利 3号、庙西 3号等断裂带为下一步有利的油气勘探构造带。
万天丰王明明殷秀兰晋香兰
关键词:断裂带断层封闭性构造应力油气聚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