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晓建

作品数:215 被引量:632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69篇专利
  • 2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9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艺术

主题

  • 48篇脊髓
  • 45篇手术
  • 38篇脊髓损伤
  • 29篇腰椎
  • 26篇脊柱
  • 24篇椎弓
  • 24篇椎弓根
  • 23篇椎体
  • 22篇神经生长
  • 22篇神经生长因子
  • 20篇骨折
  • 19篇丝裂霉
  • 19篇丝裂霉素
  • 18篇后路
  • 16篇硬膜
  • 15篇置钉
  • 15篇丝裂霉素C
  • 14篇硬膜外
  • 14篇细胞
  • 13篇术后

机构

  • 162篇江苏省人民医...
  • 6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东南大学
  • 7篇同济医科大学...
  • 6篇沈阳药科大学
  • 5篇泗洪县人民医...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连云港市第二...
  • 4篇泰州市人民医...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靖江市人民医...
  • 3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如东县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15篇曹晓建
  • 35篇张宁
  • 29篇金正帅
  • 26篇殷国勇
  • 26篇眭涛
  • 19篇胡志毅
  • 14篇蔡卫华
  • 12篇吕天润
  • 12篇罗永湘
  • 12篇杨凯翔
  • 11篇汤长华
  • 11篇葛大伟
  • 10篇孙钰
  • 10篇杨雷
  • 9篇王道新
  • 9篇余利鹏
  • 8篇任永信
  • 8篇刘军
  • 8篇王立新
  • 7篇卜寿山

传媒

  • 29篇南京医科大学...
  • 22篇中华实验外科...
  • 8篇中国脊柱脊髓...
  • 5篇医学综述
  • 5篇实用骨科杂志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脊柱外科杂志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国骨伤
  • 3篇Journa...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微创医学
  • 3篇第八届全国脊...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11篇2017
  • 21篇2016
  • 18篇2015
  • 5篇2014
  • 19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3篇2009
  • 12篇2008
  • 18篇2007
  • 8篇2006
  • 11篇2005
  • 5篇2004
2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脊液透析治疗脊髓损伤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脊液透析治疗脊髓损伤的装置,包括透析器、灌注泵、贮存池和人工脑脊液储存室,所述透析器的一端通过取液导针与待透析脑脊液连接,另一端通过灌注泵与贮存池连接;贮存池通过输液导针与待透析脑脊液连接;人工脑脊...
曹晓建邢昌瀛张宁金正帅孙思鑫汪雷孙钰
文献传递
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手术切除12只SD大鼠第一腰椎椎板,造成0.2cm×0.5cm硬脊膜裸露区,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实验组以棉片浸透0.1mg/mlMMC,对照组以棉片浸透生理盐水置于裸露的硬脊膜后5min。术后第4周处死动物,测定其硬膜外组织中胶原组织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记数,同时根据Rydell分级标准评价粘连程度。结果:实验组无明显硬膜外粘连,对照组形成致密的硬膜外粘连。实验组胶原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记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局部应用MMC可有效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形成。
王立新曹晓建张宁金正帅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硬膜丝裂霉素C
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1,ASK1)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A组)、缺血30min/再灌注15min组(B组)、缺血30min/再灌注1h组(C组)、缺血30min/再灌注24h组(D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腹主动脉阻断法制作。光镜及电镜观察各组脊髓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ASK1的蛋白表达及活化情况,免疫共沉淀分析ASK1与14-3-3蛋白间相互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活化ASK1(pASK1)及14-3-3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表达。结果:光镜检查B组的脊髓组织形态学与A组比较无明显改变,C组及D组脊髓间质明显出血,神经细胞肿胀;电镜检查C组及D组神经细胞出现细胞核浓缩、染色质聚边、脱髓鞘改变等早期凋亡征象;Westernblot蛋白电泳显示B组ASK1无明显活化,C组及D组ASK1显著活化;免疫共沉淀分析提示ASK1与14-3-3蛋白在C组及D组发生蛋白分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缺血再灌注时pASK1与14-3-3蛋白均在细胞浆内表达。结论:ASK1介导的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脊髓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14-3-3蛋白与ASK1蛋白的分离可能是导致ASK1活化的机制之一。
王鹏殷国勇曹晓建励建安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
前路手术治疗椎体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被引量:4
2007年
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常见并发症,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是稳定性骨折,一般予以保守治疗。对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尤其合并神经压迫症状者仍需手术切开治疗。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的14例椎体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韦永中金正帅张宁胡志毅曹晓建王道新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前路手术治疗稳定性骨折切开治疗压迫症状
乙酰胆碱酯酶光纤生物传感器及其制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周围神经纤维性质的乙酰胆碱酯酶光纤生物传感器,其特点是它包括光纤和传感膜,传感膜固定到光纤头表面。本发明的制法是将传感膜通过共价结合或物理吸附的方式固定到光纤头表面,而传感膜的制法有三种,其一是由...
曹晓建陆祖宏王宏柴雪挺贾可
文献传递
自制拉钩经Wiltse入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拉钩经Wiltse入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2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指标。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及神经损伤并发症。伤椎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矢状位指数与术前相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使用自制拉钩经Wiltse入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能取得良好的影像学效果,而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点,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理想选择。
张锦洪曹晓建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自制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脂质体脑靶向性研究
2004年
目的: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rizedtomography,SPECT)技术对比分析不同剂型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靶向分布情况。方法:将[99mTc]鄄NGF用脂质体包裹后,按照以下条件处理:将包裹含有4.0mCi[99mTc]鄄NGF的脂质体A注射至新西兰兔体内,利用SPECT分析其在脑部分布的百分数。对照组以相同放射剂量的[99mTc]鄄NGF、[99mTc]鄄NGF鄄普通脂质体B处理。结果:自制注射用脂质体A组包裹的[99mTc]鄄NGF经SPECT显像,其在脑部的放射性计数较高,而[99mTc]鄄NGF组几乎全部从泌尿系统代谢、[99mTc]鄄NGF鄄普通脂质体B组基本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后沉积于肝脏。结论:此自制NGF鄄脂质体A具有一定的脑组织靶向性,为携带药物透过血脑屏障(blood鄄brain鄄barrier,BBB)奠定基础。
刘军吕天润曹晓建闵敏李永军陈骐赵轶姚乐申
关键词:脂质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靶向性血脑屏障
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对大鼠坐骨神经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SD大鼠坐骨神经痛觉、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分3次实验,实验1:分别在术后1、2、3、5 d测量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来评估大鼠坐骨神经的痛觉变化;实验2:分别在手术即刻及术后1、2、3 d,用光镜及电镜结果来评估坐骨神经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实验3:术后三天通过斜板实验结果来评估坐骨神经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1、2、3、5 d各时间点对照组及MMC组热缩足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MMC组之间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天,MMC组与对照组相比,斜板实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浓度不超过0.7 mg/ml的MMC不会对大鼠坐骨神经的痛觉、组织形态、超微结构和运动功能产生明显影响,0.7 mg/ml为实验大鼠坐骨神经局部应用MMC的相对安全浓度。
张锦洪曹晓建
关键词:坐骨神经硬膜外瘢痕痛觉形态学
神经生长因子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3年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发育并参与神经损伤再生和功能修复。现已初步用于临床治疗脑、脊髓损伤和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然而,NGF的临床应用有两大难题:一是给药途径问题,NGF作为蛋白质在消化道被迅速消化,且为大分子多肽,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二是控制释放问题,NGF生物活性半衰期较短,在水溶液中活性丧失快,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文章主要探讨NGF透过血脑屏障的方法。
苏振刚曹晓建陈骐傅震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血脑屏障神经系统生物活性物质脂质体
bFGF对成骨细胞整合素β1亚单位表达和细胞黏附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骨细胞整合素β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探讨纤维黏连蛋白(FN)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独或联合应用时对成骨细胞在生物衍生骨支架上黏附的影响。方法:培养成骨细胞,以bFGF(100ng/ml)刺激,接种于FN(10μg/ml)修饰的生物衍生骨支架上,Westernblot检测bFGF对FN受体整合素β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MTT检测组间细胞黏附效率差异,电镜观察细胞密度与形态。结果:Westernblot检测发现应用bFGF刺激后,成骨细胞整合素β1亚单位表达增强;MTT检测发现单独应用FN与bFGF均可增加细胞在生物衍生骨上的黏附效率(P<0.01),但二者联合应用时,产生的效应进一步增强,二者存在统计学上的交互作用(P<0.01);电镜观察也证明,二者联合应用时细胞密度、铺展效果均优于单独应用。结论:bFGF可以显著增强成骨细胞FN受体整合素β1亚单位的表达,明显提高成骨细胞在FN修饰生物衍生骨支架上的黏附效率,bFGF与FN对于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具有交互作用。
冯立曹晓建任永信杨志明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整合素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