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清玉

作品数:14 被引量:253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黄土丘陵
  • 6篇水土
  • 5篇水土保持
  • 5篇丘陵
  • 5篇丘陵沟壑区
  • 5篇丘陵区
  • 5篇黄土丘陵区
  • 5篇沟壑
  • 4篇植被
  • 4篇黄土丘陵沟壑...
  • 3篇土壤
  • 3篇草地
  • 2篇植被类型
  • 2篇水保
  • 2篇水分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农业
  • 2篇径流
  • 2篇不同植被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省安塞县...

作者

  • 13篇曹清玉
  • 3篇侯喜禄
  • 3篇刘国彬
  • 3篇赵护兵
  • 2篇梁一民
  • 1篇彭珂珊
  • 1篇黄国俊
  • 1篇蒋定生
  • 1篇吴瑞俊
  • 1篇苏敏
  • 1篇白岗栓
  • 1篇白栓岗
  • 1篇姜峻
  • 1篇卢宗凡
  • 1篇权松安
  • 1篇王百群
  • 1篇侯喜录
  • 1篇候喜禄

传媒

  • 7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1
  • 2篇199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及养分保蓄效应研究被引量:56
2006年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水土保持试验站3种草本、3种灌木、4种乔木、1种农田共计11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小区进行径流和侵蚀泥沙观测,并分别分析其养分含量,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及养分保蓄效应。结果表明,试验区2003年草本的年均径流量为1 248 m3/km2,灌木为843 m3/km2,乔木为2 079 m3/km2,农田为10 672 m3/km2;草本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6 t/km2,灌木为1.0 t/km2,乔木为2.6 t/km2,农田为169.5 t/km2。2003年乔木的径流年均氮素损失量5.68 kg/km2,灌木为3.32 kg/km2,草本为2.49 kg/km2,农田为10.80 kg/km2;乔木的径流年均P2O5损失量为0.29 kg/km2,灌木为0.22 kg/km2,草本为0.17 kg/km2,农田为0.49 kg/km2。乔木的侵蚀泥沙年均氮素损失量为2.69 kg/km2,灌木为1.18 kg/km2,草本为7.51 kg/km2,农田为139.95 kg/km2;乔木的侵蚀泥沙年均P2O5损失量为1.51 kg/km2,灌木为0.54 kg/km2,草本为2.78 kg/km2,农田为259.25 kg/km2。在本研究区注意发展和恢复草灌植被,使之尽快起到水土保持作用;另外,乔、灌、草土地利用方式相对农田对径流和侵蚀泥沙有很好的养分保蓄效应。
赵护兵刘国彬曹清玉吴瑞俊
关键词:草本侵蚀泥沙P2O5
封山禁牧下高效设施畜牧业建设模式及其推广路径被引量:6
2003年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建设生态型特色农业 ,促进农、林、牧各业良性循环为前提 ,以扶贫攻坚 ,稳定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入为目的 ,以示范推广为先导 ,以饲草建设为基础 ,以封育、禁牧为突破口 ,依托自然资源和各业优势 ,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之后 ,生态经济系统逐步向良性循环演变。但是 ,以山羊为主的种群结构和以散牧为主的放牧饲养方式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矛盾日益突出 ,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情况 ,总结了陕北畜牧科技扶贫近年来典型示范培育的适合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 8种生态商品性高效设施畜牧业发展模式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
权松安彭珂珊田发展王继军薛瑞曹清玉白栓岗
关键词:封山禁牧设施畜牧业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人工林草植被蓄水减沙效益的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通过26个林草植被径流小区10年和3年观洲,分析了陕北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人工林草植被蓄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草植被除生长慢的柠条幼林外,其余8个林种均较对照牧荒坡蓄水效益显著;柠条成林、刺槐成林保土减沙效益最好,2~4年生沙棘幼林,1~6年生刺槐幼林、1~6年生刺槐×紫穗槐幼林减沙效益较好;2~4年生侧柏×紫穗槐幼林有一定减沙效益;幼树生长慢的柠条幼林、沙棘×油松、沙棘×杨树幼林无减沙效益。退耕农地种植牧草,蓄水减沙效益均好于对照农耕地,以沙打旺草地效益最好。
侯喜录梁一民曹清玉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功能及养分流失效应被引量:14
2008年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水土保持试验站3种草本、3种灌木、3种乔木、1种农田共计10种植被类型径流小区进行径流和侵蚀泥沙观测,并分别分析其养分含量,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及养分流失效应。结果表明,乔、灌、草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功能相对农田较好,在径流和土壤养分流失方面相对农田较少。因此,该地区要注意建设和恢复草、灌植被,使之尽快起到水土保持作用,近而减少土壤养分流失。
赵护兵刘国彬曹清玉
关键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减沙效益研究被引量:89
1990年
本文分析了不同的林草植被类型,林草地覆盖度和林地凋落物与蓄水减沙效益的关系。其研究方法是通过植被类型小区和治理沟与对比沟,进行径流泥沙观测;用样方和静水浸泡法测定林地凋落物量和贮水量。结果表明:植被类型不同蓄水减沙效益不同。以成年柠条林、6年~15年生刺槐林、2年~8年生沙打旺草地蓄水减沙效益最显著,其次为1年~6年生刺槐林和1年~5年生苜蓿草地;天然荒坡草地的径流量大于农地,大大减少了土壤流失量。同一树种林地覆盖度越大减沙效益越显著。林地凋落物层对蓄水减沙起重要作用。
侯喜禄曹清玉
关键词:黄土丘陵植被减沙效益
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水保林类型及草地水保效益的研究被引量:27
1991年
本文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水保林类型及草地水保效益动态的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柠条成林、刺槐成林、沙棘林保水保土效益好,柠条幼林及沙棘与油松、杨树混交幼林保土效益低于荒坡;林地的侵蚀量与林地的覆盖度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并呈负相关,且覆盖度60%~70%为有效盖度;在林冠郁闭度相近情况下,林地活地被物层盖度越大,林地土壤侵蚀量越小;降雨强度特别是暴雨对林地的径流和冲刷影响极大,而且水土流失主要由暴雨造成,其流失量为总量的20%~97%;人工牧草地水保效益均高于农地,以沙打旺草地最好。
侯喜禄梁一民曹清玉
关键词:水土保持林径流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被引量:33
2004年
通过对3种草本、3种灌木、3种乔木植被类型的小区径流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减少径流损失作用而言,灌木作用最为明显,草本次之,乔木最差;就减少土壤侵蚀作用而言,灌木作用最为明显,乔木次之,草本最差;草本、灌木、乔木植被类型的年土壤侵蚀量和3种植被类型中的草本盖度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即草本盖度越高的草本、灌木或乔木植被类型,年土壤侵蚀量越低。
赵护兵刘国彬曹清玉
关键词:径流损失土壤侵蚀
安塞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生产力与土壤水分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人工草地建设是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不同类型人工草地生产力、土壤水分差异,可为草地建设中草地类型的选择与管理提供依据。通过比较川地与山地不同类型草地生产力、土壤水分年季变化差异,表现为以下特征:川地人工草地0~100 cm土壤含水量受季节降雨量影响变化较为活跃,为活跃层。100~350 cm土壤含水量与根系利用有关,为次活跃层。350~500 cm季节变化不大,为相对稳定层。柳枝稷与苜蓿草地350~500 cm土层干燥化明显。在2004—2005年,各草地4—9月0~200 cm土壤储水量减少,9—11月0~200 cm储水量增加,200 cm以下各草地间差异明显,但季节变化量接近。山坡不同类型草地0~100 cm土壤含水量表现为秋末高于春季,100~500 cm不同季节均未显示明显的水分亏缺现象。
姜峻王百群曹清玉都全胜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土壤储水量
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十年巨变──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两次调查结果的分析被引量:3
1996年
对安塞纸坊沟23个农户1985年和1995年两次生产、生活等社会经济情况调查表明,通过10年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生活水平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作者对产生巨变的原因做了分析。认为广大黄土丘陵沟壑区通过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可以达到既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又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的目的.
卢宗凡曹清玉苏敏
关键词:农户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纸坊沟流域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1996年
首先借用“基尼系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纸坊沟流域综合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现在和未来的农业系统演潜特征的研究,提出了纸坊沟流域下一阶段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自给半自给性种植业、商品性林果业、规模化养殖业和服务性工副业”.
王继军曹清玉赵昭侠
关键词:农业发展基尼系数经济特征纸坊沟流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