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敬清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肠上皮细胞的免疫调节与炎症性肠病被引量:12
- 2011年
- 肠上皮细胞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作为抵御抗原入侵的免疫防御首道防线,其在肠黏膜屏障中发挥着重要免疫调节作用而日趋受到关注。上皮细胞在接触病原微生物或受损时,可通过产生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招募炎症细胞;抑或以直接激活或转分化方式,与黏膜固有层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以调节微环境中炎症及免疫反应的格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肠上皮细胞不仅是肠黏膜物理屏障,更可能是内外环境信号转导枢纽,并在调节肠黏膜固有免疫防御及损伤-修复的平衡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肠道疾病尤其是炎症性肠病(IBD)正常以黏膜损伤、溃疡形成为主要表现,与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密切相关。为此,基于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及其免疫调节角度对此作深入探讨,可为IBD相关研究以及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 曾敬清刘伟周同林凯许春娣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黏膜屏障上皮细胞免疫调节
- 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炎症性肠病发病的机制研究
- 目的国内外研究报道H.pylori感染对IBD的发生起保护作用,但相关机制方面研究还报道甚少,本研究主要探讨H.pylori感染与炎症性肠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建立H.pylori感染的IBD小鼠模型,Balb/c小鼠随机分...
- 许春娣曾敬清杨芬周同
- DC-SIGN在炎症性肠病肠黏膜上皮细胞表达及与肠黏膜损伤的关系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表型分子DC-SIGN在炎症性肠病(IBD)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IBD患儿32例,其中克罗恩病18例,溃疡性结肠炎14例;10例正常对照儿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肠黏膜组织DC-SIGN表达;人肠上皮细胞株NCM460经LPS(50 ng/ml)刺激,Western-Blot印迹、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肠上皮细胞DC-SIGN以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分析肠黏膜上皮细胞DC-SIGN表达与IBD及其肠黏膜损伤的关系。结果 DC-SIGN在正常对照儿童肠黏膜组织中基本不表达或低表达,而IBD患儿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增强,并以肠黏膜上皮细胞为主,其中克罗恩病为61.11%(11/18),溃疡性结肠炎为50.00%(7/14),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IGN表达与IBD患儿的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r=0.475,P<0.01)。体外培养肠上皮细胞经LPS刺激后DC-SIGN表达增强,且CD80、CD86表达相应上调。结论 IBD患儿肠上皮细胞表达DC-SIGN,与细胞转分化有关;DC-SIGN可能介导肠上皮细胞在IBD及肠黏膜损伤中发挥DC样的免疫调节作用。
- 曾敬清林凯苏林杨芬王歆琼刘伟吴菁周同许春娣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 肠上皮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DSS诱导性小鼠肠炎中的区室化调节作用
- 目的探讨在DSS诱导性小鼠肠炎中,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肠上皮细胞和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Cs)对T细胞激活分化以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BLAB/c雌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 许春娣曾敬清周同林凯
- 肠上皮细胞DC-SIGN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结肠炎小鼠发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探讨肠上皮细胞固有免疫分子DC-SIGN表达,以及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结肠炎小鼠发病的调节作用。建立Hp感染后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DSS组、Hp+DSS组,于建模后7d处死小鼠,取小鼠病变结肠组织及脾脏,分别分离肠黏膜上皮细胞和脾脏细胞。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HE染色,进行组织损伤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肠黏膜组织DC-SIGN表达;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离体小鼠肠上皮细胞以及脾脏中树突状细胞(DC)的DC-SIGN、MHCⅡ、CD86表达;此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T细胞的IFN-γ、IL-4分泌状况。结果显示,相较DSS结肠炎组肠黏膜组织DC-SIGN高表达,Hp感染的结肠炎小鼠肠黏膜组织DC-SIGN出现低表达,且小鼠结肠炎症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均减轻于DSS结肠炎组。此外,小鼠离体肠黏膜上皮细胞以及脾脏中CD11c^+DC的DC-SIGN表达也均低于DSS结肠炎组,并伴随MHCⅡ、CD86相应下调。进一步发现,Hp感染的结肠炎小鼠脾脏CD4^+T细胞IL-4分泌及全身炎症程度均低于DSS结肠炎组。结果提示,Hp感染可下调肠黏膜上皮细胞DC-SIGN表达,减轻由后者介导上皮细胞的肠黏膜促炎作用和损伤,这一状况可能与Hp感染引发肠道黏膜以及全身炎症免疫状态下调或改变有关。
- 杨芬曾敬清苏林王歆琼章丽雅吴菁任建敏刘伟周同许春娣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肠上皮细胞
- 天然免疫分子DC-SIGN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上皮细胞表达及作用探讨
- 目的天然免疫分子DC-SIGN属树突状细胞(DC)特异C型凝集素,已知其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及黏附分子,参与介导DC炎症组织迁移,识别捕获病原微生物,以及随后激活静息T细胞启动的免疫应答。为此,本研究探讨了DC-SIGN在幽...
- 林凯曾敬清刘伟张寅苏林周同许春娣
- 文献传递
- DC-SIGN在结肠炎模型小鼠肠上皮细胞表达及其黏膜损伤的免疫调节被引量:6
- 2012年
- 探讨固有免疫分子DC-SIGN在小鼠结肠炎肠上皮细胞表达及其干预效应,以及与炎症性肠病肠膜损伤的关系。建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单抗干预组,于建模后7d处死小鼠,取病变结肠组织并分离肠上皮细胞。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HE染色,进行组织损伤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DC-SIGN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分离的肠上皮细胞DC-SIGN、CD80、CD86表达;以及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分别测定肠上皮细胞与初始CD4+T细胞共培养后T细胞Th1、Th2分化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格局。结果显示,伴随小鼠结肠炎症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DC-SIGN表达增强,CD80、CD86相应上调,以及体外诱导T细胞向Th2为主分化且IL-4分泌增多。经针对凝集素功能域单抗干预后,可抑制肠上皮细胞DC-SIGN表达并相应下调CD80、CD86,以及抑制上皮细胞诱导T细胞向Th2分化的能力,且IL-4分泌减少及IL-4/IFN-γ比值降低,进而减轻了小鼠的结肠炎症损伤。结果表明,肠上皮细胞在小鼠结肠炎中可表达树突状细胞(DC)表型DC-SIGN,并具有诱导初始T细胞向Th2分化为主的DC样细胞功能,DC-SIGN可能介导肠上皮细胞在炎症性肠病及黏膜损伤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曾敬清刘伟林凯杨芬张彦洁章丽雅王俊祺周同许春娣
- 关键词:肠上皮细胞免疫调节
- DC-SIGN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表达
-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表型分子DC-SIGN在炎症性肠病(IBD)肠黏膜上皮细胞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儿32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肠黏膜组织DC-SIG...
- 许春娣曾敬清林凯周同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及肠上皮细胞固有免疫调节
-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与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的关系及肠上皮细胞免疫调节机制,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炎症性肠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IBD患儿40例,其中克罗恩病(CD)23例,...
- 杨芬曾敬清周同许春娣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儿童患者肠上皮细胞免疫调节
- 固有免疫分子DC-SIGN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上皮细胞表达意义被引量:13
- 2011年
- 探讨固有免疫分子DC-SIGN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胃上皮细胞表达,及其与胃黏膜损伤的关系。选取经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72例慢性胃炎患儿胃黏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DC-SIGN表达。体外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胃上皮细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幽门螺杆菌刺激的胃上皮细胞DC-SIGN以及CD80、CD86表达;ELISA测定胃上皮细胞与CD4+T细胞共培养后上清中IFN-γ、IL-4的含量。结果显示,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可见DC-SIGN表达,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显高于阴性者(P<0.01),并随胃黏膜炎症程度加重DC-SIGN表达增强(P<0.01),显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明显相关(P<0.01)。此外发现,幽门螺杆菌体外可刺激胃上皮细胞上调表达DC-SIGN、CD86,且经幽门螺杆菌处理的胃上皮细胞可诱导CD4+T细胞IFN-γ分泌增多(P<0.01);经抗DC-SIGN单抗干预,可抑制DC-SIGN并相应下调CD86表达,且IFN-γ分泌减少及IFN-γ/IL-4比值下降(P<0.01、P<0.05)。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细胞也表达树突状细胞(DC)表型DC-SIGN,并具有诱导T细胞向Th1分化为主的DC样细胞功能;DC-SIGN可能在介导胃上皮细胞于幽门螺杆菌胃黏膜损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林凯曾敬清刘伟杨芬袁菲赵蔚郭晓奎周同许春娣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炎症胃上皮细胞DC-SIGN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