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冠山
- 作品数:16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拟态弧菌肠炎11例
- 2003年
- 陈志辉王靖张斌朱冠山许育万谟彬沈茜
- 关键词:粪便培养
- 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与中国人群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Arg72Pro)与中国人群肝细胞癌(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507例HCC患者与541例对照组肝正常组织p53Arg72Pro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HCC组及对照组Pro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5%及403%,Pro型的HCC发病风险是Arg型的119倍(95%CI=100~141,P=0053)。与Arg/Arg纯合子相比,Arg/Pro杂合子的HCC风险增加至121倍(95%CI=082~178,P=0341),而Pro/Pro纯合子的HCC风险显著增加至179倍(95%CI=106~301,P=0029)。将Arg/Arg、Arg/Pro和Pro/Pro视为不同的等级,经趋势Armitage检验,存在等位基因剂量效应关系(P=0046)。结论Pro增加HCC发病风险,并呈等位基因剂量效应关系,表明Pro/Pro基因型是中国人的HCC遗传易感因素。
- 朱忠政丛文铭刘淑芳董辉朱冠山吴孟超
- 关键词:P53基因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
- TNF对小鼠急性肝坏死的双重作用被引量:6
- 1997年
-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致小鼠肝坏死作用的规律,探讨TNF对肝脏保护的诱导作用及机理。方法:应用重组人TNFα(rhTNFα)对经D氨基半乳糖(GalN)增敏的雄性BALB/c小鼠行腹腔注射,诱发急性肝坏死模型。另一实验中,先单独用rhTNFα预处理小鼠,然后在不同时间再予GalN+rhTNFα,观察小鼠肝损害发生情况。最后,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手段,分析rhTNFα对小鼠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经GalN增敏小鼠,肝损害程度与所用rhTNFα剂量有关。随应用剂量的增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渐升高,肝脏病理改变渐重。不经GalN增敏小鼠腹腔注射rhTNFα,无肝损害发生。经rhTNFα预处理的小鼠,在一段时间内可免遭GalN+rhTNFα的致肝坏死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产生于经rhTNFα预处理后0.5~24h期间。TNF诱导肝组织HSP70增量表达与诱生肝脏保护作用有时间上的一致性。结论:TNF是小鼠肝坏死的介质;TNF诱发小鼠肝坏死是有条件的并呈剂量依赖性。单纯TNF,没有致肝坏死作用,一定条件下反可诱导保护。TNF可诱导小鼠肝组织HSP70?
- 朱冠山秦一中万谟彬汪伟业韩絮琳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肝坏死氨基半乳糖肝脏保护
- 用FISH技术分析一例表型异常的染色体平衡易位
- 2001年
- 朱冠山Oliver Bartsch万谟彬Gabriele Gillessen-KaesbachEberhard Passarge
- 关键词: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结构畸变表型FISH
- 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3型基因位点单拷贝探针库的构建被引量:2
- 1997年
- 目的:构建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3型(RP3)基因位点的单拷贝探针库。方法:对包含RP3位点的酵母人工染色体(YAC)HO512进行亚克隆,用人总DNA杂交法去除重复顺序克隆。结果:构成RP3位点特异的单拷贝探针库。结论:该库对于构建RP3位点精细的Cosmid克隆重叠群及最终识别RP3基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 周炜缪为民朱冠山姚玉河姚玉河焦炳华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位点
- 肝复灵4号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 1999年
- 韩絮琳秦一中朱冠山孙晓梅万谟彬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中医药疗法
- 慢性肝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活性变化被引量:1
- 1993年
- 目前认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日本学者Muto及国内学者张定风、孙永良等检测了各型肝炎病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认为TNF与急性重症肝炎的发病机理有关。为进一步探讨TNF在慢性病毒性肝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性重症肝炎及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血浆中TNF活性,并同时检测了急性黄疸型肝炎及正常人作对照。
- 朱冠山朱建英汪伟业秦一中胡盈敏蔡士才江声璞
- 关键词:肝疾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 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与中国人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在有无慢性乙型肝炎的不同背景下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R72P)与中国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469例HCC(HBsAg阴性110例、HBsAg阳性359例)与567名对照(HBsAg阴性430例、HBsAg阳性137例)的p53 R72P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全样本以及HBsAg阳性样本的HCC与对照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HBsAg阴性人群中,72P是HCC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9,95%CI=1.25~2.27).与R/R基因型相比,R/P的HCC风险增加至1.73倍(95%CI=0.93~3.11),P/P的HCC风险显著增加至3.29倍(95%CI=1.58~6.86).携带72P的男性个体、HCC家族史阳性个体的HCC风险分别进一步增加至9.39倍(95%CI=3.08~28.62)和11.14倍(95%CI=1.62~76.67).结论 p53 72P增加HBsAg阴性中国人的HCC风险,并与男性、HCC家族史在增加HCC风险中有协同作用.
- 朱忠政丛文铭朱冠山刘淑芳冼志红吴伟清张秀忠王艳华吴孟超
- 关键词:肝细胞癌P53基因乙型肝炎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易感性
- 外显子捕捉法快速分离新基因的原理和方法
- 1997年
- 从大片段基因组DNA中快速分离转录序列是疾病基因定位克隆 (positionalcloning)中的关键步骤 .外显子捕捉法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方法 .文章对该法的基本原理。
- 朱冠山缪为民焦炳华
- 关键词:基因
- 几种从凝胶中回收YAC DNA的方法及其效果的比较
- 1997年
- 几种从凝胶中回收YACDNA的方法及其效果的比较*朱冠山缪为民△周炜▲姚玉河▲焦炳华△柴建华▲自1987年首次构建了人类基因组酵母人工染色体(YAC)分子克隆库[1],目前YAC的克隆容量已达800~1000kb,由此而成为基因组作图和测序的一个最重...
- 朱冠山缪为民周炜周炜焦炳华柴建华
- 关键词:染色体YAC凝胶PFGE回收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