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喜钢

作品数:187 被引量:2,186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1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5篇建筑科学
  • 67篇经济管理
  • 14篇社会学
  • 13篇政治法律
  • 9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62篇城市
  • 11篇空间结构
  • 11篇城乡
  • 10篇居住
  • 9篇乡村
  • 9篇城市规划
  • 8篇社会空间
  • 7篇县域
  • 7篇小城
  • 7篇小城镇
  • 7篇旅游
  • 6篇都市
  • 6篇统筹
  • 6篇乡统筹
  • 6篇城乡统筹
  • 5篇实证
  • 5篇区域经济
  • 5篇文化
  • 5篇空间分异
  • 5篇建筑

机构

  • 179篇南京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亚利桑那州立...
  • 4篇东南大学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江苏省社会科...
  • 4篇南京建筑工程...
  • 4篇云南大学
  • 3篇浙江科技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京晓庄学院
  • 3篇安徽建筑大学
  • 2篇鲁东大学
  • 2篇安徽建筑工业...
  • 2篇重庆大学
  • 2篇江苏省城市规...
  • 2篇华蓝设计(集...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182篇朱喜钢
  • 27篇孙洁
  • 16篇宋伟轩
  • 9篇徐旳
  • 7篇金俭
  • 6篇余思奇
  • 6篇张京祥
  • 6篇陈培阳
  • 6篇吴启焰
  • 6篇陈利
  • 6篇马国强
  • 5篇夏永久
  • 4篇陶亮
  • 4篇林晓群
  • 3篇李安
  • 3篇刘蕾
  • 3篇张晔
  • 3篇汪珠
  • 3篇邵祁峰
  • 3篇崔功豪

传媒

  • 23篇现代城市研究
  • 13篇城市规划
  • 11篇规划师
  • 11篇城市问题
  • 10篇人文地理
  • 9篇上海城市规划
  • 6篇经济地理
  • 6篇城市建筑
  • 4篇城市规划汇刊
  • 4篇热带地理
  • 4篇山东师范大学...
  • 4篇中国名城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小城镇建设
  • 3篇浙江农业科学
  • 3篇地理科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国际城市规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10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12篇2011
  • 12篇2010
  • 14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12篇2005
1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媒体时代我国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研究——以南京梧桐树事件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在新媒体时代的宏观背景下,以2011年2月的"南京梧桐树事件"为个案,研究其公众参与过程,重点考察新媒体在其中的作用与中介角色,归纳新媒体时代城乡规划公众参与模式的演变,指出新媒体时代城乡规划公众参与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研究表明,新媒体已经能够在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开始受到自上而下的公众参与的重视。基于此,尝试提出新媒体时代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改进建议。
严涵朱喜钢
关键词:城乡规划公众参与新媒体
“两型社会”引领下的规划与规划师转型被引量:11
2012年
"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与目标,也是应对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新战略诉求。从规划的视角解读"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必须构建一种集约型的空间模式,其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两型社会"的建设必将引领规划的全面转型,包括四个方向:从"城市型"到"城乡统筹型",从"外延扩张型"到"内涵提升型",从"空间型"到"综合型",从"孤立型"到"协调型"。在此过程中,规划师的社会角色也将从"技术专家"向"公众价值的倡导者"转变,因而将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朱喜钢
增长联盟驱动下的乡村中产化特征与效应研究——基于南京两个典型乡村的调查被引量:3
2019年
伴随着中产化的全球地理性扩张,逐渐迈入后农业生产时代的我国大城市近郊乡村开始出现中产化现象。基于增长联盟理论构建乡村中产化分析框架,剖析南京两个乡村的中产化路径,总结出“政府+村集体+开发商”和“政府+设计集团+艺术家中产阶层”两种典型驱动模式。驱动模式的不同造成乡村中产化在社会结构、空间特征及效应等方面均呈现显著差异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中产阶层群体属性、中产化空间布局和表征等方面;效应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重组、物质空间更新、产业发展转型和乡土文化重塑等方面。旨在通过分析不同增长联盟驱动下乡村发展的差异,归纳出两种由增长联盟驱动的乡村发展模式,为我国因地制宜地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指引。
王晨朱喜钢孙洁刘风豹
存量强约束下的微创规划——基于总体规划范式的辩证思维与创新被引量:5
2018年
虽然我国传统的"增量型"城市总体规划范式仍具有合理性,但在当前存量强约束下,城市总体规划范式应主动进行转换。相对于增量,耕地红线的强制、物权的强势、市民力量的强大及政府力量的相对"弱化"共同构成了存量的强约束。在此情况下,我国城市总体规划范式应力图在本土理论突破与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做出创新和改变。文章创新性提出"微创规划"这一范式理念,并以苏南地区常州市礼嘉镇总体规划为例,从变革世界观和方法论、升级和改良思维工具两个方面,探索"微创规划"的方法论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研究认为,面对未来发展空间日趋窄化、增量空间的横向压缩性约束与存量空间的纵向提升性诉求,"微创规划"的范式理念为城市总体规划转型与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朱喜钢周扬周扬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编码与派生模型研究--以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为例被引量:28
2016年
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地域个性缺失、形象趋同等问题逐渐成了地域文化多样化发展的瓶颈,乡土景观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景观基因蕴含着地域发展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等多种信息,对乡土景观风貌起决定作用。主要从景观基因的基本单位、内部结构及演变机制3个层面探究乡土景观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以楠溪江古村落群为例构建景观基因模型,探讨以景观基因的方式寻求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的结合点。
黄琴诗朱喜钢朱喜钢
关键词:风景园林信息编码
中国封闭社区——社会分异的消极空间响应被引量:43
2009年
随着我国福利制度改革、社会阶层分化、住房市场化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革,现代封闭社区开始在中国城市大量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新建居住区的主导模式。然而,封闭社区所引发的城市空间私有化、居住隔离程度加剧等社会负面效应,严重有悖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政府应推行具有包容性的住房发展计划,城市规划设计者应着眼于具有社会理性的城市居住区设计,以有效缓解居住隔离程度,减少我国城市转型的社会成本。
宋伟轩朱喜钢
关键词:社会分异居住隔离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批判与思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被引量:2
2015年
1空间生产理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科学界和城市学界掀起了研究城市空间生产问题的风潮,尤其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自1990年代以来,空间生产问题在中国逐渐变得突出,成为国内社会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等专业研究空间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1。1核心观点1.1.1空间社会辩证统一列斐伏尔批判了将空间视为容器和“场”的传统观点,提出“空间具有二重性,包括使用价值与价值;空间生产也相应具有二重性,即生产空间产品与社会关系的再生产”。
朱喜钢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城市学
《物权法》氛围中的城市规划
在法律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一种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以空间资源的配置与布局利用而使城市土地、房产等物权发生更替、转移等的城市发展计划,其核心是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作各种功能性的规定。《物权法》的出台使城市规划有了基本法...
朱喜钢金俭奚汀
关键词:《物权法》城市规划
文献传递
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与城市化进程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从城市发展经济动力———资金角度将城市发展模式分为城市营销发展模式和城市内生发展模式,并结合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对这两种发展模式下我国城市化进展及前景进行对比分析,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国内企业单位与民间资本的资金积累逐渐增多,城市内生发展模式在提供就业岗位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只有基于这样的城市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化进程,因此,城市内生发展模式是推动我国城市发展的较好选择。
杨红平朱喜钢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化
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以云南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了自然、社会经济、空间和文化民族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①自然因素是影响云南省传统村落分布的基础因素;②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呈现整体负相关,局部正相关的特征;③文化、民族与传统村落的分布和发展具有互促性,呈现全局正相关;④空间因素的影响较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和科学发展的相关建议。
史祎雯朱喜钢孙洁李智轩
关键词:传统村落影响因素地理加权回归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