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
-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长江中下游一次暴雪冻雨微物理过程模拟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根据NECP 1°×1°客观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8年1月25—29日长江中下游暴雪冻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可以很好地模拟出此次强降雪过程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特征以及降水带的分布。分析表明,中层西南急流对暖湿空气的输送以及低层冷空气的持续扩散为暴雪和冻雨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温度层结条件。云微物理过程特征分析表明,此次暴雪冻雨过程存在多种云系共同降水,中低空600—850 hPa强逆温层尤其是0℃层的存在使得雪、冰晶等冰相粒子融化形成过冷却水,是大范围冻雨形成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区分大范围冻雨暴雪形成的重要条件。
- 朱坤刘华强丁守智刘宇丹
- 关键词:云微物理过程数值模拟
- 2008年1月28~2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雪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8年1月28~2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暴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此次强降雪过程发生在欧亚中高纬持续西高东低的异常环流形势下,冷空气、南支槽和切变线是主要的影...
- 朱坤刘华强吕庆平张进鑫
- 关键词:暴雪过程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2008年1月一次强雨雪过程的诊断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NCEP 1°×1°客观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25-2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强雨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与强雨雪关系密切,强雨雪的发生需具备一定的温度条件以及水汽场与动力场的耦合机制。对强雨雪过程的湿Q矢量诊断分析表明,700 hPa和850 hPa湿Q矢量辐合区以及锋生函数正值区与强雨雪区对应较好,对雨雪天气的发生有着很好的指示意义。湿位涡特征分析表明,造成此次雨雪过程的天气系统表现出较强的正压性,暖湿气流输送导致湿等熵面倾斜而产生的斜升气流对称不稳定,是强雨雪天气发生的触发机制。
- 朱坤丁守智刘宇丹蒋坡
- 关键词:天气学非地转湿Q矢量湿位涡长江中下游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试验
- 气候持续法不受天气图资料的约束,方法简单易行且效果较好,被认作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门槛。但是,传统的气候持续法采用最小二乘为基础的线性回归方法建模,所以预报水平一直较低。本文改进传统的气候持续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建模,提...
- 吕庆平罗坚朱坤杨成荫
- 关键词:热带气旋神经网络
- 文献传递
- 2008年1月一次强雨雪过程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采用NCEP 1°×1°客观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25-2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强雨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与强雨雪有着密切关系,强雨雪的发生需具备一定的温度条件以及水汽场与动力场的耦合机制。对强雨雪过程的湿Q矢量诊断分析表明,700 hPa湿Q矢量辐合区以及850 hPa锋生函数正值区与强雨雪区对应较好,对雨雪天气的发生有着很好的指示意义。湿位涡特征分析表明,此次强雨雪过程发生在层结稳定的大气中且垂直涡度发展较强。
- 朱坤刘华强刘宇丹蒋坡
- 关键词:非地转湿Q矢量湿位涡长江中下游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试验
- 气候持续法不受天气图资料的约束,方法简单易行且效果较好,被认作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门槛。但是,传统的气候持续法采用最小二乘为基础的线性回归方法建模,所以预报水平一直较低。本文改进传统的气候持续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建模,提...
- 吕庆平罗坚朱坤杨成荫
- 关键词:热带气旋人工神经网络
- 文献传递
- 基于SVM的气候持续法在热带气旋路径预报中的应用试验被引量:7
- 2009年
- 本文利用气候持续性因子,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法、神经网络法及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西北太平洋地区12、24、36、48h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模型。通过1997~2002年的试报,支持向量机法明显优于回归方法和神经网络法,12h的预报水平分别提高了4.97%和2.75%,而且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这种优势越来越明显,48h的预报水平提高了11.92%和7.88%。
- 吕庆平罗坚朱坤任景鹏
- 关键词:热带气旋支持向量机
- 2008年1月一次强降雪冰冻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采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8年1月25—2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强降雪冰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此次强降雪冰冻过程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特征以及降水雨雪带的分布。诊断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西南低空急流对水汽的输送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很强的湿度区,为强雨雪冰冻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对降雪及冻雨的云微物理过程特征分析表明,中低空600—900hPa逆温层的存在与降雪及冻雨的发生密切相关,固态降水粒子经0℃以上逆温层融化后形成过冷却水降落至冷的地面形成冻雨,而雪的形成过程中逆温层的温度小于0℃。
- 朱坤刘华强丁守智俞斌辉
- 关键词:暴雪冻雨数值模拟云微物理过程
- 2008年1月28~2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雪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8年1月28~2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暴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此次强降雪过程发生在欧亚中高纬持续西高东低的异常环流形势下,冷空气、南支槽和切变线是主要的影...
- 朱坤刘华强吕庆平张进鑫
- 关键词:暴雪WRF模式
- 文献传递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试验被引量:8
- 2009年
- 利用气候持续性因子,分别采用神经网络法及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西北太平洋地区12、24、36和48h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模型。通过对1992~2002年资料的试报,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优于回归方法,且这种优势在预报时效较长时更明显。人工神经网络法48h的预报平均绝对误差比回归法减小27.56km,预报水平提高7%。
- 吕庆平罗坚朱坤任景鹏
- 关键词:天气学人工神经网络热带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