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山
- 作品数:12 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眶上动脉蒂反流轴型耳颞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明确额部各供血血管系统之间的吻合情况,为临床各型额部皮瓣特别是跨血管系统反流轴型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尸体头面部肉眼解剖,观察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的口径、走行和吻合状况等;成人头部标本制作血管铸型。结果: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走行基本恒定,且三者存在众多吻合,吻合支集中区域上距眶上缘(4.9±0.4)cm,下为眶上缘水平,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0~1.4cm,外侧距离前正中线4.5~2.3cm。结论:额部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供血,吻合支丰富且吻合区域较恒定,故可制成多种类型的跨血管的反流式皮瓣。
- 杨彪炳朱希山樊文胜唐胜建
- 关键词:皮瓣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颞浅动脉
- 预扩张动脉岛状皮瓣移植修复面部缺损20例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利用预扩张的动脉岛状皮瓣移植修复面部缺损的术后效果。方法:选择1997-01/2004-09在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行预扩张动脉岛状皮瓣移植修复面部缺损的患者2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采用2期手术:Ⅰ期手术对面部缺损或组织畸形的患者行扩张器植入术,按照病损情况酌情植入合适的扩张器,按要求定期注水扩张;Ⅱ期将扩张的皮肤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缺损或进行器官再造。皮瓣大小2.5cm×3.5cm-5.0cm×7.5cm,血管蒂最长12.5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20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其中随访时间≥6个月,<12个月4例;≥12个月,<18个月7例;≥18个月,<24个月9例。患者经Ⅰ期扩张器植入术,Ⅱ期将扩张的皮肤行转移修复病变切除后皮肤缺损或器官再造,皮瓣愈合良好,瘢痕相对较小且无组织器官移位现象,达到功能恢复、外形改善的效果。结论:预扩张岛状皮瓣可提供面积较大的皮瓣供区和较长的血管蒂以增加皮瓣旋转的角度和灵活性,使面颈部缺损修复达到更接近正常的效果。
- 朱希山唐胜建杨彪炳赵春华
- 关键词:皮肤移植外科皮瓣面部损伤
- 游离皮瓣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5年
- 朱希山唐胜建王少华吕建平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游离皮瓣移植后基因水平白细胞粘附外科领域
- 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36
- 2007年
- 目的:回顾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的优缺点,展望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3-01/2006-08相关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方面的文献,检索词“tissue engineering skin substitutes”,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2000-01/2006-08相关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方面的文献,检索词“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并限定文献的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与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相关的表皮、真皮及双层皮肤替代物的文献。排除标准:综述文献或重复的研究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44篇关于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的文献,最终纳入3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组织工程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人工皮肤是组织工程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产品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从自体或异体培养的表皮片真皮替代物及含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的皮肤替代物等方面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相应组织工程皮肤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应用前景。结论:随着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等的不断完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未来前景将会更加丰富和广泛。
- 朱希山曾丽芬赵春华
- 关键词:皮肤皮肤替代物
- 成体组织来源的Sca-1^+CD117-Lin-多潜能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背景:关于成体干细胞可塑性机制的解释,目前多数学者接受的观点是多种组织器官内存在的成体干细胞其实并非均一的细胞群体,其中包含着更为原始的多潜能干细胞,但对于多潜能干细胞的起源、鉴别及其生物学特性仍缺乏了解。目的:探讨从成体组织中能否分离出一群具有独特表型的更为原始的多潜能干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3/2008-01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组织工程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12.5~14.5dBALB/C孕鼠10只。方法:无菌条件下打开BALB/C孕鼠子宫获取胚胎体壁组织,胰蛋白酶消化后贴壁法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后免疫磁珠分选Sca-1+CD117-Lin-细胞群,当细胞达70%~80%融合时消化传代,取第5代细胞用于实验。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该类细胞的显微和超微形态,通过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观察其基本生长特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该群细胞免疫表型,以RT-PCR法检测胚胎干细胞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通过VonKossa染色、油红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细胞荧光染色观察其向三胚层细胞分化的潜能。结果:Sca-1+CD117-Lin-细胞贴壁生长,呈纺锤或短梭形,可在体外快速稳定扩增50代以上;传代后3~7d为对数生长期,此后即进入平台期生长,倍增时间约为32h,90.43%细胞处于G0/G1期,G2/M+S期的细胞比例为9.57%;细胞表型稳定,高表达Sca-1,不表达CD117,CD14,CD19,CD31,CD34,CD45和Flk-1,中度表达CD44;胚胎干细胞相关抗原Sox2,Oct-4及Nanog均呈阳性表达;诱导分化实验表明该细胞可以向中胚层来源的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外胚层来源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内胚层来源的肝细胞分化。结论:从成体组织内可以分离出Sca-1+CD117-Lin-细胞群,其表达胚胎干细胞相关抗原,能够向三胚层分化,是一群更为原始的多潜能成体干细胞。
- 刘瑞张斌刘星霞朱希山陈媛豆晓伟赵春华
- 关键词:成体干细胞
- 预扩张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面颈部缺损中的研究与应用
- 2007年
- 动脉岛状皮瓣移植,自1972年由日本的Harii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该皮瓣具有灵活、简便、易于掌握和推广及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等优点,而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动脉岛状皮瓣在转移时需要携带较多的脂肪、筋膜等组织,显得过于臃肿.且存在供区不足、遗留功能障碍缺点,因而用来修复对于覆盖物的面积、色泽、厚度和血供等有较高要求的面颈部缺损时效果欠佳。
- 朱希山赵春华
- 关键词:岛状皮瓣移植抗感染力覆盖物血供
- 眶上动脉蒂反流轴型耳颞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为临床各型额部皮瓣特别是跨血管系统反流轴型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具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尸体头面部进行肉眼解剖,观察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的位置、口径、走行和相互吻合状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5具新鲜成人头部标本制作血管铸型。结果: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走行基本恒定,且三者存在众多吻合,吻合支集中区域为上界距眶上缘(4.9±0.4)cm,下界为眶上缘水平,上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0±0.2)cm,外侧距离前正中线(4.5±0.4)cm;下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4±0.2)cm,外侧(2.3±0.5)cm。结论:额部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供血,吻合支丰富且吻合区域较恒定,故可制成多种类型的跨血管的反流式皮瓣,增大血管蒂旋转的角度和长度以及灵活性。
- 杨彪炳朱希山樊文胜唐胜建
- 关键词:额部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颞浅动脉额支皮瓣
- 病理性瘢痕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07年
-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创面愈合过程失控后的不同表达产物,虽然胶原等细胞外间质的过度沉积是两者的共同特点,但它们的生长特点和临床特征明显不同。增生性瘢痕高出皮肤表面但损伤局限在原范围,常在损伤后的4周内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消退,伴有组织挛缩,手术切除后大多数不会复发,胶原分布均匀且细小规则;瘢痕疙瘩高出皮肤表面并向周围增生扩展超出其基底,出现时间晚且不能自行消退,手术切除后常会复发,胶原分布紊乱且粗大呈波浪形。瘢痕的类型、首次治疗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其后续治疗和康复。
- 朱希山赵春华
- 关键词:瘢痕治疗增生性瘢痕手术切除后瘢痕疙瘩细胞外间质
- 美容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对策被引量:21
- 2006年
- 美容患者是特殊的医疗群体,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求美者在求医目的、地位和判断标准等方面与求医者的区别。进一步指出求美者的心理波动可由医生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等影响,从而引发医疗纠纷。而防范的主要对策是建立在心理分析基础上的健全法律、据章行医、有所不为和心理沟通。
- 朱希山唐胜建王少华吕建平王燕华
- 关键词:美容患者医疗纠纷心理分析
-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之争被引量:5
- 2006年
- 科学与伦理是一对相伴相生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既存在科学问题也存在伦理问题,找到了两者的平衡点,将会使胚胎干细胞的技术和科学更加完善,同时也会使伦理和法规更加成熟。分析了胚胎干细胞技术与伦理的碰撞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 朱希山赵春华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生命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