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晶
- 作品数:18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鲁豫有约》的转型与未来被引量:1
- 2011年
- 传播学主张按照传播规模将人类传播分为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类型,谈话类节目正是借助大众传播工具将人际传播限制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的具体演绎。所以,谈话类节目不仅同其它表面上看似单向传播的节目一样,实现了传播受众的广泛性,更重要的是,在传播的双向流通渠道方面,它的"谈话"性质具有直观、现实的优势。
- 朱晶
- 关键词:《鲁豫有约》谈话类节目大众传播人际传播
- 从湖南经视发展探索省级地面频道突围之道被引量:3
- 2014年
- 创立于1996年的湖南经济电视台(以下简称湖南经视),是中国省级地面频道中最具活力、实力最强的一家。做为一家省级地面频道,湖南经视究竟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呢?它的成功又有何经验可以借鉴?笔者试图对湖南经视近年来的发展进行梳理,借以探析在新背景下省级地面频道的发展策略。
- 谢杰朱晶陆军
- 关键词:湖南经济电视台频道突围
- 试论电视广告对少年儿童的负面影响
- 2008年
- 儿童是电视广告的宠儿,但电视广告对儿童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给儿童的消费行为和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广告,给少年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 朱晶
- 关键词:电视广告少年儿童
- 《色·戒》小说和电影文本中女性意识的坚守与突*破被引量:2
- 2008年
- 张爱玲在《色.戒》中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感切入所生活时代的女性生活的内核,表现了非常态下女人的常态,呈现出其独特的女性意识;李安在电影《色.戒》中展示了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觉醒的状态,从女性话语权的取得、女性爱情观对价值观的解构、女性生活方式对女性心理的暗示三个层面继承了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又从女性与男性的性爱观、传统道德观对女性的束缚、男性人性与女性人性的区别实现了男性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和谐共存。
- 朱晶石潇纯
- 关键词:《色·戒》文本女性意识
- 网络时代舆论监督的转变及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网络技术不断革新发展中的物质产物,其影响力已经逐渐扩大到空间范畴。但是,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把双刃剑,其在有效聚集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因自身匿名性、交互性的特质而呈现出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果网络暴力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那么网络舆论监督就必然无法健康发展。为此,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时代舆论监督的转变及问题进行研究。
- 朱晶
- 关键词:网络时代
- 心理危机事件报道的视角探析——以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报道为例
- 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楼自杀事件属于典型的心理危机事件,媒体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比如社会冲突视角、结构-功能视角和符号互动视角等方面进行报道。但报道中媒体在批评、归因、反思的同时,忽视了心理高危群体的诉求。因此,从健康传播的角...
- 罗卫光朱晶
- 关键词:心理危机富士康社会学
- 文献传递
- 丑:从边缘走向中心被引量:1
- 2009年
- 丑在美学史上从遮蔽到解蔽,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同时,由于西方20世纪社会与哲学发生深刻变化,丑升华为文艺的审美对象。中国处于转型时期,从先锋文学开始,丑得到张扬,这对打破理性主义的二元对立思想有着深刻的意义,但在价值失范的当下语境中,过度渲染丑会影响我们对价值规范的重建。
- 朱晶
- 关键词:先锋文学
- 大众传播低俗化产生的原因探讨
- 2012年
-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大众传播低俗化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容上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形式上过分追求视觉冲击等。本文主要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以及受传者三个方面来探讨大众传播低俗化产生的原因。
- 朱晶
- 关键词:大众传播低俗化
- 打开尘封的记忆——读董之林《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
- 2009年
- “十七年文学”的研究在“重写文学史”的语境中需要巨大的学术勇气,董之林在以《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1949~1966)》为代表的学术论著中,撬动了对“十七年文学”的一些凝固了的结构和定论。董之林通过对周立波、赵树理、李辈、路翎、王蒙、邓友梅等作家在“十七年”中的创作所作的透视性解读,真实地呈现了“十七年”创作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董之林在研究“十七年文学”时,把文学现象放在历史脉络中加以分析,她敏锐地注意到了1940年代到1950年代文学环境的转换,注意到了“十七年文学”中农村日常生活的突变和乡村生活经验的更新,并且她对“史诗”的含义进行了有益的辨析。
- 朱晶旷新年
- 关键词:文学史
- 从觉醒与困惑到重建与自审——庐隐与张爱玲的女性悲剧意识比较被引量:2
- 2009年
- 庐隐和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突出的时代象征性。她们的作品中都透露出了浓厚的悲剧意识,由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她们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也有着相似和区别。身为女性作家,她们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关注着女性命运,通过文学创作把她们对女性长期遭受的苦难表达出来,反映了她们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庐隐的女性意识刚觉醒,还很困惑;张爱玲则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了女性自身,重在对女性命运的重建的思考。
- 马藜朱晶
- 关键词:庐隐悲剧意识女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