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继荣

作品数:18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土壤
  • 4篇灌溉
  • 3篇生物炭
  • 3篇塌陷区
  • 3篇交替灌溉
  • 3篇DNA
  • 3篇采煤
  • 3篇采煤塌陷
  • 3篇采煤塌陷区
  • 2篇滴灌
  • 2篇滴灌灌水器
  • 2篇滴灌技术
  • 2篇滴灌系统
  • 2篇乙醇
  • 2篇窄行
  • 2篇整合子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技术
  • 2篇施用
  • 2篇试剂

机构

  • 17篇淮北师范大学
  • 4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台州学院

作者

  • 18篇朱继荣
  • 11篇束良佐
  • 8篇熊明华
  • 7篇祝鹏飞
  • 7篇王光利
  • 3篇张辉
  • 3篇李峰
  • 3篇于红梅
  • 3篇刘远
  • 2篇李文波
  • 1篇宋运贤
  • 1篇王春辉
  • 1篇唐博
  • 1篇刘瑞
  • 1篇程德义
  • 1篇孙崇玉
  • 1篇许志恒
  • 1篇袁梅
  • 1篇章丽萍

传媒

  • 6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用生物炭对采煤塌陷区土壤培肥效应的影响
采煤塌陷复垦区土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有机质含量和肥力水平很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如何提高塌陷区土壤肥力,实现塌陷区受损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炭是农林废弃物在高温厌氧条件下形成的产物,可以提高土壤肥...
朱继荣
关键词:生物炭采煤塌陷区微生物活性
文献传递
施用生物质炭对采煤塌陷区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不仅能提高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够影响土壤氮素的转化.本文利用培养试验研究施用生物质炭对采煤塌陷区土壤性质及氨氧化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显著提高土壤铵氮(NH_4^+-N)、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生物质炭施用量对氨氧化古菌(AOA)丰度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增加施用量显著提高了氨氧化细菌(AOB)丰度.对T-RFLP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生物质炭提高了AOA和AOB多样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AOA和AOB群落结构.施用生物质炭提高了采煤塌陷区土壤养分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氨氧化菌的丰度和多样性,表明生物质炭对塌陷区复垦土壤具有培肥改良的潜能.
刘远朱继荣吴雨晨束良佐
关键词:生物质炭采煤塌陷区土壤性质硝化作用氨氧化菌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与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生物炭是生物体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环境中经高温裂解后形成的含碳率较高的产物。目前对生物炭的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不同学科领域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阐述了目前生物炭对土壤结构、土壤污染、土壤碳氮转化过程以及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酶活性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且提出目前生物炭在改土培肥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生物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朱继荣孙崇玉于红梅束良佐刘瑞章丽萍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环境土壤结构土壤肥力
硅基质膜核酸(DNA)纯化柱的去污染与再生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硅基质膜核酸(DNA)纯化柱的去污染与再生方法,本实验先后用含低浓度Triton X-100的碱洗液和酸洗液在65℃水浴5 min处理污染纯化柱。结果表明污染纯化柱经碱(酸)相继处理后,其洗脱液中不存在凝胶电泳和PCR可检测到的微量DNA残留。处理过的纯化柱的DNA再结合能力较新纯化柱稍有提高。上述结果表明碱和酸洗液热处理在短时间内可完全去除纯化柱中污染的DNA并提高其DNA再结合能力。
熊明华王光利朱继荣束良佐张辉唐博
一种快速经济提取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基因组DNA的方法被引量:13
2016年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的基础,提取的DNA的质量可直接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快速、经济的适用于多种细菌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比较了本方法与传统酚-氯仿法和试剂盒法提取3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和4种革兰氏阳性细菌DNA的效果。结果显示,3种方法均可提取到较完整的基因组DNA(约23 kb)。在DNA纯度上,本法与传统酚-氯仿法无显著差异,略低于试剂盒法,但可满足PCR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要求,并且其提取效率高于试剂盒法。在成本方面,本法单个样本的成本仅为试剂盒法的20%,且完成整个实验的时间仅为传统酚-氯仿法和试剂盒的50%(约60 min)。总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快速、经济、适用于G-和G+细菌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本法不仅适用于本研究中的各种细菌,对其它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熊明华朱继荣王光利束良佐宋运贤
关键词:细菌基因组DNA
肠杆菌属细菌一类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整合子是捕获、整合和表达外源基因的重要元件,可以加速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传播。本研究分析了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肠杆菌属细菌一类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存在情况与特征。实验表明,目前62个肠杆菌属细菌,包括40个阴沟肠杆菌、11个霍氏肠杆菌和11个其它肠杆菌都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其中40.32%(25/62)肠杆菌属细菌含有一类整合子。在25个含一类整合子的肠杆菌中,72%(18/25)携带一个整合子,28%(7/25)含有多个整合子。25个肠杆菌共存在36个整合子,其中88.89%(32/36)位于质粒上,其余11.11%(4/36)位于染色体上。肠杆菌属细菌一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1014 bp)高度保守,其中一个整合子整合酶基因发生了3碱基突变(3/1014),7个发生2碱基突变(2/1014),13个发生1碱基突变(1/1014 bp),其余没有突变。25个含一类整合子肠杆菌共存在18种基因盒,其中dfrA1基因盒频率最高16.13%(10/62),其次是aadA1(8.06%,5/62),接着是aacA27-ereA-IS1247-aac3-arr2-ereA基因盒(4.84%,3/62),其他基因盒频率低于4.0%。本研究有助于了解一类整合子在肠杆菌属细菌产生抗生素抗药性中的重要作用。
熊明华朱继荣杨芮汪淑玉臧娜娜王昊李峰
关键词:基因盒肠杆菌属细菌
淮北采煤塌陷区水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流行特征分析
2019年
为了解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南湖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其特征,本研究采集淮北南湖水样,接种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Conkey),利用双纸片协同增效试验确证产ESBLs肠杆菌,K-B纸片扩散法测定阳性菌株药敏性,PCR检测其基因型。结果发现15个水样中有3个产ESBLs肠杆菌(3/15, 20.0%),共获得3个非重复产ESBLs肠杆菌,分别为Escherichia spp.、Klebsiella spp.和Enterobacter spp.。这3个非重复产ESBLs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对青霉素等绝大多数β-内酰胺类和多种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这3株菌株均含CTX-M型ESBLs,其中2个表达CTX-M-9组,另一个产CTX-M-8/25组ESBLs。淮北塌陷区南湖水体流行产CTX-M型ESBLs多重耐药肠杆菌,是抗生素抗性细菌库,可能介导致病耐药菌的传播。本研究对于了解淮北采煤塌陷区水体生态健康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熊明华朱继荣杨芮张辉刘远王光利李峰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肠杆菌
交替滴灌系统及交替滴灌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替滴灌技术领域,提供交替滴灌系统及交替滴灌方法。其中交替滴灌系统包括设置在作物单元中的任意条供液管道,每个作物单元包括相邻种植的两行作物,供液管道设置在作物单元的相邻两行作物之间;供液管道上设置有滴灌灌水器,...
束良佐朱继荣刘瑞祝鹏飞
文献传递
环境地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
2017年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环境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对环境地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革。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和建立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体系,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更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环境地学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朱继荣祝鹏飞束良佐
关键词:环境地学实验教学
分根区交替灌溉和氮形态影响土壤硝态氮的迁移利用被引量:13
2014年
采用模拟土柱利用15N标记于土层10-20 cm、40-50 cm的方法,并设置不同形态氮肥供应(铵态氮、硝态氮)、灌溉方式(常规灌溉CI、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研究APRI下土壤中不同层次硝态氮的去向以及不同形态氮肥的影响。结果发现,APRI节水34.31%而不显著影响产量(P〈0.05)。随着15N标记层次下降,番茄植株对15N吸收利用率以及番茄收获后15N在1 m土层内的残留量显著下降,损失率显著增加。CI对10-20 cm土层的15N淋洗作用强于40-50 cm土层,APRI对10-20 cm的15N淋洗作用相对CI减弱,而促进了40-50 cm土层中61.3%的15N向上层土壤迁移。APRI下15N的损失率显著降低,利用率没有大幅度下降。相对于铵态氮肥料,硝态氮供应由于促进了植株生长及对15N的吸收,造成番茄收获后1m土层内15N累积量减少,而损失率与相应铵态氮供应的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分根区交替灌溉能够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淋洗,并能够促进下层土壤硝态氮向上迁移,减少损失,增加植物吸收利用的机会;不同形态氮肥通过影响植物生长而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去向。
王春辉祝鹏飞束良佐朱继荣于红梅詹雨珊袁梅
关键词:土壤灌溉迁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