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朱衍华

朱衍华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意象
  • 1篇译本
  • 1篇神韵
  • 1篇诗歌翻译
  • 1篇双城记
  • 1篇重译
  • 1篇罗稷南
  • 1篇翻译
  • 1篇《双城记》
  • 1篇城记

机构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朱衍华

传媒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外语艺术教育...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罗稷南《双城记》的两个译本对比研究——兼谈重译问题被引量:1
2010年
文学翻译不是一劳永逸的,重译是翻译实践的必然趋势,有它的必要性和意义。狄更斯的作品《双城记》曾被罗稷南翻译过两次,又修订了一次。较旧译,重译本做了大量的修改,修正了误译,在遣词造句、句子逻辑性以及词语规范化使用方面加以完善,体现了强烈的意识形态,而且运用符合时代特点和语言潮流,增强了译本的可接受性。基于重译的必要性和意义,从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可接受性层面对比两译本的差异,以期探讨译者在重译过程中所受的制约,以及重译的价值。
朱衍华
关键词:罗稷南《双城记》重译
意象在诗歌翻译中的地位——以黄杲炘翻译的《当初我俩分离时》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诗歌的翻译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翻译,最大障碍在于意象的传达。虽然意象的传达有赖于字词的斟酌,但优美的语言形式并不一定能把诗歌的神韵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黄杲炘翻译的《当初我俩分离时》译文,找出诗歌翻译侧重形式,对于意象神韵的传达所带来的弊端,进而强调意象的神韵美是诗歌翻译的重点所在。
朱衍华
关键词:诗歌翻译意象神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