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丛珊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银行
  • 2篇商业银行
  • 2篇金融
  • 1篇地产
  • 1篇信用
  • 1篇信用风险
  • 1篇信用风险防范
  • 1篇信用体系
  • 1篇中介
  • 1篇人民币
  • 1篇人民币升值
  • 1篇人民币升值问...
  • 1篇三元悖论
  • 1篇上涨
  • 1篇社会信用
  • 1篇社会信用体系
  • 1篇升值
  • 1篇升值问题
  • 1篇投资风险评价
  • 1篇内外部均衡

机构

  • 6篇西南财经大学
  • 3篇天津外国语大...

作者

  • 9篇李丛珊
  • 2篇李青原
  • 1篇乔章凤
  • 1篇冯雷鸣

传媒

  • 2篇国际经济合作
  • 2篇现代商贸工业
  • 2篇现代商业
  • 1篇技术与市场
  • 1篇经贸实践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5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我国经济发展及金融政策分析
2008年
当前我国经济存在严重的内外不均衡现象,经济呈现出高通货膨胀压力,高失业率,经济增长偏快,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特点。现有的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放弃了外部均衡来调节内部均衡。这虽然可以保持国内经济相对稳定,但严重的外部经济不平衡,也将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李丛珊
关键词:内外部均衡经济政策三元悖论
对当前人民币升值问题的研究
2008年
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达到7%,超过市场预期,进入20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更快。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背景和负面影响,提出了缓解的措施。
李丛珊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被引量:1
2008年
在我国,金融业中最重要的是商业银行,而银行的创新能力是其发展的生命源泉,商业银行只有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提供适合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金融创新的含义和条件入手,在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策略。
李丛珊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基于PEST分析的天津市科技中介发展环境评价
2017年
本文运用PEST方法分别分析了影响天津市科技中介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科技全球化、五大战略机遇叠加等政策为科技中介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平稳发展的经济和变化的生产结构为科技中介的崛起奠定了基础;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相对落后的科技中介使市场供不应求;同时,较高的教育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新建的技术交易市场和共享平台则为天津市科技中介服务提供了人力、物质条件等支持。
李丛珊
关键词:科技中介PEST
缓解物价上涨的措施探讨
2008年
2007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分析了物价上涨现状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物价上涨的措施。
李丛珊
关键词:物价上涨
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谈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被引量:1
2008年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控制是当前商业银行的重点,本文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角度探讨信用风险的防范。并认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对商业银行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李丛珊
关键词:商业银行社会信用体系风险管理
中国对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风险评价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10国为例被引量:9
2018年
作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巨大,但也面临的极大的风险,投资失败案例时有发生。本文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10个重点对象国为样本,建立了包含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和行业风险等5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国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出其国家投资风险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冯雷鸣李丛珊李青原
关键词:一带一路
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效应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监管的放松和金融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金融资产(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占社会经济总资本的比重日益增大。资产价格如果出现剧烈波动,其影响范围将大大超出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本身,甚至会对宏观经济基...
李丛珊
关键词:货币政策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VAR模型
文献传递
国际化城市产业发展模式与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实力不仅促使城市在国际交流中处于绝对优势,还促使其产业链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引领全球城市发展新格局。本文选取美国波士顿、日本东京、新加坡、香港、印度班加罗尔等国际化领先城市进行对标分析,梳理归纳国际化城市产业发展模式及主要特征,并对我国超大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产业特征与存在问题进行评估。
乔章凤李青原李丛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