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VEGF和PEDF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改变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雄性SD大鼠1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划分为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组,每组60只。将糖尿病大鼠按照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制作成糖尿病模型。成模后1,3,5个月分别应用透射电镜切片、视网膜EB含量测定法观测大鼠视网膜的病理变化情况,同时应用Western-blot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VEGF、PEDF表达情况。结果 EB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视网膜血管形态较好;1个月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较规则;3个月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迂曲,有部分改变;成膜后5个月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迂曲已经十分明显,且走行不规则,血管粗细不均。同时成模后1,3,5个月糖尿病组大鼠EB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随病程进展,其含量也增加。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大鼠VEGF的阳性染色会随病程进展而有所增强,光密度值增大;PEDF阳性染色则随病情进展而减弱,同时光密度值减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随着病情进展,糖尿病组各阶段大鼠的视网膜VEGF蛋白含量随之增加,而PEDF蛋白则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最早可观察到的视网膜病变是视网膜细胞超微结构病理变化,会随病情进展加重;视网膜血管形态在病情中后期会发生变化,且随病情加重而加重;在初期,视网膜的VEGF与PEDF表达已经失衡,且随病情进展,VEGF表达增加,PEDF表达减少,二者失衡贯穿于整个病情的发展过程中。
- 李儒华余锦强
-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管上皮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 流行性角结膜炎上皮下浸润应用1%环孢素A治疗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究1%环孢素A对治疗的流行性角膜炎上皮下浸润过程中的效果及影响。方法:调查门诊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诊诊断为流行性角膜炎伴有上皮下浸润患者20例共26只眼,再将这20名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例(13眼),应用糖皮质激素类眼药水进行点眼治疗;实验组10例(13眼),应用1%环孢素A进行点眼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CSIS,IOP的情况,并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结果: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都有所缓解,但实验组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实验组患者用1%环孢素A后无明显刺激症状.,患者无不适感。治愈率很高为84.6%,复发率极低(7.7%),患者满意率97.2%。对照组患者用糖皮质激素后7例产生眼内压升高,治愈率很低为23.1%,复发率33.3%,患者满意率为70.5%。结论:局部应用1%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上皮下浸润安全有效,无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1%环孢素A比糖皮质激素更加安全有效可靠。
- 李儒华余锦强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 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角膜缘干细胞损伤的初步疗效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角膜缘干细胞(LSCs)损伤的初步疗效。方法 36只大白兔分为三组:BMSCs组、LSCs组与羊膜对照组,每组12只。BMSCs组采用附着有BMSCs的羊膜治疗角膜缘干细胞损伤,LSCs组将附着有角膜内皮细胞的羊膜治疗角膜缘干细胞损伤,羊膜对照组则仅将羊膜用缝合线固定于浅层巩膜上治疗角膜缘干细胞损伤。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3周和4周对眼表的形态进行评分;并于术前、术后1周、4周、8周利用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密度和表面积。结果在移植手术实施之前三组兔的眼表形态综合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之后4周BMSCs组和LSCs组兔的眼表形态评分得以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之后4周羊膜对照组兔的眼表形态评分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之后4周BMSCs组和LSCs组之间的眼表形态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羊膜对照组相比,其它两组手术4周之后的眼表形态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共焦显微镜观察,BMSCs组兔移植1周之后的细胞形态为圆形,而非初始的梭边形,细胞较小,密度较高,而随着时间推移,个数逐渐减少,体积变大。随着时间的推移BMSCs组与LSCs组兔移植后的平均细胞密度出现下降。手术前BMSCs组与LSCs组细胞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周、4周BMSCs组的细胞表面积显著低于LS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之后8周和12周时BMSCs组与LSCs组细胞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角膜缘干细胞相似,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可以重建受损的眼表,减轻水肿,抑制血管生成。
- 余锦强柯峰李儒华凌佼佼华远峰邵杰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角膜缘干细胞
- 羊膜移植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陈云珍钟晓东郭桂兰梁婧李儒华
- 关键词:羊膜移植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病上皮型
- 逆行撕离联合原位自体结膜瓣旋转移植治疗翼状胬肉64例
- 2010年
- 目的:观察逆行撕离联合原位自体结膜瓣旋转转位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显微镜下逆行撕离切除翼状胬肉,原胬肉体部球结膜取5mm×2mm长条形结膜瓣,原位旋转360°后与角膜缘结膜及鼻侧球结膜紧密缝合。术后随访3~18mo。结果:所有病例移植片成活良好,64例病例中仅4例复发。结论:逆行撕离联合原位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术,减少局部炎症刺激,改变了角膜缘移位,促进角膜缘干细胞微环境的修复并使角膜缘干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有效的方法之一。
- 李儒华余锦强
- 关键词:翼状胬肉手术
- 兔MSCs移植对兔角膜缘干细胞形态、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兔角膜缘干细胞形态、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兔骨髓,分离得到兔MSCs。取培养3代后MSCs消化后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羊膜植片上,常规培养。建立兔角膜碱烧伤干细胞缺损模型4 w后,将1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MSCs移植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MSCs移植组和模型组分别用尼龙缝线将空白和带有兔MSCs的羊膜基质植片间断缝合固定于浅层巩膜上,空白组不做处理。术前、术后观察实验兔眼表形态,并进行评分。术后4 w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检查细胞角蛋白AE5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得到的兔MSCs细胞均一性达98.12%;术后MSCs移植组兔眼表形态综合评分显著降低,而模型组无显著变化,同期与模型组综合评分相比,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空白组和MSCs移植组AE5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0%,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以羊膜基质为载体移植MSCs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可增殖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而发挥功能,疗效显著,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余锦强李凌李儒华柯峰李芳邵杰
- 关键词:角膜缘增殖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