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拓
- 作品数:29 被引量:296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饲用玉米育种要求性状特征及研究进展被引量:44
- 2003年
- 综述了饲用玉米的分类、特点、组织结构及其营养价值、饲用玉米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检测方法,及当前饲用玉米的育种现状。提出了饲用玉米的育种目标应考虑:(1)消化率高,即淀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含量高,而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低;(2)茎叶多汁,茎杆汁液含糖6%,全株粗蛋白含量在7%以上,粗纤维含量在30%以下;(3)植株高大,适应性强,保绿性好,生育期适中;(4)适时收获,春播的生物量达70~120t/hm^2,夏播的生物量达45~60t/hm^2。
- 李向拓吴权明毛建昌
- 关键词:饲用玉米育种性状特征营养品质育种目标
- 黄早四及其改良系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比较被引量:4
- 2003年
- 试验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黄早四及其13个新选改良系的穗部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比较,筛选具有高配合力的自交系及优势高产组合。结果表明,727等4个自交系在产量、穗长及百粒重性状上相对黄早四有所改良,组合:771×5005、801×125、801×134的产量表现较好。
- 张兴华李凤艳李向拓
- 关键词:玉米改良系穗部性状配合力
- 微量元素硼锌对伏桃干物质累积及纤维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 1999年
- 1996~ 1 997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微量元素B ,Zn对伏桃干物质动态累积规律及其对纤维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量元素B ,Zn均有利于铃壳和种子干物质的增加 ,B对棉纤维干物质的累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B有助于棉纤维的单强、成熟度和马克隆值的提高 ,Zn则有助于纤维细度的增加 ;另外 ,B ,Zn对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衣分和铃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海江波李向拓许玉璋
- 关键词:微量元素伏桃干物质累积纤维品质棉花产量
- 优质高产早熟多抗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的选育与应用
- 王辉孙道杰闵东红李学军马运粮严勇敢黑更全冯毅张玲丽宋宏超张自亮王学友李向拓郑铎赵群友
- 黄淮麦区是中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该区小麦产量的丰歉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基于项目独到的小麦育种技术路线及其创新,使优质与高产、半冬性与早熟、多抗与广适集为一体,成功地育成了“西农979”并作为黄淮南片麦区...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杂交早熟性多抗性西农979
- 玉米苗期叶片卷曲度配合力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在干旱条件下,玉米苗期根冠比越大,耐旱性越强,叶片卷曲程度就轻。结果表明:515、226和524等自交系的耐旱能力最好,所配杂交组合的耐旱能力也较强,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较低;而260、540和438等自交系的平均耐旱能力最差,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较高。自交系苗期叶片卷曲度的遗传力达到66.3%,具有较高的遗传特性。
- 毛建昌李发民李向拓杨金慧张仁和
- 关键词:玉米苗期配合力
- 大穗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 该研究以近年来中国黄淮麦区有代表性的3个大穗小麦品种(系)陕302518、84加79、鲁91-3为材料,以目前生产上推广利用的小麦品种陕229、西农2208和临旱957为对照,从1、籽粒的鲜体积、鲜重及干重变化动态;2、...
- 李向拓
- 关键词:大穗小麦籽粒灌浆特性
- 文献传递
- 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47
- 2004年
- 简述了AFLP、RAPD、RFLP和SSR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了尽快将分子标记用于玉米育种,应提高分子标记的稳定性,降低所需费用,提高自动化操作程度,积极做好我国特有玉米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工作,以及与高产优质高抗有关的新基因鉴定、利用及其相关的标记和定位。
- 李向拓毛建昌吴权明
- 关键词:分子标记玉米遗传育种AFLPRAPDRFLP
- 玉米苗期抗旱性评价方法研究
- 选用12个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组配32个杂交组合,提出了玉米苗期叶片卷曲度的计算公式和用叶片卷曲度评价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方法,同时分析了12个自交系在苗期的抗旱性以及用自交系评价杂交种抗旱性的相关系数为0.776。
- 毛建昌李向拓李发民杨金慧
- 关键词:玉米苗期抗旱性
- 文献传递
- 陕西省夏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分析了陕西省 1 986~ 2 0 0 0年夏玉米区域试验共 1 49个杂交种的产量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每公顷产量在 63 70 kg以下时 ,千粒重对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是穗行数和行粒数 ,每公顷产量在 640 0~ 92 74.5 kg时 ,行粒数和穗行数对产量起着主导作用 ,其次是千粒重和穗长。因此 ,在选育产量在 80 0 0 kg/hm2 以上杂交种时 ,在协调好穗行数 ,行粒数和千粒重三者关系时 ,应着重选择穗行数和行粒数较多者为好。
- 李发民毛建昌李向拓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通径分析
- 提高小麦品种稳产性、适应性的后代选育策略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西农 8 72 7的成功选育为稳产性、适应性品种选育提供了借鉴。本试验以西农 872 7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稳定的 5个高代选系为材料 ,采用不同环境条件、不同试点的试验设计 ,运用 Eberhart- Rusell分析方法 ,推算出参试品系的稳定性参数 ,分析和比较它们的产量稳定性及环境适应性 ,并据此筛选出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的优良品系。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高代出圃选系后代选育的探讨性见解 ,为今后高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参考。
- 闵东红王辉李学军孙道杰冯毅李向拓
- 关键词:小麦选育策略稳产性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