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青
- 作品数:9 被引量:184H指数:5
- 供职机构: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鱼类和两栖类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5年
- 鱼类和两栖类在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两个类群,人们对于这两类动物性别决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进展不仅对动物性别决定演化的研究有基础性贡献,而且对发展养殖业也有理论指导意义。
- 庞永红侯进慧董玉玮李培青刘焕民朱必才
- 关键词:鱼类两栖类性别决定
- 中国大鲵核型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外周血培养和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分析雌雄中国大鲵的核型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大鲵染色体数目为2n=60;(2)染色体由大染色体和微小染色体组成,属于两型性染色体;(3)大染色体中有8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2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4)微小染色体有20对,大多是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在雌性中发现了4对双臂染色体,第11、25号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23、24号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表明中国大鲵是两栖动物中的原始类群。
- 李培青朱必才侯进慧陈艳秋
-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
- PCR和随机引物标记探针的方法比较被引量:9
- 2007年
- 采用PCR标记法和随机引物标记法对小白鼠、欧洲田鼠(M icrotus arvalis和Pitymys duodecim costatus)的Sry基因保守区进行地高辛标记,结果显示PCR标记的探针灵敏度要高于随机引物法,同时对两种标记方法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进行Southern杂交研究打下了基础。
- 董玉玮邱龙李培青刘焕民庞永红朱必才
- 关键词:PCR随机引物探针
- 中国大鲵研究进展被引量:65
- 2004年
- 中国大鲵是我国特有濒危的两栖物种 ,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等问题的好材料。近年来 ,人们对它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 ,著述颇多。本文对大鲵的生态保护、解剖发育、生理生化、遗传进化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回顾 ,也简要探讨了今后大鲵研究的主要工作 ,以期为研究者们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 侯进慧朱必才童玉玮李培青刘焕民王秀琴
- 关键词:两栖动物有尾目生态保护发育
- 中国大鲵生殖激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首次全面报道了中国大鲵6项生殖激素的研究结果。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了雌雄中国大鲵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的血清中垂体泌乳素、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孕酮和睾酮6项生殖激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雌雄性中国大鲵在繁殖期间与非繁殖期间的6项生殖激素检测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对中国大鲵血清中的生殖激素与繁殖期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中国大鲵生殖内分泌学的研究和人工繁殖积累了资料。
- 李培青相学军朱必才
- 关键词:生殖激素繁殖期非繁殖期
- 比较基因组学在哺乳动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6年
- 哺乳动物经过长期进化,使其基因组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构成了表型进化的基础。随着人类、部分哺乳动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比较基因组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哺乳动物进化研究应运而生,从而为在基因组水平上深入认识哺乳动物进化关系、揭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依据。对比较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进而探讨其在哺乳动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哺乳动物比较基因组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李培青刘焕民朱必才
- 关键词:比较基因组学哺乳动物进化
- 表观遗传学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被引量:86
- 2005年
-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没有DNA序列变化并且可以遗传的基因功能变化之学科,就其中的X染色体剂量补偿、DNA甲基化、组蛋白密码、基因组印记、表观基因组学和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等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 董玉玮侯进慧朱必才李培青庞永红
-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
- 黑斑蛙核型、C-带及Ag-NORs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观察黑斑蛙的染色体标本,研究黑斑蛙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1)黑斑蛙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6,其中有5对大染色体和8对小染色体,核型是二型性核型;(2)分别对雌雄个体的中期分裂相进行观察,在第11号染色体长臂中部有明显的次缢痕,但变异核型次缢痕在第8号染色体长臂的中部;(3)在第5号染色体长臂上有一条明显的近端粒C-带;(4)第11号染色体是一对具有银染核仁形成区的同源染色体,且雌雄个体的银染位置相同。
- 施恒亮张春吴茂李培青董玉玮庞永红刘焕民房兴堂高建国朱必才
- 关键词:黑斑蛙核型次缢痕C-带AG-NORS
- 多普勒B超鉴定中国大鲵性别(英文)被引量:2
- 2010年
- 首次报道了从影像学水平上鉴定中国大鲵性别的研究结果。采用多普勒B超,常规方法直接扫描雌雄中国大鲵腹部,并记录大鲵的精巢或卵巢的形状、内部回声。实验结果表明,雌雄中国大鲵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在雄性中国大鲵的腹部,可检测到精巢组织;在雌性中国大鲵的腹部,可检测到为卵巢组织和卵泡。初步分析了实验结果,并认为将多普勒B超鉴定法与泄殖孔法鉴定相结合可以作为中国大鲵性别鉴定的可靠方法。
- 李培青朱必才王宇峰相学军
- 关键词:性别鉴定睾丸卵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