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龙
作品数:
5
被引量:25
H指数:2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李亦工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于洋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高明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高健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魏松锋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期刊文章
2篇
学位论文
领域
5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肿瘤
2篇
心肌
2篇
乳头
2篇
乳头状
2篇
乳头状癌
2篇
缺血
2篇
细胞
2篇
腺肿瘤
2篇
甲状腺
2篇
甲状腺肿
2篇
甲状腺肿瘤
1篇
电重构
1篇
心肌病
1篇
心力衰竭
1篇
血性
1篇
药理
1篇
抑癌
1篇
抑癌基因
1篇
生物学
1篇
生物学机制
机构
5篇
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5篇
李小龙
2篇
高健
2篇
高明
2篇
于洋
2篇
李亦工
1篇
刘友忠
1篇
万征
1篇
赵敬柱
1篇
赵静
1篇
魏松锋
1篇
赵翠
传媒
1篇
中华肿瘤杂志
1篇
中华普通外科...
1篇
中华心脏与心...
年份
1篇
2018
1篇
2017
2篇
2014
1篇
2012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ARF缺失与肿瘤细胞MDMX异常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P53是最重要的抑癌基因,当细胞出现DNA损伤或癌基因活化时,p53的活性会相应增强,通过刺激下游多个基因的转录,诱导细胞凋亡或细胞周期阻滞。MDM2是p53最主要的抑制因子,通过诱导p53泛素化及降低p53转录活性抑制...
李小龙
关键词:
肿瘤细胞
分子生物学机制
抑癌基因
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FNMT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32个FNMTC家系的6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按比例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18:2例散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SPTC)作为对照。为更加客观地分析具有亲子关系的FNMTC患者的临床特征,另引用文献中的部分数据进行结合分析。结果FNMT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4岁,女性57例(86.4%),其中具有同胞关系的家系23个,共47例(71.2%)患者;具有亲子关系的9个,共19例(28.8%)患者;第一代9例,第二代10例。FNMTC和SPTC在病灶多中心性、病灶双侧性、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和复发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家系进一步分为具有同胞关系和具有亲子关系与SPTC进行比较时,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特点表现在具有同胞关系的家系中,病灶双侧性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则呈现在具有亲子关系的家系中(均P〈0.05)。此外,第二代FNMTC患者的中位确诊年龄较第一代早、男性患者比例高,且具有病灶多中心性、病灶双侧性及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特点。结论FNMTC恶性程度可能更高,且第二代FNMTC患者可表现出遗传早现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应更加仔细地询问患者一级亲属中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并对其家庭成员进行长期随访,以便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加个体化的诊治和观察建议。
高健
于洋
李小龙
赵静
赵翠
赵敬柱
刘友忠
李亦工
高明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缺血性心肌病心室肌细胞电重构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017年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而随着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率和心脏重构的增加,缺血性心肌病已逐渐成为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心脏重构是心脏在病理环境中的一种适应性改变,包括心肌重构、血管重构、能量代谢重构和电重构。而其中电重构又是心律失常的基础,因此本文将分别从细胞层面和细胞外基质层面来阐述电重构。
李小龙
万征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肌病
电重构
缺血大鼠心肌细胞晚钠电流的变化规律和阿托伐他汀的作用
目的:观察大鼠左室心肌细胞晚钠电流(Late Sodium Currents,INaL)在不同模拟缺血时间中的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该INaL变化的作用. 方法:Wistar大鼠共40只,成功分离出左室心肌细胞后,将其随...
李小龙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实验药理
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间1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患者确诊年龄范围为13~76岁,中位年龄为45岁,女97例,占74.0%,其中包膜亚型组38例,占29%,非包膜亚型组93例,占71%。与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滤泡亚型患者在超声诊断准确率、冰冻诊断准确率、病灶多中心性、病灶双侧性、淋巴结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N分期、M分期、TNM分期、ATA风险和伴发桥本甲状腺炎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滤泡亚型的非包膜组与包膜组之间在肿瘤直径、TSH水平、超声诊断准确率、侵出腺叶、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TNM分期、ATA风险分组及复发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具有与经典型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于FVPTC的不同亚组应采取对应的治疗方式。
高健
高明
于洋
魏松锋
李小龙
李亦工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病理学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