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巅远
- 作品数:77 被引量:25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主动脉球囊反搏与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辅助救治心脏术后重症患者的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与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辅助救治成人心脏术后重症患者的价值。方法:对14例成人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同时行IABP和ECMO联合辅助,通过观察患者辅助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气指标和肾功能指标来评价辅助效果。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以及肾功能在联合辅助后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联合辅助救治成人心脏术后重症患者的疗效显著。
- 邹亮杜娟陈祖君李巅远
-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心源性休克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外科治疗一例被引量:1
- 2000年
- 吴清玉李巅远
-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内膜垫缺损外科手术
- 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疾患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总结David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998-2004年对29例患者行David手术,其中男20例,女9例;年龄10~64岁,平均39岁±17岁;术前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4例;术前主动脉瓣反流轻度15例,中度9例,重度5例;手术行David Ⅰ型1例,David Ⅱ型25例,我们设计改良David手术3例.结果患者无手术死亡及近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26 min±25 min,心肌阻断时间87 min±22 min.术后随访时间29个月±15个月(5~74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心功能Ⅰ级.术后主动脉瓣无反流11例,轻度反流8例,中度反流2例.无患者需二次手术治疗. 结论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David手术)对主动脉瓣叶及瓣环大致正常的主动脉根部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近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 李巅远孙立忠田良鑫常谦朱俊明姜睿孟强陶天富刘宁宁陈兴彭
- 关键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13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marrow术),7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MVP).3例患者再次转机,1例因左室流出道狭窄解除不满意,1例有残余MR行MVP,1例残余MR行MVR.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31.9±6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2.7±39.8)min.超声心动图(UCG)显示术后左房大小、左室流出道压差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MVP组有2例因再次MR行MVR.结论 此类患者理想的手术方法是充分切除肥厚的室间隔肌肉,自身有病变的二尖瓣可考虑行MVR或MVP,如果条件许可,应首选MVP.
- 尹朝华王水云赵振华陈立宇凤玮李巅远孙寒松宋云虎王巍
-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 双极射频消融心房颤动同时手术治疗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消融钳治疗心房颤动同期行开胸手术治疗器质性心脏病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提高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2年5月对58例器质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用双极射频消融钳治疗房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射频时间16~38(24±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4~200(126±36)min,体外循环时间91~238(150±37)min;手术结束及出院时窦性心率分别为46(79%),45(78%)例,随访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窦性心率分别为41(71%),40(69%)和42(72%)例。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和射频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无需安装永久起搏器。双心房消融与单独左房消融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此方法可行,效果满意,但要注意把握适应证。
- 尹朝华李巅远凤玮宋民罗国华王水云
- 关键词:射频消融心房颤动心脏手术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不同年代外科疗效临床分析
- <正>目的:分析影响单纯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治疗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1996年10月~2012年9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诊治的单纯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者(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共5...
- 李巅远邱家伟闫军王强李守军花中东吴信沈向东李方
- 关键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疗效
- 文献传递
- 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9
- 2006年
- 目的探讨巨大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要点。方法1996年7月至2004年10月,共手术治疗6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瘤切除术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冠状动脉瘤成形术3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期行冠状动脉瘘修补手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成形术2例,冠状动脉瘤血栓清除术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44±26)min(67~2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4±21)min(56~172min)。患者随访8~87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中患者症状均消失,无死亡和冠状动脉瘤复发病例。结论巨大冠状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应及时手术治疗。
- 李巅远胡盛寿孙立忠宋云虎王巍潘世伟赵红罗国华刘永民漆志涛陶田富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瘤动脉动脉瘘外科手术
- 肺动脉融合术治疗肺动脉闭锁合并大主肺侧支动脉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总结肺动脉融合术治疗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合并大主肺侧支动脉的初步经验。方法1999年12月至2007年6月完成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合并大主肺侧支动脉(PMVSD/MAPCAs)的肺动脉融合术17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0.8—18岁,平均(6.0±5.6)岁;体重6.5~55.0k,平均(20.0±14.9)kg。术前固有肺动脉指数(PAI)为42.0-366.1mm^2/m^2,平均(133.7±87.8)mm^2/m^2。手术入路包括正中剖胸10例,正中+左后外侧剖胸5例,正中+右后外侧剖胸2例。一期肺动脉融合及心内畸形矫治术12例,肺动脉融合及姑息性体肺分流术4例,肺动脉融合及姑息性右室流出道扩大1例。全组病儿术前造影发现大主肺侧支动脉共44支;术中融合29支,结扎5支。肺动脉闭锁矫治术及肺动脉融合术前介入栓堵3个侧支1例;肺动脉融合及体肺分流术后介入栓堵2个残留侧支1例。结果全组术中转流174.3min,主动脉阻断88.7min。术后呼吸机辅助7.4d,术后ICU 11.8d。生存11例,平均新建肺动脉指数(TNPAI)249mm^2/m^2。6例死亡,其中2例TNPAI〈200nm^2/0,死于肺血管发育不良,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和突发室性心律失常;1例因低心排无法脱离体外循环,尸检发现肺小动脉明显肌型化,管腔高度狭窄,证实术前局部肺段已有严重的肺高压;3例〉450mm^2/m^2分别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渗出、急性肾功能衰竭,反复气道大量出血和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其他主要并发症为大脑皮层盲、膈肌麻痹和阴沟杆菌性肺炎肺出血各1例。结论完全矫治+肺动脉融合是治疗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合并大主肺侧支动脉最根本的治疗手段,但手术操作复杂。由于同一病儿肺动脉病变的多样性,常见MAPCAs高压及狭窄并存。适应证选择和手术技巧的提高仍需不断的探索。
- 刘迎龙沈向东李守军王旭阎军吴信胡盛寿王强李巅远许耀强
- 关键词:肺动脉瓣闭锁室间隔缺损心脏外科手术
-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破裂被引量:1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的预防措施。 方法 对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6月行二尖瓣置换术的 36 0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例患者发生左心室破裂 (发生率 0 .2 5 % ) ,其中 3例发生于手术中 ,6例发生于ICU ;手术抢救成功 3例 ,死亡 6例。 结论 左心室破裂修补困难。针对其发病机理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其发生率及病死率。预防措施包括 :重视诱发因素 ;防止术中损伤 ;正确选择和安装人工瓣膜 ;纠正血液动力学的异常。
- 李巅远吕锋吴清玉胡盛寿常谦杜茗
- 关键词:心脏破裂
- 冠状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介绍冠状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 方法 1996年 10月~ 2 0 0 0年 5月 ,对 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瘤手术 ,3例为川崎病 ,3例为冠状动脉瘘 ;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同时切除冠状动脉瘤 ,修补冠状动脉瘘口 ,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结果 6例患者无住院死亡和严重并发症 ,随访无异常。 结论 冠状动脉瘤是一较为罕见的心脏病 ,预后差 ,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切除冠状动脉瘤 。
- 吴清玉李巅远胡盛寿潘世伟吕锋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瘤手术治疗影像学诊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