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师广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特征结构
  • 2篇矩阵
  • 1篇振动控制
  • 1篇振动主动控制
  • 1篇正交变换
  • 1篇特征结构配置
  • 1篇稳定性
  • 1篇线性方程组
  • 1篇鲁棒
  • 1篇鲁棒性
  • 1篇模态
  • 1篇矩阵分解
  • 1篇极点配置
  • 1篇方程组
  • 1篇仿真
  • 1篇分散控制
  • 1篇复矩阵
  • 1篇复系数
  • 1篇WZ方法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李师广
  • 2篇陈大跃
  • 1篇蔡良彬
  • 1篇周钢

传媒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控制工程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WZ方法的若干拓展与应用研究
该文的主要工作是就复矩阵和三种特殊形式的TOEPLITZ矩阵类证实:通过设计特定的转换技巧,它们可具体实现WZ分解并开展了相关研究、扩展研究.
李师广
关键词:复矩阵
文献传递
一种稳定的分散特征结构配置方法
2005年
针对大系统分散控制中的全局稳定性问题,将分散控制问题与优化问题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散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参数特征结构配置方法将分散控制转化为最优问题,通过求解最优问题得到子系统特征结构的参数,从而得到子系统的局域控制器。该控制器不但使子系统具有鲁棒性,而且保证了大系统的全局稳定性。由于分散控制还可以进行并行计算,因此可以提高计算速度。最后对空间站的数值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是可行的。
李师广陈大跃
关键词:分散控制特征结构稳定性鲁棒性
振动系统的最优模态配置与仿真
2006年
提出了参数特征结构配置的一种新算法,该方法和传统的特征结构配置方法相比较,不但可以保留开环系统的大部分极点,而且与这些极点相对应的特征向量也保持不变,这样就使得在反馈矩阵的计算中计算量得到降低。设计本算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振动系统的位移响应,将该算法应用到振动系统,通过求解最优问题可以得到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说明该算法比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通过仿真也可以看出,三个自由度中,位移响应最低减少达到70%。
李师广陈大跃
关键词:极点配置特征结构配置正交变换
求解复系数线性方程组的实域WZ算法
2004年
证明了复矩阵进行LR分解和转化的实矩阵进行WZ分解是等价的,得到了计算复系数线性方程组的一种新并行方法——实域WZ方法.给出的算例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李师广周钢蔡良彬
关键词:复系数矩阵分解
线性系统参数特征结构配置与振动主动控制
随着线性系统越来越复杂,系统的维数变的越来越大,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工作量随维数的增加而迅速增长,导致所谓的:“维数灾难”。不仅造成计算机的沉重负荷,而且难以满足在线实时控制的要求。在线性系统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解决这种问题...
李师广
关键词:振动控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