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康秀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颈椎
  • 3篇颈椎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流行病学研究
  • 2篇健康
  • 2篇健康教育
  • 2篇干预
  • 1篇大学教职工
  • 1篇多动障碍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发展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问题
  • 1篇行为干预
  • 1篇早期干预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治疗
  • 1篇农业

机构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甘肃省中医院

作者

  • 6篇李康秀
  • 3篇张雅萍
  • 2篇管莉
  • 1篇张芝英
  • 1篇姚金珍
  • 1篇尚亚婷
  • 1篇管丽
  • 1篇周秀芸
  • 1篇张志英

传媒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甘肃农业大学教职工健康状况调查——1287例B超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运用B型超声诊断仪,对我校1 287名教职工进行了健康检查,共查各类疾病408例,19种主要疾病查出率25.73 %。其中女性214例,男性194例,干部305例,工人103例。疾病的发生与年龄有关,36~40岁为疾病发生的快速增长期,占17.4 %。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疾病的检出率与性别有关,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疾病的检出率与职业有关,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胆囊炎、胆结石、脂肪肝的发病率占前三位。重视对教职工的健康教育工作,改变不良行为,提高身体素质。
李康秀
关键词:B超疾病健康教育
兰州市22个职业从业人员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1
2008年
目的调查兰州市22个不同职业工作人员中颈椎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分层抽样22个职业的兰州市居民6600人进行访问式调查,对有可疑症状者再进行相关的筛选检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兰州市居民中颈椎病的发病率为13.7%,男性发病率为13.9%,女性发病率为13.6%,男、女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8,P=0.754);颈椎病的发生与职业关系密切,不同职业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072,P=0.000);在30-60岁之间,颈椎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以30-50岁为高发人群,不同年龄段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33,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颈椎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职业、睡眠习惯、精神紧张度、颈椎发育性因素、颈部外伤、颈部受凉、颈部锻炼、年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椎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为:职业、睡眠习惯、颈部外伤、颈部锻炼、颈部受凉、颈椎发育性因素。与精神紧张度、环境中的潮湿度、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了解颈椎病的高危因素,在重点人群中进行适当的干预,可降低颈椎病的患病率。
张雅萍李康秀张志英陈新梅尚亚婷
关键词:颈椎病流行病学研究早期干预
颈椎病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通过对近10年国内文献发表的颈椎病误诊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颈椎病常易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冠心病、心绞痛、腔隙性脑梗死、胃肠功能紊乱等,同时总结了误诊的原因及避免误诊的措施。
李康秀张雅萍管丽张芝英
关键词:颈椎病误诊
青年学生心理问题探讨被引量:1
2002年
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增大,导致青年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李康秀
关键词:青年学生心理问题高校心理健康心理发展健康教育
兰州市颈椎病流行病学研究
张雅萍姚金珍周秀芸管莉李康秀
任务来源:2007年3月由甘肃农业大学医院申报,兰州市科技局批准立项研究,项目编号07-1-56,起止时间为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项目经费2.0万元。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项目成果主要应用于不同职业人员颈椎病的治...
关键词:
关键词: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针灸治疗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干预
2007年
目的了解3~7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情况,寻求一套适合学校、家庭共同早期干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对我校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3~7岁儿童进行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R0)调查。结果共调查309例儿童,男178例,女131例。其中有16例患有不同程度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为5.18%,男13例,女3例,男女比例为4.33:1。经过6个月的行为干预,3例因家长不配合干预失败,3例行为量表总分下降明显,行为量表总分等于或小于20;10例行为量表总分下降不明显,行为量表总分虽有所下降但仍大于20。结论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影响ADHD预后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儿童进行PRQ调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ADHD。ADHD的治疗必须由患儿、家长、教师、医师4方面互相配合,从药物、心理、行为干预等多方面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管莉李康秀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干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