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旺
- 作品数:45 被引量:32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海口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观察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单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结果联合组总疼痛缓解率为91.67%,对照组总疼痛缓解率为78.33%,联合组总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联合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CD4^+及CD4^+/CD8^+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均<0.05),联合组的CD4^+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可以有效地控制中重度癌痛,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
- 元建华廖燕李建旺张曙波毛山山崔荣花
-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榄香烯注射液癌痛免疫功能
-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树突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临床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细胞比例及CD4+/CD8+)变化、卡氏评分(Karnofsky,KPS评分)和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D4+、CD8+细胞的比例及CD4+/CD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免疫学指标(CD3+、CD4+、CD8+细胞的比例及CD4+/CD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45%,对照组有效率为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总提高率为80%,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联合CIK治疗可明显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元建华彭大为李建旺王美清
- 关键词:树突细胞结直肠肿瘤免疫治疗
- rAd-p53联合顺铂对胃癌细胞生长及KAI1/CD82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rAd-p53、顺铂(DDP)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后,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情况、KAI1/CD82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rAd-p53、DDP单独及联合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株24、48、72 h后,CCK-8法测定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KAI1/CD8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Ad-p53、DDP单独及联合作用于SGC7901细胞后,细胞增殖被抑制,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且两药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用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d-p53、DDP单独及两药联合作用SGC7901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为36.94%±0.78%、28.79%±2.37%,69.26%±0.63%;rAd-p53、DDP单独及两药联合均可上调KAI1/CD82蛋白表达,且两药联合组更明显。结论 rAd-p53、DDP单独及两药联合均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二者联合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rAd-p53可能通过上调KAI1/CD82的表达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同时增强DDP的抗肿瘤作用。
- 崔荣花王美清彭大为李建旺张曙波谢宗宙程小珍毛山山元建华
- 关键词: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SGC7901KAI1/CD82
- Ⅰ~Ⅲ期结直肠癌中L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Ⅰ~Ⅲ期结直肠癌中L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100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和15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采用MaxVision^(TM)2法检测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Livin在Ⅰ~Ⅲ期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 0%(64/100)、16. 7%(5/3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Livin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术前CEA有关(P<0. 05),而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 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Livin表达和TNM分期是影响Ⅰ~Ⅲ期结直肠癌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 05)。结论 Livin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可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提供重要指导。
- 元建华李建旺毛山山崔荣花王美清
- 关键词:结直肠癌凋亡抑制蛋白LIVIN预后
- 奥氮平对乳腺癌相关巨噬细胞增殖与分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乳腺癌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建立THP-1与MDA-MB-231共培养组,用CCK-8法检测奥氮平处理后的THP-1单独组、共培养组中THP-1的活性变化;用qRT-PCR法检测奥氮平对佛波酯诱导的THP-1单独组、共培养组中THP-1表面分子CD68、CD80、CD163的表达,以及炎症因子IL-1β、IL-6、IL-12、TGF-α、TGF-β和IL-10的表达,同时进一步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miRNA分子miRNA9、miRNA155和miRNA34a的表达。结果奥氮平能抑制THP-1单独组和共培养组中THP-1的增殖活性(P<0.05);在佛波酯诱导THP-1向巨噬细胞分化的研究中,奥氮平能够显著提高THP-1单独组CD68分子的表达(P<0.05),而在共培养组中CD68、CD80、CD163的表达则均显著升高(P<0.05)。在THP-1单独组中,奥氮平仅能够促进IL-12的表达;在共培养组中,奥氮平使CCL2、CXCL10、IL-1β、IL-10、IL-6、IL-12、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巨噬细胞分化相关miRNA的研究中,在奥氮平作用下,THP-1单独组中miR155和Let7c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miR146、miR9和miR34a的表达变化无差异;在与MDA-MB-231共培养条件下,miR34a和Let7c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肿瘤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奥氮平可参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面分子、炎症因子以及巨噬细胞极化相关miRNA分子表达的调节,这为进一步利用奥氮平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思路。
- 孟娟李东辉高元慧刘梅李建旺
- 关键词:奥氮平乳腺癌分化
- 阿昔替尼靶向治疗致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综合征1例
- 2024年
- 1例67岁女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口服阿昔替尼5 mg bid,服药24 d后,患者因头晕伴恶心、呕吐收入我院,后逐渐出现头痛、视力障碍和血压升高,颅脑MRI提示双侧额顶枕叶、左侧颞叶白质区异常信号,诊断为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经停服阿昔替尼及对症处理,1周后患者症状及影像病变完全消失。本文分析1例应用阿昔替尼导致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综合征的不良反应病例,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 刘梅何立香李建旺吕蔡陈琳孟娟
- 关键词:靶向治疗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他赛治疗晚期及复发性胃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6
- 2012年
-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S-1)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他赛治疗晚期及复发性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晚期及复发性胃癌52例采用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1 h,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3 h,第1天;替吉奥胶囊(S-1)40 mg/m2,早晚饭后各1次,口服化疗,第1~14天,服用14天后停药7天。每21天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52例均可评价,其中6例达到完全缓解(CR),22例达部分缓解(PR),15例达稳定(SD),9例进展(PD),总有效率(CR+PR)53.8%,临床受益率为82.7%。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均较轻,未影响治疗。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他赛化疗治疗晚期及复发性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李建旺黄春珍李建华
- 关键词:胃癌奥沙利铂多西他赛联合化疗
- 索拉非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比较索拉非尼联合替吉奥与索拉非尼单药治疗肝功能Child—PughA级的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肝细胞癌Ⅳ期患者56例,其中27例患者行索拉非尼联合替吉奥治疗,29例行索拉非尼单药治疗。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和人口学特征。使用Kaplan-Meier方法对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可评价患者56例,中位随访8个月(4~36个月),联合组和单药组分别接受2.9个周期(1~8个周期)和3.5个周期(1~6个周期)治疗(P=0.44)。联合组和单药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8.1%和37.9%(χ^2=0.650,P=0.171)。联合组与单药组中位PFS分别为5-2和3.4个月(χ^2=7.329,P=0.007),中位OS8.8和6.2个月(χ^2=3.095,P=0.08)。联合组3/4级毒性主要与化疗药物有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增加(18.5%),血小板减少症(14.8%),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2.2%),手足综合征(22.2%)。单药组3/4级毒性表现为AST增加(3.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8%),皮肤损害(3.4%)。结论索拉非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肝细胞癌与目前推荐的单药索拉非尼相比,有效率提高10.2%,PFS延长1.8个月,OS延长2.6个月,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观察。
- 李建旺黄春珍元建华陈琼慧刘英平孟娟张曙波
- 关键词:晚期肝癌索拉非尼疗效
- 自体CIK细胞及DC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患者行自体CIK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用患者自体外周血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
- 彭大为李建旺周宇李兴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826例老年COPD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62例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纳入观察组,将764例未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表面激素吸入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和糖尿病史等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老年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62例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老年COPD患者中,13例感染曲霉菌,38例感染假丝酵母菌,11例感染毛霉菌;764例未见感染;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7 d、抗生素使用时间≥7 d、存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5 d及糖尿病史可能是老年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d、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7d、抗生素使用时间≥7d、存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5d及糖尿病史可能会增加老年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风险,故临床应针对上述风险因素进行相应预防措施.
- 黄春珍李建旺余燕梅
-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口腔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