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香

作品数:48 被引量:438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出血
  • 19篇急性
  • 18篇脑出血
  • 14篇中风
  • 13篇通瘀
  • 13篇瘀方
  • 13篇凉血
  • 13篇凉血通瘀方
  • 13篇急性期
  • 10篇血性
  • 8篇出血性
  • 8篇出血性中风
  • 7篇疗效
  • 6篇通腑
  • 5篇急性脑出血
  • 4篇炎性
  • 4篇中风急性期
  • 4篇鼠脑
  • 4篇复法
  • 4篇出血性中风急...

机构

  • 4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8篇南京市中医院
  • 3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江苏省第二中...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常州市中医医...
  • 1篇昆山市中医院
  • 1篇江阴市中医院
  • 1篇昆山市中医医...
  • 1篇睢宁县中医院
  • 1篇太仓市中医医...
  • 1篇滨海县中医院
  • 1篇连云港市中医...
  • 1篇南京市江宁区...

作者

  • 48篇李建香
  • 30篇过伟峰
  • 14篇赵杨
  • 11篇王敬卿
  • 8篇张兰坤
  • 7篇袁园
  • 4篇徐丹
  • 4篇刘云芳
  • 3篇李婷婷
  • 3篇吴勉华
  • 3篇李国春
  • 3篇杨小燕
  • 3篇盛蕾
  • 3篇顾恒
  • 2篇刘孔江
  • 2篇李斌
  • 2篇何小刚
  • 2篇张晖
  • 2篇袁圆
  • 2篇马慧敏

传媒

  • 5篇中医杂志
  • 3篇中医药信息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医药学报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成药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风1号方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中风1号方对急性脑出血(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ICH)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自体尾部血液注入法复制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风1号方低剂量(6.75 g·kg^-1)组和中风1号方高剂量(13.5 g·kg^-1)组,连续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3天。用Longa 5级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计算脑组织含水量;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评价血脑屏障通透性;ELISA法检测脑出血周围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72 h的Longa 5级评分,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TNF-α、IL-1β水平均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风1号方低剂量可降低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72 h),脑组织含水量(72 h),EB含量,TNF-α、IL-1β水平(72 h)(P<0.05,P<0.01);中风1号方高剂量组可降低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72 h),脑组织含水量(72 h),EB含量(24 h、72 h),TNF-α、IL-1β水平(24 h、72 h)(P<0.01)。结论:中风1号方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减轻脑水肿,缓解血脑屏障受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TNF-α、IL-1β水平有关。
邢锡熙吴绍钦沈存思李建香王益俊严晶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脑水肿白细胞介素1Β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被引量:7
2010年
麻木是临床常见疾患,气血亏虚是发病之本,风痰瘀阻是发病之标,经络痹阻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根据麻木的这一基本病机,故以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为治疗大法。
李建香过伟峰
关键词: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经活络
定眩颗粒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管舒缩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定眩颗粒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管舒缩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每日3次;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用定眩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经颅多普勒(TCD)测定后循环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质谱分析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DH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峰流速较治疗前提高,血管搏动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CGR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定眩颗粒可能通过干预血管舒缩因子水平,调节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灌注,进而发挥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的治疗作用。
惠振赵峰佟朝霞李建香俞悦王敬卿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血管舒缩因子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瘀热病机在出血性中风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临床调查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病机证素的分布、演变情况,揭示"瘀热"病机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按照"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证素诊断量表",采用多时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 028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分析5个时间点(入院时,病程第3、7、14、21天)8个病机证素(瘀热、风阳、火热、痰热、痰湿、瘀血、气虚、阴虚)的分布、演变情况。结果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不同时间点瘀热比例均高于其他病机证素,风阳、火热居前位。将各病机证素例数按时间点进行纵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瘀热为病理本质,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风、火、痰源于瘀热搏结。
李婷婷盛蕾过伟峰李国春李建香张兰坤杨小燕徐丹
关键词: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致病作用
一种用于证实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调节脑肠互动的实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证实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调节脑肠互动的实验方法,它是应用具有通脏泻下作用的凉血通瘀方灌胃治疗脑出血大鼠,通过检测其肠道动力功能(排便作用、肠道平滑肌收缩力)、脑损害指标(行为学评分、脑血肿大小、脑组织...
过伟峰李建香刘云芳袁梦果顾恒袁园
文献传递
无菌鼠模型制作方法与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无菌动物特别是无菌大鼠、小鼠的成功培育技术成为研究微生物与人类生命现象关系的关键技术。严格的无菌动物是指在动物体宿主内外任何部位及生活环境中均检测不出一切生命体。广义的无菌动物还包括清除肠道中大部分菌群的动物,又称为伪无菌动物。目前制作无菌鼠的方法主要有剖腹取胎无菌饲养法制作无菌鼠模型,抗生素鸡尾酒法制作伪无菌鼠模型。本文对无菌鼠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
李建香王君君黄天马张子健过伟峰
关键词:动物模型
脑出血出血量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不同出血量与凝血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总结102例脑出血患者,按出血量分为3组(小于10ml者小量组,10ml^30ml者中量组,大于30ml者大量组),比较不同组别凝血指标及其与出血量的关系。结果:血浆D-二聚体值比较,P<0.05,中量组高于小量组,大量组也高于小量组;血浆DD值与出血量之间关系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血浆DD值与出血量呈正相关性。
佟朝霞李建香
关键词:脑出血出血量凝血指标D-二聚体
脉血康胶囊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3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B)、全血黏度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能降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高。
张晖李建香
关键词:脉血康胶囊脑梗死急性期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
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客观指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客观指标的差异。方法临床观察27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中经络组、中脏腑组,比较相关实验室指标、颅脑CT表现的不同。结果中经络组与中脏腑组的血脂、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除低密度脂蛋白(P<0.01)外,均无统计学差异;基底节区、丘脑为脑出血中脏腑的好发部位;中经络组脑出血量多小于30mL,平均(12.79±11.06)mL;中脏腑组脑出血量多大于30mL,平均(32.42±24.45)mL,明显大于中经络组(P<0.01)。结论中经络组、中脏腑组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中脏腑组出血量明显大于中经络组。
李建香过伟峰袁圆邵大飞刘英姿马慧敏
关键词: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颅脑CT
中风病急性期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概况被引量:13
2010年
李建香袁圆过伟峰
关键词:中风病急性期证候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