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开封

作品数:26 被引量:184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7篇历史地理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考古
  • 6篇全新世
  • 5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4篇石器
  • 4篇环境考古
  • 3篇新石器
  • 3篇遗址
  • 3篇石器时代
  • 3篇太湖
  • 3篇土壤
  • 3篇土壤粒径
  • 3篇土壤粒径分布
  • 3篇孢粉
  • 3篇绿洲
  • 3篇教育
  • 3篇环境演变
  • 2篇地层记录
  • 2篇地理
  • 2篇新石器时代

机构

  • 14篇河南大学
  • 12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新...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许昌学院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南京博物院
  • 1篇江苏省考古研...
  • 1篇苏州市考古研...
  • 1篇贵州省文物考...

作者

  • 26篇李开封
  • 10篇朱诚
  • 9篇高文华
  • 6篇李冰
  • 5篇马春梅
  • 5篇王坤华
  • 4篇穆桂金
  • 4篇吴立
  • 4篇桂东伟
  • 4篇贾天骄
  • 3篇曾凡江
  • 3篇张文卿
  • 3篇雷加强
  • 3篇李兰
  • 3篇李中轩
  • 3篇郭天虹
  • 3篇潘燕芳
  • 2篇谭艳
  • 2篇赵泉鸿
  • 2篇林留根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3篇高师理科学刊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环境与发展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典型下垫面水的湍流特征被引量:1
2011年
基于2010年3月28日天气过程在策勒地区实测风速数据,分析戈壁、绿洲农田、灌木林三种典型下垫面3 m高度水平风速的最大脉动风速、湍流强度、阵风因子等湍流特征,结果显示:(1)近地层湍流在时间序列上具有多尺度复杂性,湍流强度、阵风因子均随分析时距增大呈对数增长;(2)以10 min为分析时距获得的各项参数都显示绿洲植被显著降低了同等高度风速的水平分量,同时也引起了湍流强度和阵风因子的显著增强,并导致了最大脉动风速的大幅度提升;(3)本次实测风速段内最大脉动风速与平均风速成正相关关系,且戈壁、绿洲农田、灌木阻沙林随风速的增长速率依次增大。
苏永亮穆桂金穆桂金李开封潘燕芳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南缘湍流特征
4.2~3.5kaBP嵩山南麓聚落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化模式被引量:4
2016年
用GIS方法和既有的考古资料研究了嵩山南麓颖河上游和双洎河上游龙山晚期和夏商期聚落的时空特征。受距今4000年前降温事件影响,嵩山南麓地区的史前聚落在夏商期对地貌的选择与龙山晚期有显著差异,而且两个时期聚落的R-S分布也从多要素竞争型向单因素支配型转变;对聚落在龙山晚期和夏商期的域面进行的泰森分析表明,环境变迁对聚落域变化幅度的影响在颍河上游大于双洎河上游。根据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文化因子,文章认为龙山晚期的聚落空间结构演化表现为文化选择型模式,反映了人本主义的规划法则,而夏代早期的聚落结构则表现出环境选择型的某些特征。基于此演化序列,文章最后归纳了气候转折期史前聚落演化的两种模式。
李中轩吴国玺朱诚郑敬刚李开封焦士兴
关键词:史前聚落龙山文化
1960-2014年河南极端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20年
基于河南1960-2014年17个气象台站日降水实测数据,采用线性趋势与分析方法,根据选取的9个极端降水指数,分析了河南省极端降水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探讨了影响极端降水的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极端降水指数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由北向南连续干日数减弱、年总降水量和大雨暴雨日数增多,自西向东平均日降水强度增强的分布规律.(2)该区极端降水指数长期演变趋势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减少,但发生干旱和大到暴雨的日数却增加;而河南东部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增强趋势,南部地区则表现为减弱趋势.(3)极端降水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变化规律,整体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早期偏多、90年代偏少、21世纪后又增多的特点.河南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符合我国中部和北部地区极端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的研究结果;引起其变化的重要原因为异常大气环流所致.而由于极端降水事件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区域内极端降水事件的物理成因和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
高文华李开封李开封
关键词:极端降水指数
郑州市空气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本文主要以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郑州市2013-2016年的空气质量的分析,得出郑州市2013-2016年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年内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郑州市在研究期间空气质量等级以Ⅱ、Ⅲ级为主,可吸入颗粒物(PM2.5、PM10)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硫化物(SO_2)、CO、臭氧(O_3)污染情况明显减少;NO_2污染情况呈加重趋势;在年内空气质量指数呈U型变化曲线,季节特征明显,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冬季受城市采暖影响空气质量最差、污染最严重;同时,空气质量变化受到风力、风向和降水等气候条件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及受机动车尾气污染和扬尘污染影响。
潘燕芳戴雅文李壮李开封高文华武广洋
关键词:首要污染物大气污染影响因素
中世纪暖期豫北地区水灾灾害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以洪涝、干旱为代表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增大,由此给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探索有关未来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十分重要。中世纪暖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气候温暖期,研究这一时期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可为未来相关自然灾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豫北地区为例,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研究了该地区中世纪暖期水灾的发生强度、发生时间等特点,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在这一时期共发生水灾97次,平均约4.12 a发生一次;其中1级普通水灾和2级大水灾,分别占水灾发生总次数的84.5%和15.5%,期间没有3级特大水灾发生。在时间上,豫北地区水灾发生情况表现出前期水灾发生次数偏多,后期则偏少的整体分布情况,而且水灾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夏季,分别占水灾发生总数的59.6%和32.6%,春季和冬季水灾发生次数较少,只有水灾发生总数的4.5%和3.4%。
李开封高文华赵延粉武广洋潘燕芳陈英勇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水灾气候变化
太湖东部平原平望孔全新世环境演变地层记录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对太湖东部平原平望钻孔的年代、有孔虫和孢粉分析,探讨了该区域全新世植被变化与环境特征。结果显示全新世(11.5 kaBP)以来,太湖东部平原未受到广泛海侵的影响,主要是以淡水湖泊-沼泽沉积为主。该区域在4 kaBP以后,才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11.0—9.1 kaBP,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花粉浓度较小,木本植物和水生湿生植物花粉含量增加,整体环境温凉偏干,但湿度逐渐增大,指示东亚季风逐渐加强。9.1—5.8 kaBP,花粉浓度最大,木本植物花粉含量略有减小,草本植物含量明显增加,主要是水生、湿生花粉的含量增加明显,平均达到32%,藻类含量为整个钻孔最大,其中在8—7 kaBP前后常绿类花粉含量较大,水生湿生花粉、淡水藻类的含量达到整个剖面最大,推测此时区域湿度最大,东亚夏季风最为强盛。5.8—1.3 kaBP常绿阔叶林百分比含量增加,落叶阔叶花粉含量减少,陆生草本植物的含量增加,水生湿生草本的含量减小,主要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环境较前一带略干,东亚夏季风减弱。
李冰李冰马春梅朱诚李开封谭燕朱笑虹郭天虹王坤华
关键词:孢粉环境演变全新世
中世纪暖期豫北地区干旱灾害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以洪涝、干旱为代表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由此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探讨现代变暖背景下相关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十分重要.中世纪暖期(900-1300年)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气候温暖期,研究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可为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相关自然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豫北地区为例,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统计了研究区中世纪暖期旱灾的强度等级与时间变化特征,并对中世纪暖期旱灾发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在901-1300年的400年间,共发生旱灾116次,平均每3.45年发生一次;其中以1级普通旱灾为主,共计发生111次,占旱灾总次数的95.7%;2级大旱灾仅发生5次,占旱灾总次数的4.3%;没有3级特大旱灾发生.在季节分布上,豫北地区该时期发生的旱灾多集中在夏季和春季,其次为秋季,冬季发生次数最少.从整体来看,前期(901-1020年)旱灾发生具有较频繁的波动变化;中期(1021-1200年)旱灾前段发生次数较多,后段发生次数减少;后期(1201-1300年)豫北地区旱灾发生次数同样先增后降,但在末期又有所增加.旱灾的这一整体发生情况与该区气候的波动变化密切相关.
李开封高文华李溯源武大伟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旱灾气候变化
太湖东部平原平望孔全新世环境演变地层记录
进入21世纪,全球范围内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类社会再也无法回避人地关系的突出矛盾。为了预测未来全球变化趋势,必须了解过去全球变化规律,尤其是人类文明大发展的全新世环境变化。太湖地区不但现今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同时也孕...
李冰朱诚马春梅李开封谭燕王坤华朱笑虹李月丛
关键词:全新世环境演变微体古生物
新石器晚期颍河上游旱作农业的多元化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用王城岗遗址地层中炭化作物种子、植物花粉的分选鉴定结果,讨论了颍河上游地区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岗文化时期(约4.2~3.3kaBP)的气候背景、作物类型和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粟、黍种子数目一直占绝对优势,小麦种子在二里岗时期出现并逐渐走强;由于土地承载力和气候条件限制,王城岗地区的早期农业自龙山晚期后加速了多元化的进程,逐渐形成了以粟、黍、麦、豆为主,水稻、高粱、荞麦、稗子为辅,兼有果实采集的多样化农业生产。小麦的引入表明,本区早期农业与西部地区文化交流是主体,同时促进了颍河上游早期农业的多元化,巩固了史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李中轩吴国玺郑敬刚郭志永李开封
关键词:新石器文化旱作农业植物遗存
苏北陶庄和青墩遗址全新世海退记录研究
当前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岸线变化及其对新石器文化的影响,可为未来海面变化情形下适应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苏北里下河平原东南部地区在全新世经历了复杂的海面变化和海陆变迁过程,本区存在着陶庄和青墩等典型新石器...
李开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