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彦

作品数:152 被引量:1,912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0篇农业科学
  • 49篇生物学
  • 18篇天文地球
  • 8篇水利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1篇土壤
  • 34篇荒漠
  • 25篇植物
  • 19篇梭梭
  • 16篇古尔班通古特
  • 16篇古尔班通古特...
  • 15篇生态系统
  • 15篇干旱
  • 14篇盐分
  • 13篇水分
  • 13篇绿洲
  • 12篇土壤盐
  • 10篇降水
  • 10篇灌木
  • 8篇地统计
  • 8篇地下水
  • 8篇盐碱
  • 8篇水层
  • 8篇水质
  • 7篇盐生植物

机构

  • 151篇中国科学院新...
  • 4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0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中国科学院研...
  • 19篇长安大学
  • 5篇浙江农林大学
  • 5篇新疆生产建设...
  • 4篇石河子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新疆大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3篇中国科学院华...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152篇李彦
  • 31篇王玉刚
  • 31篇唐立松
  • 30篇马健
  • 25篇郑新军
  • 19篇郭建青
  • 17篇周宏飞
  • 17篇王洪胜
  • 13篇徐贵青
  • 9篇谢江波
  • 9篇许皓
  • 9篇肖笃宁
  • 8篇刘冉
  • 8篇黄刚
  • 7篇王忠媛
  • 7篇弋良朋
  • 6篇王宝军
  • 6篇范连连
  • 6篇罗廷彬
  • 6篇李晨华

传媒

  • 19篇干旱区研究
  • 15篇生态学杂志
  • 14篇中国沙漠
  • 13篇生态学报
  • 1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0篇干旱区地理
  • 6篇土壤学报
  • 4篇中国农村水利...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地理学报
  • 3篇水利学报
  • 3篇水科学进展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水力发电学报
  • 3篇中国科学数据...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8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12篇2010
  • 14篇2009
  • 12篇2008
  • 14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梭梭出苗对生境土壤基质互换与沙埋深度的响应被引量:6
2011年
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两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境土壤基质互换种植和盆栽控制沙埋深度方法,对其萌发出苗和幼苗建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丘间低地土壤pH、电导率和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沙丘顶部,其中电导率(可溶盐含量)相差达5倍;土壤含水量差别不显著。在萌发定居过程中,沙丘顶部幼苗密度白梭梭大于梭梭,而丘间低地则相反;基质互换种植白梭梭和梭梭幼苗的总密度均是原始生境比互换生境高,显示出明显的微生境差异,说明白梭梭对养分贫瘠的沙丘顶部适应性、定居能力比梭梭强;对于盐分含量较高的丘间低地,梭梭的适应性、定居能力则比白梭梭强。两种植物出苗率都随沙埋深度增加而降低,且在同一沙埋深度下,白梭梭幼苗死亡率明显低于梭梭,梭梭在0~3 cm深度有出苗现象,最佳沙埋深度为0.5 cm;白梭梭在0~5 cm深度有出苗现象,最佳沙埋深度为0~3 cm。此外,两种梭梭开始出苗所需时间受沙埋影响显著,沙埋越深,出苗所需时间越长,相同处理下,白梭梭开始出苗所需时间均比梭梭长,但其绝对高度生长率、生物量、根冠比、株高以及主根长度都明显高于梭梭,说明白梭梭耐沙埋能力、在沙生环境下生长能力均比梭梭强。
李惠李彦范连连
关键词:出苗沙埋深度
脱硫石膏在碱土改良中的无机固碳作用被引量:1
2024年
脱硫石膏溶解产生的Ca^(2+)会和土壤中含碳的阴离子(CO_(3)^(2–)、HCO_(3)^(–))发生反应,最终将CO_(2)吸收并固定为土壤无机碳。脱硫石膏在碱土改良中的无机固碳作用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阜康三工河流域的荒漠碱土为研究对象,以脱硫石膏为钙源物对0~20 cm土层进行改良。探究不同时间0~40 t·hm^(-2)脱硫石膏施用量下土壤无机碳(SIC)和土壤无机碳密度(SICD)的变化,从而研究碱土改良中的无机固碳作用。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能显著减轻土壤碱害(pH下降),增加土壤盐分,同时具有无机固碳作用(SIC和SICD上升)(P<0.05)。脱硫石膏最佳施用量为30 t·hm^(-2),此时改良土层pH降至最低(8.24)。改良后0~46 d SIC含量相较对照组增加0.93 g·kg^(–1),SICD增加0.29 kg·m^(-2)(即CO_(2)固定量为1.06 kg·m^(-2))。改良过程中,脱硫石膏施用量与SIC、SO_(4)^(2–)和Ca^(2+)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CO_(3)^(2–)、HCO_(3)^(–)和Na^(+)呈显著负相关(P<0.05)。气候因子对土壤无机固碳存在影响,增大相对湿度和降水量会抑制SIC含量和SICD增加,而增大风速、温度和太阳总辐射则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施用脱硫石膏改良碱土能增加土壤固碳潜力提供了直接证据。
陈炳铭冯文婷王玉刚陈园园李彦
关键词:土壤改良脱硫石膏固碳土壤无机碳碱土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多枝柽柳、白刺和红砂水分来源的异同被引量:43
2013年
荒漠生态系统中,水是植物生长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为了比较同一生境下不同荒漠植物的水分来源特征,选取了同一生境下的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白刺(Nitraria sibirica)和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测定了这3种植物茎水和各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δD和δ18O)值,并利用IsoSource软件计算了3种植物对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结果表明:红砂和白刺的茎水δD和δ18O值及其水分来源有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其中,红砂为浅根系植物,春季(3-5月)以表层土壤水为主要水源,夏秋季节(6-10月)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其主要的水分来源逐渐偏向于较深层的土壤水;白刺的根系分布范围介于红砂和多枝柽柳之间,在春季能够较多地利用表层土壤水,而到了夏秋季节,所利用的水分更多地来源于深层土壤水或地下水;多枝柽柳为深根系植物,其90%以上的水分来源于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而且茎水δD和δ18O值及其水分来源没有季节波动特征。3种植物水分来源特征的差异与其水分利用策略密切相关,同时,也说明荒漠灌木可以通过自身调节向着最优(最有利)表现型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水分。
周海郑新军唐立松李彦
关键词:荒漠植物稳定同位素
荒漠灌木碳水平衡对降水改变的响应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降水改变正导致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碳水平衡的适应性变化;对降水变化响应的种间差异性影响着荒漠植物群落组成。本研究将生理生态与个体形态尺度相结合,调查中亚荒漠关键种梭梭Haloxylonammodendr...
许皓李彦
关键词:生理生态学荒漠灌木光合能力种间竞争
文献传递
干旱胁迫下新疆杨树冠不同高度叶片水分状况与非结构性碳动态被引量:3
2022年
水力结构调整及非结构性碳动态对于认知干旱胁迫下植物生存前景和死亡风险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新疆杨(Populus bolleana Lauche.)为对象,通过干旱处理分析树冠不同高度叶片水力性状、光合生理特性、不同功能器官间的可溶性糖、淀粉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变化,以甄别树冠不同高度叶片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和适应差异。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下,树冠上部的叶水势、叶含水量、枝条含水量普遍低于下部,饱和膨压渗透势及膨压损失点水势在不同树冠高度间差异不显著;(2)干旱处理组植株净光合速率随树冠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SPAD值在树冠的上部显著低于下部,而水分利用效率在树冠的上部却高于下部;(3)干旱处理组比叶面积在各树冠高度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胡伯尔值在中部及上部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4)干旱处理组,树冠上部叶片淀粉含量显著高于下部,枝条可溶性糖及NSC含量在树冠上部显著高于下部,韧皮部的可溶性糖、淀粉及NSC含量在不同树冠高度间无显著差异,细根的可溶性糖、淀粉及NSC含量在对照组与干旱处理组间的差异不显著。研究发现,干旱处理下,树冠高度的增加会加剧新疆杨枝叶的干旱胁迫,致使树冠上部枝条木质部发生栓塞的风险大于下部,并导致NSC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和组分产生差异,但新疆杨植株可通过水分利用效率和形态上的适应性调整减缓干旱胁迫。
陈图强徐贵青刘深思米晓军李彦
关键词:新疆杨干旱胁迫气体交换特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梭梭根系的水分再分配特征对其生理和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采用上下分根方法及根系观测技术,设置控制处理(仅接受白天自然光照),夜间光照处理(接受24 h光照),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接受24 h光照+加水),对梭梭根系是否存在水分再分配作用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水分再分配对梭梭生理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控制处理梭梭黎明前及正午同化枝水势高于夜间光照处理,且控制处理和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梭梭上管部分根水势也较夜间光照处理高,说明夜间弱蒸腾作用下,控制处理的梭梭发生了水分再分配作用。(2)水分再分配作用促进梭梭蒸腾及光合作用,控制处理与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的梭梭蒸腾速率均大于夜间光照处理,且控制处理和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的梭梭最大净光合速率也较夜间光照处理高。(3)控制处理与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梭梭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高于夜间光照处理,不同处理的梭梭地下部分总生物量、上管地下部分生物量及上管比根长的关系为: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控制处理>夜间光照处理。梭梭具有水分再分配作用,在夜间弱蒸腾条件下,根系吸收下层湿润土壤中的水分并释放至上层干燥土壤中,以缓解干旱环境下植物的水分亏缺,水分再分配作用可促进植物蒸腾及光合作用,增加植物的根冠比和根系碳分配。
朱丽黄刚唐立松李彦张永梅盛建东
关键词:根系土壤含水量蒸腾速率
绿洲农田不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产量的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明确如何合理配施有机无机肥,才能提高绿洲农田土壤肥力,本文对土壤养分长期定位实验田种植冬小麦所生长的灰漠土进行了养分及有机质的分析,探讨了N、P、K及其与有机肥的不同配比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漠土中本身K素含量较为丰富,可以满足冬小麦正常生长需要;有机质、N素与冬小麦产量成极显著相关,其含量的增加对冬小麦产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单施化肥对当季冬小麦产量提高作用明显,但在长期效应上存在不足。故生产上需要将无机肥和有机肥结合施用,才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和稳定冬小麦产量。
杜雯唐立松李彦
关键词:施肥方式绿洲农田
荒漠盐生植物根际系统盐分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盐土和棉田土,采用水平根垫法对4种不同类型的荒漠盐生植物进行栽培实验,应用冰冻薄层切片法对距根表不同距离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并测定不同层次土壤中pH、总盐、Cl-、SO42-、Na+、K+、Ca2+和Mg2+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盐土中,距根表不同距离的土壤中,pH值呈有规律的梯度分布,即根际微区pH值较土体下降,且距根表越近,pH值越低;而在棉田土中却没有显著变化;总盐在根际出现较大的亏缺区,最大亏缺率位于距根表0~4mm处;在盐土中,除芦苇外,其余3种盐生植物的根际土中Cl-、SO42-、Na+、K+、和Mg2+的含量在根际有明显的富集;在棉田土中,除K+外,这些离子在根际也有富集,但富集程度比盐土低,K+表现亏缺,而Ca2+却是富集的;4种植物尤其是稀盐盐生植物和泌盐盐生植物,地上部分的主要盐离子(如Cl-、Na+、Ca2+和K+)含量比地下部分高,在根际富集程度最高的Cl-和Na+,在植株的地上部分也增加的最多。
弋良朋马健李彦
关键词:根际盐生植物荒漠盐分
准噶尔盆地南缘梭梭群落春季融雪期的土壤呼吸动态被引量:10
2013年
积雪对温带中高纬度地区早春土壤温度和水分具有调控作用,并对土壤呼吸具有重要影响。利用箱式法观测2012年早春积雪融化阶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典型温带荒漠梭梭群落内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春季融雪期梭梭群落土壤呼吸变异极大,变化范围为0.2~1.2μmol.m-2.s-1,日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呈先增后减趋势,但土壤最大呼吸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少。融雪期灌丛内外土壤呼吸变化规律相同,梭梭灌丛内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灌丛外。融雪期土壤含水量与最大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在日尺度上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积雪融化对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激发效应,早春积雪变化对土壤呼吸速率将产生重要影响。
谢继萍钟文昭黄刚李彦吴林峰
关键词:土壤呼吸融雪期土壤含水量春季准噶尔盆地
确定河流水质参数的抛物方程近似拟和法被引量:15
2005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瞬时投放示踪剂条件下的一维河流水团示踪试验数据,进而确定河流水质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抛物方程拟和t1/2c t曲线的峰部区域,推导出利用曲线上3点坐标值计算该抛物方程的极大值和对应时间的公式,利用该时间公式建立计算河流断面平均流速的公式.在此基础上,对浓度时间数据进行转换,推导出计算河流纵向弥散系数和综合排放参数的计算公式.理论推导和算例表明,抛物方程近似拟和法具有对试验数据组数的要求不高、计算过程比较简单和同时能够计算3个水质参数等优点.
郭建青李彦王洪胜马健
关键词:水质参数参数估计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