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旭

作品数:85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专利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降解
  • 18篇微生物
  • 15篇菌剂
  • 15篇降解菌
  • 12篇土壤
  • 9篇生物菌
  • 9篇微生物菌
  • 8篇树莓
  • 8篇红树莓
  • 7篇生物菌剂
  • 7篇农药
  • 7篇嘧磺隆
  • 7篇微生物菌剂
  • 7篇菌系
  • 5篇底物
  • 5篇有机磷
  • 5篇真菌
  • 5篇微生物技术
  • 5篇线虫
  • 5篇氯嘧磺隆

机构

  • 8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作者

  • 85篇李旭
  • 78篇张惠文
  • 55篇苏振成
  • 32篇李新宇
  • 32篇张成刚
  • 27篇徐明恺
  • 18篇王秀娟
  • 10篇蔡颖慧
  • 10篇张晓黎
  • 9篇阮晓东
  • 9篇孙健
  • 6篇吕英杰
  • 5篇班允赫
  • 4篇刘彦礼
  • 4篇谭焕波
  • 4篇王健
  • 3篇徐明凯
  • 2篇牛荣成
  • 2篇罗永平
  • 2篇邹谨

传媒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第四届全国微...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11篇2009
  • 4篇2008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以氯嘧磺隆为底物的混菌降解菌剂的筛选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降解农药残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以氯嘧磺隆为底物的混菌降解菌剂的筛选方法。取菌悬液,在1/5LB培养基中添加氯嘧磺隆浓度为100mg/L,按体积百分比5-10%的量接种菌悬液,28-30℃,150-18...
张惠文张晓黎蔡颖慧李旭李新宇苏振成
一株高效广谱莠去津降解菌SB5的生长和降解特性被引量:7
2022年
本研究采用富集培养技术自莠去津污染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降解三嗪类除草剂功能的菌株SB5,经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类节杆菌属细菌。其具有已知莠去津降解相关基因trzN、atzB及atzC。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蔗糖、柠檬酸钠、酵母浸粉和蛋白胨可显著提高菌株SB5的生物量和对莠去津的降解效率;外加(NH_(4))_(2)SO_(4)和NH_(4)Cl对该菌生物量起到抑制作用,但不影响其对莠去津的降解效率;外加淀粉对菌株的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但会影响其对莠去津的降解。菌株SB5在4~42℃、4~10初始pH及50~1000 mg·L^(-1)莠去津初始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莠去津耐受性和莠去津降解能力。以100 mg·L^(-1)莠去津为唯一碳源,在37℃、初始pH 8.0的最佳条件下,菌株SB5在36 h内对其降解率可达到100%。降解谱分析结果表明,菌株SB5对100 mg·L^(-1)初始浓度的西玛津、特丁津、扑灭津、氰草津、莠灭净和扑草净6种三嗪类除草剂同样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培养48 h后的降解率分别为86.4%、92%、98.6%、95.6%、100%和99.2%,是一株高效广谱的降解菌。菌株SB5进一步丰富了莠去津生物降解的菌种资源,其对三嗪类除草剂的高效和广谱降解功能赋予其在三嗪类除草剂复合污染的生物修复和治理技术研发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陆长鸣李想徐明恺李新宇李旭谷舞郭秋翠张惠文
关键词:莠去津
肠毒素C2第20和22位氨基酸对其超抗原活性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揭示突变蛋白SEC2(T20L/G22E)超抗原活性较野生型SEC2显著增强的潜在机制。方法:WST-1法检测突变蛋白SEC2(T20L/G22E)在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进一步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增殖、特异性Vβ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相关细胞因子mRNA丰度变化。结果:与野生型SEC2相比,突变蛋白SEC2(T20L/G22E)能够在体外显著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但二者具有相似的特异性VβT淋巴细胞增殖谱,并且SEC2(T20L/G22E)能够较rSEC2激活更多携带有Vβ5.3、Vβ8.1及Vβ8.3的T淋巴细胞;进一步体内实验发现SEC2(T20L/G22E)能够较rSEC2激活更多外周血和脾脏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增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突变蛋白SEC2(T20L/G22E)超抗原活性增强的机制可能是用亮氨酸和谷氨酸替代原来20和22位上的氨基酸后提高了SEC2(T20L/G22E)与特异性TCR-Vβ的亲和力,进一步激活更多的SEC2特异性T淋巴细胞,最终引起T淋巴细胞亚型的显著性增殖,同时诱导更多与抗肿瘤、增殖相关的细胞因子的表达。
刘彦礼牛荣成徐明恺李旭苏振成张惠文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超抗原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菌剂的活性成分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剂对玉米茎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用于玉米茎腐病的生物防治。该菌剂制备...
李新宇李想王欢欢李旭张惠文
一种用食用菌菌糠制备花土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后的菌糠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食用菌菌糠制备花土的方法。将经干燥粉碎后的食用菌菌糠与辅助原料混合均匀,而后进行发酵,并将发酵后的混合原料调节酸碱度并进行消毒,即制得花土。本发明将经处理后的食用...
张惠文阮晓东李旭苏振成
云秃蝗肠道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肠道细菌分离筛选技术,从云南云秃蝗(Yunnanacris yunnaneus)活体标本肠道内分离出可培养细菌22株,并对22株菌基因组16SrDNA全长序列进行分析。通过杜氏纤维素选择性培养基并结合测定以滤纸、脱脂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的纤维素酶活力,从中筛选出纤维素酶高产菌株5株。结果表明,在长期自然环境条件下,从云南云秃蝗肠道内分离的可培养22株细菌分别归属Bacillus sp.,Pseudomonas sp.,Nocardiopsis sp.,Kocuria sp.,Cellulosimicrobium sp.五大类菌群,其中文中所筛选出的5株具有纤维素降解功能的细菌中,4株为芽孢杆菌属,1株为假单胞属。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XN-80-5以滤纸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分别为167.49U/mL、573.57U/mL,而XN-80-1和XN-80-2均以脱脂棉为底物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分别为32.85U/mL、33.76U/mL。
王金华熊智王芬王秀娟林文达张惠文李旭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光合细菌和Ⅱ型甲烷氧化菌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但是其对土壤光合细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文采用土壤宏基因组16S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不同耕作模式(免耕和传统翻耕)和不同秸秆覆盖量(0、50%、100%)对潮土中光合细菌和Ⅱ型甲烷氧化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土壤中光合细菌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2.47)显著高于传统翻耕土壤(多样性指数H=2.35),且与土壤总氮呈显著正相关,数量略低于传统翻耕土壤;光合细菌的数量和多样性虽均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不显著;虽然免耕和秸秆覆盖对Ⅱ型甲烷氧化菌数量和多样性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但是耕作模式、秸秆覆盖及二者互作对其影响均不显著;不同处理中光合细菌和Ⅱ型甲烷氧化菌的种群结构无明显变化,光合细菌优势种群以根瘤菌目(Rhizobiales)和鞘脂单胞菌目(Sphingomonadales)为主,Ⅱ型甲烷氧化菌优势种群主要为甲基孢囊菌科(Methyloc ystaceae)的细菌类群。
王敬敬李新宇徐明恺苏振成李旭孙健张惠文
关键词:免耕秸秆覆盖DGGE
一种筛选碱性低温条件下降解莠去津的培养物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降解农药残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筛选碱性低温条件下降解莠去津的培养物的方法。将样品添加至含有初始浓度为100mg/L莠去津、初始pH9.0的培养基中25℃,160r/Min摇床培养30天;将所得培养液按...
张惠文徐明恺 陆长鸣 李想李旭王秀娟李新宇
一种采用固定化真菌菌体对印染废水脱色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固定化真菌菌体对印染废水脱色的方法。具体为将培养的一种或几种真菌孢子或菌丝段配成浓度为10<Sup>5</Sup>-10<Sup>9</Sup>个(段)/ml的接种悬液,将...
张惠文阮晓东李新宇蔡颖慧李旭苏振成
一种用于染料废水脱色的改性菌糠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染料废水脱色的改性菌糠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经干燥粉碎后的食用菌菌糠在过量的NaOH溶液中在50-120℃条件下碱化溶胀处理1-12小时,然后将溶胀后的食用菌菌糠进行阳离子...
张惠文阮晓东蔡颖慧张晓黎李旭苏振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