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旭

作品数:55 被引量:261H指数:10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8篇学位论文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9篇医药卫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气象
  • 8篇降水
  • 7篇污染
  • 7篇系统疾病
  • 7篇呼吸系
  • 7篇呼吸系统疾病
  • 6篇延伸期预报
  • 5篇网络
  • 5篇空气污染
  • 4篇低频
  • 4篇气候
  • 4篇污染物
  • 4篇颗粒物
  • 4篇风速
  • 3篇沙尘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气象监测
  • 3篇气象条件
  • 3篇气象要素

机构

  • 55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甘肃省气象信...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5篇李旭
  • 22篇王式功
  • 21篇尚可政
  • 13篇李艳
  • 12篇张莹
  • 7篇程一帆
  • 6篇王金艳
  • 4篇马盼
  • 3篇张志薇
  • 3篇褚金花
  • 3篇王莉萍
  • 3篇魏兵强
  • 3篇吕燕敏
  • 3篇韩佳婷
  • 3篇周海
  • 2篇耿迪
  • 2篇魏林波
  • 2篇党冰
  • 2篇尹岭
  • 2篇周甘霖

传媒

  • 13篇兰州大学学报...
  • 5篇高原气象
  • 4篇干旱气象
  • 2篇沙漠与绿洲气...
  • 2篇第30届中国...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气象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极高压通过阻塞高压对中国冬季冷空气的影响
2024年
利用二维阻塞高压指数和人工识别方法对1979-2020年冬季欧亚地区的阻塞高压单独出现和伴有北极高压同时出现的事件进行研究,分析阻塞事件中北极高压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冬季冷空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北极高压与阻塞高压同时出现并同位相连通时,高压中心主要位于新地岛附近,乌拉尔山地区发生的阻塞事件较贝加尔湖地区更多;阻塞高压事件的发生频次在1月最高,在1990s明显少于其他年代.21世纪以来,总阻塞事件中伴有北极高压的比例大幅提高,约为40%.北极高压通过阻塞高压影响中国冬季冷空气时,欧亚地区的对流层为高纬度异常增暖、中纬度异常偏冷的空间分布;中纬度地区西风减弱而副热带急流加强,反气旋式Rossby波破碎的发生增强了欧亚地区的位涡环流,北极高压得以维持和发展,在500 hPa形成较稳定的“两槽一脊”流型,高压中心位置偏北且较强.该环流形势有利于地面西伯利亚高压的生成和发展,其位置偏北、偏东,影响范围较大,冷空气以偏东路径侵入中国,使东北地区较早受到影响.
黄晓远李旭夏权李艳
关键词:冷空气
影响中国寒潮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模态
2024年
利用1951-2020年中国寒潮事件集和ERA5,分析中国寒潮的特征和变化趋势,通过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影响中国寒潮的主要模态,使用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模型追踪寒潮冷空气路径.结果表明,1951-2020年,中国全国性寒潮的累计发生天数呈显著下降趋势,特别是在80年代前后发生了年代际变化,80年代之前,影响寒潮的主要模态包括对应西北路径的贝湖低涡型和极涡东南延伸型、对应偏北路径的阻高极涡型、对应偏西路径的北极涛动负位相型和对应偏东路径的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型;80年代以后,寒潮的累积发生天数急剧减少,且入侵位置东移.主要模态变为对应西北路径的阻高极涡型、对应偏北路径的北极高压和阻塞高压打通型、对应偏西路径的北极涛动负位相型和对应偏东路径的西部极涡型,其中西北路径冷空气入侵位置东移,且占比减小;偏东路径的冷空气占比增大;新出现的北极高压和阻塞高压打通型模态对应的冷空气路径偏北,入侵距离偏短.北极高压和阻塞高压打通型可能对中国冬季天气气候产生影响,这种模态下在乌拉尔山地区有阻塞高压,同时期在新地岛至北地群岛一带存在北极高压,两者为同位相打通,高压脊为东北西南走向,使得西伯利亚高压的位置偏北、强度偏强、影响范围偏大,易于产生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的北路或东路型寒潮,降温范围覆盖中国西北、华北以及华南等多个地区,降温中心强度可达到8~10℃.
曾彦博李旭夏权李艳
关键词:寒潮自组织映射网络
SharpMap在青海省气象信息网络数据库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在.NET环境下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青海省气象信息网络数据库。该数据库系统由气象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网站及一个空间信息平台构成。气象数据能够实时入库,并具有底图制作、基于地图的数据检索、数据统计和图形绘制等功能,将查询结果叠加在电子地图上显示,直观方便。系统于2009年在青海省气象台投入使用,提高了青海省气象台气象数据共享能力和服务水平,并为青海省气象台的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系统采用SharpMap技术实现了空间信息平台,并应用Ajax等技术提高了系统效率,本文对其在网络数据库中的应用做了简单介绍。
张兰慧王式功尚可政程一帆李旭
关键词:气象数据网络数据库B/S
我国南方两次低温雨雪天气成因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2018年末和2021年末我国南方分别发生了一次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通过对比分析两次低温雨雪天气成因,结果表明:两次过程期间,对流层中层中高纬阻塞流场显著,阻高位于贝加尔湖西侧,脊前偏北气流在下游横槽后部堆积,使得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增强。东传的Rossby波在阻高区域发生能量频散,利于阻高减弱、崩溃,横槽转竖引导槽后冷空气南下,导致地面强烈降温,同时在西伯利亚高压东侧和南侧,低频风温度平流是造成强降温的主要原因。低纬南支槽活跃,向北的暖湿空气与中高纬南下的冷空气汇合,造成我国南方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冻雨天气。与2018年过程相比,2021年过程持续时间较短,降水范围小,关键区域降温幅度更大,是因为2021年过程期间Rossby波能量频散更快,阻高维持时间较短,冷空气从中高纬地区直接南下侵袭我国,而2018年冷空气在贝加尔湖附近发生堆积、西折,向南渗透时势力减弱。
吕春艳李旭陈军刘艺朦冉光镜
关键词:低温雨雪ROSSBY波
北京市空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影响
为评价北京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影响.采用时间序列半参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空气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暴露-反应...
张莹王式功尚可政李旭
关键词:空气污染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
一种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天气反馈调节智能窗户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天气反馈调节智能窗户系统,包括智能窗户、控制模块、气象监测模块和智能终端;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智能窗户和气象监测模块;所述智能窗户包括窗户本体和制动模块,所述制动模块固定设在窗户本体上,并...
李旭吕燕敏刘蔚柯魏兵强韩佳婷王莉萍
柴达木盆地1981—2017年降水及大气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基于1981—2017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2.5°×2.5°),对柴达木盆地降水特征及主要影响降水的大气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7年柴达木盆地降水东部大于西部,年际降水呈增加趋势,且东部增势大于西部。降水具有1~3 a的年际周期,降水集中的夏季表现为显著的准单周振荡。EOF分析显示柴达木盆地夏季降水主要有两类空间模态,第一模态为空间一致型,第二模态为"中部正,东部、西部负"型。进而对影响这两类主要模态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一致降水正异常时,黑海—蒙古高原—日本海表现为"丝绸之路"型遥相关波列,东亚从低纬到高纬呈现"+-+"的经向型遥相关波列,水汽主要源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经青藏高原东侧向北输送至柴达木盆地。第二模态降水偏多时大气环流表现为对流层中层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位势高度为正异常,盆地受异常反气旋的控制,对流层低层中亚异常气旋和异常反气旋相互作用使冷空气南下,西北太平洋的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南侧的偏东气流输送水汽,冷暖空气在盆地交汇,使盆地降水偏多。
吕春艳李旭刘明歆李艳张志瑶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降水环流特征水汽输送
基于低频振荡的西北地区中西部延伸期降水预报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对1980—2014年的NCEP/NCAR 3个层次(200 h Pa、500 h Pa和700 h Pa)多个要素场逐日格点资料进行Butterworth带通滤波,保留周期为30-60 d的低频信号,通过周期分析、双评分标准筛选和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对2011—2014年全球6—8月各要素场预报日前150 d的低频数据进行逐日外延(至未来30 d)。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相似过滤方法对西北地区中西部44个台站2011—2012年夏季降水进行10-30 d的预报及效果检验。结果表明:(1)对低频要素场的拟合准确度随预报时效增长逐步降低,后期趋于稳定;且各层次各低频要素相应的大部分关键区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2)当相似个例中降水个例数≥3时预报当日有降水,其对应的Cs评分最高,44个台站的Cs评分均值为0.585,且Cs评分整体高于气候概率值。因此,利用该预报方法进行降水预报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业务中。
贾旭伟李旭张莹尚可政乐满王式功
关键词:低频信号延伸期预报
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及其东部降尺度预测模型被引量:4
2023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降水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61-2018年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的气候特征,并构建了西北地区东部降水短期预测的统计降尺度模型。结果表明,1961-2018年西北地区降水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后降水明显偏多;西北地区降水呈西少东多的特征,但西部降水增加明显,而东部降水无明显趋势变化。针对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进行归因分析,找到了影响西北地区东部降水的4个同期关键影响因子——中亚地区200 hPa位势高度、北太平洋850 hPa V风、北大西洋850 hPa U风、南印度洋海平面气压,这4个因子分别反映了西风急流的特征、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的“-+”结构、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的特征及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当西风急流偏北偏强、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结构减弱、NAO偏强或马斯克林高压偏弱时,有利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在降尺度模型建立阶段,模型结果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量平均偏差为17.5 mm,平均偏差率为10.3%;在模型检验阶段,模型结果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量平均偏差为26.2 mm,平均偏差率为16.4%,统计降尺度模型总体能够较好预测西北地区东部的降水,可为西北地区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朱姜韬杨庆怡李旭李艳
关键词:夏季降水统计降尺度降水预测
一种基于连续流微反应器合成液体橡胶的方法以及连续流微反应器
本发明涉及液体橡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连续流微反应器合成液体橡胶的方法以及连续流微反应器。本发明基于连续流微反应器制备液体橡胶,能够实现液体橡胶的可控合成,所得液体橡胶的分子量控制准确,分子量分布窄;单体聚合浓度高(...
王为李福崇郭金山杨海龙高扬汤海鲲曹伟赵志超董静李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