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霞

作品数:39 被引量:232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文化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10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遗产
  • 8篇文化
  • 5篇电视
  • 4篇人类学
  • 3篇新闻
  • 3篇彝族
  • 3篇无形文化遗产
  • 3篇媒介
  • 3篇范式
  • 3篇传媒
  • 2篇仪式
  • 2篇仪式性
  • 2篇谱系
  • 2篇族群
  • 2篇文化变迁
  • 2篇文化遗产
  • 2篇文化遗产保护
  • 2篇联合国教科文...
  • 2篇旅游
  • 2篇媒介仪式

机构

  • 38篇四川大学
  • 14篇厦门大学
  • 2篇四川美术学院
  • 2篇加州大学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文学院

作者

  • 38篇李春霞
  • 17篇彭兆荣
  • 1篇董天策
  • 1篇谭舒
  • 1篇刘剑敏
  • 1篇葛荣玲
  • 1篇罗庆春

传媒

  • 5篇贵州社会科学
  • 3篇民族艺术
  • 3篇思想战线
  • 3篇新闻界
  • 3篇重庆文理学院...
  • 3篇广西民族大学...
  • 3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旅游学刊
  • 1篇体育学刊
  • 1篇西南民族学院...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原生态民族文...
  • 1篇文化遗产
  • 1篇民族学刊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约被引量:1
2013年
从社会层面而言,现代遗产事业拥有两大具体的基石,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份与遗产相关的公约,它们共同搭建了一套日趋成熟的现代人类遗产保护体系。这套体系可视为是人类自我知识(self-knowledge)不断更新中的成果,对它们的理解和解释本身也是这套体系生命力的一种表现。
李春霞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公约
地方性知识的建构与变迁——电视对彝族乡村传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电视影响彝族乡村传统,导致当地文化变迁已是常识,但关于这种影响是如何实现的研究却宏大而又粗略。本文试图通过电视植入一个彝族社区的民族志研究来补足这种常识的推理过程。电视在当地“神圣/世俗”的社会结构被划归入世俗空间,但电视在当地文化/知识系统中新建构了“电视-面子”,“电视-汉族”,“电视-非电视”,“现实情境(outofTV)-电视节目情境(inTV)”(这组关系还可以表述为“家庭-外部世界”)的关联。通过打破一些传统的文化关联,建构新的文化关联或区隔,电视“植入(incorporateinto)”地方性文化/知识系统,成为地方性知识的建构者和变迁动力。
李春霞
关键词:电视地方性知识彝族传统文化变迁
马尾:中国近代遗产群的一个范式表述被引量:5
2008年
在我国遗产,特别是近代遗产的各种类型中,马尾遗产群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存在和表述范式。马尾遗产群中包括船政遗产、海洋遗产、军事遗产、战争遗产、工业遗产、教育遗产等,它们相互说明,又各自独立。在当今的遗产分类中很难找到任何一种类型可以完整、准确地对马尾遗产群加以确认。其中许多遗存和遗留惟中国所独有,不啻为"中国遗产"。本文以马尾遗产群为例,试图说明在当今的遗产运动中突出我国独特遗产类型价值的重要性。
彭兆荣李春霞
关键词:船政文化国家遗产
无形文化遗产遭遇的三种“政治”被引量:6
2008年
本文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面临的政治、术语和表述文化三个方面的难题,包括南北政治、东西方文化政治导致的对遗产尤其是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分类的分歧;各国专家就这类有别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类型进行命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论争,不同的学科侧重不同,不同立场偏向迥异;人类思想史中关于视觉和口述传统的偏向(类似高贵化视觉,低俗化口传的偏向)对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深刻影响。分析这些发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形遗产保护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应该能为2003年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实施策略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李春霞彭兆荣
关键词:无形文化遗产
由名胜古迹谈遗产的中国范式:以“天地之中”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在现代遗产事业大潮中,对如何参与到遗产知识(话语权)及规则生产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缺乏力度。遗产的中国范式应该如何来体现,是我国遗产研究必须致力的。以我国传统的"名胜古迹"为线索、以"天地之中"世界遗产为例,对中国遗产理念进行分析,可以探知中国遗产特殊的遗存之道,并进而反思现代遗产的"物本位"和有形/无形二分制,尝试勾勒中国遗产范畴和理念。
李春霞
关键词:遗产中国范式名胜古迹
彝族“都则”(火把节)的仪式性与旅游开发被引量:26
2009年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大都会把当地的节庆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来打造,以此作为展示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过程中,我们看到众多少数民族节庆跨越其本来的时空特质,出现了只要有游客来,就以表演节庆取悦游客的局面。东道主、旅游开发方、政府大都对此做出积极评价。本着对传统文化负责的态度,本文将以彝族火把节为例,分析这种"度日如年"①的旅游开发之利弊,提出节庆资源开发需要遵循的原则。
李春霞彭兆荣
关键词:节庆仪式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区域性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被引量:5
2011年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保护体系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文化生态区"的保护项目,但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强调并倡导在全球探索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多维度(不可移动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达多样性)保护方式:强化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关系;扩展文化遗产的概念,纳入"非点状"整合式遗产;强调遗产对文化认同、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保障。这些经验对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李春霞彭兆荣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生态保护
中国“观景”:景观研究的一个视域被引量:2
2011年
当下的"景观"研究及其理论是紧扣欧美近现代社会变迁,并与该段时间和空间相因相生。其视觉美学,地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范式之间的历史和结构关系与欧美近现代社会的脉搏保持着一致,并分别蕴含着各自的哲学式逻辑。中国当然没有西学意义上的"景观"学术谱系,但其自然审美("观"自然),进而造景(风景名胜)的传统不仅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更在世界"景观"研究体系中独具一格,拥有自己的哲学式逻辑,以及理论和实践。
李春霞
关键词:景观谱系
我国文化遗产体系的生成养育制度——以三个文化遗产地为例被引量:16
2013年
任何一个文化遗产除了其生成的历史逻辑外,还需要一个养育制度的保障性作用。我国的文化遗产存在着一个独特的体系,其中生成养育制度构成了体系中重要的存续和表现形式。以观星台为核心的嵩山历史建筑群是政治建构,它创造承乎"天命"的世俗权力(政权、神权)象征,这是一种以传统文化为基因的生养制度。杜甫草堂是文化建构,它以诗圣冠名为凝聚力,构筑凭吊抒怀平台,这是一种以"名"张"实"的累递性生成养育制度。大足石刻则是宗教建构,宗教场所的建设和维护依靠供养人(施主)的财力支持,这是一种造像修斋的技艺专属性供养人制度。这三种生成养育制度的支撑都不是社会的单一阶层或群体,许多阶层或群体都加入到了文化"遗产化过程"。我国文化遗产的生养方式和制度为文化遗产的存续和发展提供独特、有效的制度保障,集中国智慧、中国知识、中国经验、中国技艺于一体。
彭兆荣李春霞
关键词:无形性
运河体系中的水遗产被引量:1
2021年
运河作为联合国遗产体系中“文化景观”的一种分类,属于水遗产范畴。通过分析水遗产的结构及类型、诸多样态性及对水遗产完整性和原真性的评估,梳理和创建运河的知识谱系和“中国运河遗产范式”。
彭兆荣李春霞
关键词:文化景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