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敏 作品数:14 被引量:37 H指数:4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CT显像在老年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前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CT显像在老年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前后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该院行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老年患者128例,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BigBore大孔径16排CT于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对病灶扫描分析,重新确定肿瘤期别及治疗方法,分析CT显像在老年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前后的作用。结果 22例肿瘤分期出现改变(14例患者提高了诊断分期、8例降低了诊断分期),重新修正诊断10例。21例患者的放射治疗方法发生改变。8例改变放射治疗目的,其中根治性放射治疗改为姑息性放射治疗6例,姑息性放射治疗改为根治性放射治疗2例。8例患者中4例给予手术治疗,2例转为化疗。24例重新确定了放射靶区,其中14例放射靶区增大,9例放射靶区减少。17例患者调整了放射治疗剂量。结论放射治疗前,CT显像检查可以有效提高诊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避免病灶的遗漏,对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放射治疗方案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胡伟 王阁 李显敏 胡南 何轩关键词:CT显像 恶性肿瘤 JCI标准在预防肿瘤患者放疗定位对比剂渗漏中的应用 王明菊 李显敏 胡伟 金丰 马俊刚 王阁血红蛋白浓度对Ⅱ期鼻咽癌女性患者调强放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浓度(HBC)对Ⅱ期鼻咽癌(NPC)女性患者调强放射治疗3年总生存率(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疗中心2005年2月至2007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147例Ⅱ期鼻咽癌女性患者接受根治性调强(IMR... 李显敏 郑继军 胡庆 金小莉 左莉 王阁恶性肿瘤患者经PICC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2007年 彭娜 江晓林 李显敏关键词:全胃肠外营养 恶性肿瘤患者 PICC PARENTERAL 周围静脉 经静脉途径 老年周围型肺癌增强CT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周围型肺癌增强CT的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对18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临床体格检查及增强CT影响的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临床c TNM分期,实行手术后对患者按照术中探查情况及术后病理检查再次对患者进行病理p TNM分期,对两种分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病灶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转移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在不同病理学类型的周围型肺癌中的发生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类型肺癌的病理学病灶的平扫CT值、增强50 s CT值及CT的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周围型肺癌患者而言,应用增强CT对疾病进行分期可较好地反映患者实际病情;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于不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在增强CT检查基础上施予治疗方案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其检查结果对疾病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胡伟 杨镇洲 李显敏 何轩关键词:周围型肺癌 PICC换药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2006年 李显敏 彭娜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换药 化疗病人 刺激性药物 导管定位 外周血管 宫颈癌术后外放疗后是否配合近距离补量治疗探讨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方式探讨,明确术后放疗是否需常规配合近距离放疗.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2年我院早期宫颈癌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患者共257人,术前FIGO分期为IB期至IIA期,术后病理证实鳞癌226人,腺癌2... 余娴 杨镇洲 王阁 王幸斋 胡南 马俊刚 王正波 李显敏 倪容晖 刘岩海关键词:宫颈癌术后 外放疗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探讨老年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87例老年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患者临床资料,调查穿刺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可能的影响因素分类后进行χ~2检验,以是否发生出血或气胸等并发症为因变量,以筛选后的影响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穿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穿刺后获得满意标本,穿刺后出现并发症38例(20.32%),其中出血22例(11.76%),气胸16例(8.56%);χ~2检验结果显示,病灶越小、病灶深度越深、病灶周围有炎症的患者,穿刺发生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有慢性肺部疾病、穿刺时间长、穿刺次数多的患者穿刺发生气胸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深度、病灶周围炎症是穿刺出血危险因素,而病灶大小是其保护因素;慢性肺部疾病、穿刺时间是穿刺气胸的危险因素。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以降低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李显敏 余娴 胡伟 倪荣晖关键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气胸 出血 CT显像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前后的应用 胡伟 王明菊 李显敏 王阁宫颈癌放射治疗后盆腔不全骨折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盆腔不全骨折(PIF)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在该院采用放射治疗作为单独治疗方法的55例宫颈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随访2年,通过CT和(或)磁共振成像观察患者脊柱、骶骨、骶髂关节、髂骨、耻骨和股骨头的骨折情况并检测患者CT片上第5腰椎(L5)椎体、左侧骶骨和右侧骶骨的密度,探讨不同因素对PIF发病率的影响。结果随访2年后55例患者中有12例(19个部位)患者发生PIF,累积发生率为21.82%;患者PIF部位分布为:腰椎椎体5例,骶骨5例,耻骨4例,骶髂关节2例,髂骨2例和股骨头1例。CT片上第5腰椎椎体密度"≤130 HU"和">130 HU"时患者PIF发病率分别为16.36%和5.45%,左侧骶骨密度"≤-35 HU"和">-35HU"患者PIF发病率分别为18.18%和3.64%,右侧骶骨密度"≤-35HU"和">-35HU"患者PIF发病率分别为20.00%和1.82%,3个部位CT片密度在PIF发病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绝经状态和CT片平均密度对PIF的发生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T片平均密度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PIF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可能发生PIF,其发病与绝经状态和骨密度有关。 李显敏 王阁 胡伟 何轩 雷琳关键词: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