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晗

作品数:32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病理
  • 10篇细胞
  • 6篇蛋白
  • 6篇临床病理
  • 6篇病变
  • 5篇子宫
  • 5篇子宫内膜
  • 5篇子宫内膜病变
  • 5篇胃癌
  • 5篇内膜
  • 5篇内膜病变
  • 5篇宫内
  • 5篇宫内膜
  • 5篇宫内膜病变
  • 4篇小儿
  • 4篇临床病理意义
  • 4篇免疫
  • 4篇病理意义
  • 3篇血管
  • 3篇预后

机构

  • 32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0...

作者

  • 32篇李晓晗
  • 7篇杨向红
  • 5篇王小松
  • 5篇郑华川
  • 5篇马晓欣
  • 4篇苗青
  • 4篇韩琤波
  • 4篇吕庆杰
  • 3篇杨雪飞
  • 3篇姜卫国
  • 3篇马洁韬
  • 3篇尹建东
  • 3篇张可仞
  • 3篇张忠福
  • 3篇李心元
  • 3篇金英楠
  • 3篇王哲
  • 3篇贾慧敏
  • 3篇陈照宏
  • 3篇赵艳辉

传媒

  • 7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第八次全国妇...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DR1和GST-π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神经母细胞瘤中多药耐药 (MDR1)基因和谷胱甘肽转移酶 π(GST π)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2例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MDR1和GST π蛋白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探讨二者之间表达的关系。结果 :MDR1和GST π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2 .5% (45/72 )和 58.3 3 % (42 /72 )。MDR1蛋白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的组织学分型和转移密切相关(P <0 .0 5) ;GST π蛋白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的肿块大小和组织学分型密切相关 (P <0 .0 5) ;在神经母细胞瘤中MDR1和GST π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结论 :MDR 1和GST π蛋白可以作为反映神经母细胞瘤分化与耐药关系的分子基础 。
李晓晗郑华川吕庆杰王小松姜卫国崔秀娟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多药耐药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
Fas配体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2003年
郑华川于海龙李晓晗杨雪飞辛彦
关键词:FAS配体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
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
2007年
目的 对我院8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对该病治疗的意义。方法 收集1989年1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8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例均为经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确诊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胃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肠6例(小肠4例、回盲部2例)。临床分期:Ⅱ期6例,Ⅲ期1例,Ⅱ期~Ⅲ期1例,病理免疫类型:8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联合化疗,方案为COP或CHOP。6例可随访,1例失随访,1例死亡,随访率75%。结论 小儿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性最多见,回盲部及近回盲部小肠最多见,直肠最少;本病术前诊断率较低,完整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关键,不能完整切除的病例,活检术值得推荐,术后辅以化(放)疗及综合性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儿生存期。
张可仞李晓晗贾慧敏李心元
关键词:胃肠系统
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对5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引发急腹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引发急腹症的病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例均为经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确诊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肠梗阻2例,肠套叠3例(其中回结型2例,节结型1例);病理免疫类型:5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5例均急诊行手术治疗,1例术中死亡,术后辅以联合化疗,方案为COP或CHOP。4例可随访,随访率80%。结论:小儿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性最多见,本病术前诊断率较低,往往以急腹症就诊。完整手术切除是NHL的治疗关键,术后辅以化(放)疗及综合性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期。
贾慧敏张可仞李晓晗李心元
关键词:淋巴瘤急腹症胃肠道小儿
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Ki67抗原在子宫内膜病变中表达的规律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子宫内膜增殖症30例,非典型增生30例,子宫内膜癌90例,共150例为实验组;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
马晓欣李晓晗李娜张淑兰陆景明
文献传递
子宫内膜病变中AgNOR与C-erbB-2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与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二者关系。方法用银染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25例作为对照组,子宫内膜增殖症25例、非典型增生19例、子宫内膜腺癌高分化26例、中分化18例、低分化19例,共107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在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内膜病变中AgNOR的计数值和C-erbB-2蛋白表达情况以及两者的关系。结果AgNOR计数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升高,与对照组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中、低分化组中的计数值分别为(4.69±2.32)、(5.38±2.99)、(7.54±2.09),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gNOR计数在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增殖症组中虽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存在正相关(r=0.854,P<0.05)。结论AgNOR和C-erbB-2蛋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AgNOR计数增高与C-erbB-2蛋白的表达存在正相关。AgNOR值增高提示患者可能患有子宫内膜腺癌且提示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程度高,如合并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增高可进一步提示患者患有子宫内膜腺癌。
马晓欣苗青李晓晗王晓莉孔令娜黄岭
关键词:子宫内膜病变AGNOR
分子病理学内容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4
2019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当前医学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将分子病理学教学内容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方案中,探讨新的培养模式与方法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指导老师们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作为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与积极探索,建立了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从调整课程设置,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重视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基本功训练,增加学术交流,制定健全的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借此培养符合现阶段疾病精准诊断和治疗需要的住院医师,从而促进临床学科和病理学科建设发展。
王哲李晓晗杨向红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子病理思维模式
Akt及磷酸化Akt308和47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Akt及磷酸化的Akt在人结直肠癌的发生和演进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23例结直肠癌和107例对应的非癌粘膜组织中Akt、苏氨酸308位点磷酸化的Akt(pAkt308)和丝氨酸473位点磷酸化Akt(pAkt473)的表达和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分析三者以及VEGF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中Akt、pAkt308和pAkt473的阳性率分别为63.2%、64.7%、72.4%,在非癌粘膜组织中分别为37.4%、13.1%、16.8%。结直肠癌中三者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粘膜的表达(P<0.001)。肿瘤中Akt和pAkt473表达与肿瘤高分化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27,P=0.039),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管或静脉转移、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关(P>0.05)。pAkt308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7),但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而且,Akt表达与Akt308,pAkt473,VEGF和Ki67表达均有统计学相关性(P<0.01)。结论: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Akt、pAkt308和pAkt473表达明显上调。pAkt308是预示肿瘤演进和预后的良好指标,pAkt308和pAkt473可能是有效的结直肠癌的分子治疗新靶点。
王小松李晓晗高桥博之杨向红高野康雄
关键词:结直肠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AKT
非小细胞肺癌HGF/MET异质性表达与EGFR激活突变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探究HGF及其受体蛋白MET的异质性表达与EGFR激活突变蛋白表达及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明确HGF及MET、EGFR突变蛋白表达情况与EGFR突变患者生存的关系;比较E19del、E21L858R和野生型患者间CEA的...
张树玲韩琤波马洁韬李晓晗黄乐天孙丽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
盆腔未成熟畸胎瘤伴腹膜胶质瘤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盆腔未成熟畸胎瘤伴腹膜胶质瘤病(gliomatosis peritonei,G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盆腔未成熟畸胎瘤伴GP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6~39岁,肿物直径10~30cm。镜下见未成熟的原始神经外胚层及成熟或未成熟的中内胚层组织,其组织学分级Ⅰ级4例、Ⅲ级3例。GP镜下见多个完全成熟的神经胶质结节播散性种植于大网膜、腹膜及淋巴结。术后对3例未成熟畸胎瘤Ⅲ级患者采取辅助化疗,5例患者随访24.5~54个月,均生存,另2例失访。结论未成熟畸胎瘤伴GP极为少见,其预后与未成熟畸胎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但其较未伴有GP的患者更易复发。
张群李晓晗
关键词:未成熟畸胎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