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红

作品数:91 被引量:424H指数:9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麻醉
  • 15篇术后
  • 13篇手术
  • 12篇心脏
  • 10篇外循环
  • 9篇体外循环
  • 9篇麻醉学
  • 9篇教学
  • 8篇镇痛
  • 8篇老年
  • 7篇再灌注
  • 7篇灌注
  • 7篇芬太尼
  • 7篇瓣膜
  • 6篇心肌
  • 6篇心脏瓣膜
  • 6篇全麻
  • 6篇缺血
  • 6篇缺血再灌注
  • 5篇再灌注损伤

机构

  • 66篇蚌埠医学院第...
  • 26篇蚌埠医学院第...
  • 16篇蚌埠医学院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泗县人民医院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怀远县...

作者

  • 90篇李晓红
  • 16篇凌云志
  • 16篇梁启胜
  • 11篇张从利
  • 9篇张阳
  • 7篇禹莉
  • 7篇张颖
  • 7篇刘刚
  • 6篇王南海
  • 5篇赵其宏
  • 4篇代文涛
  • 4篇程向阳
  • 4篇施超
  • 3篇朱德浩
  • 3篇顾尔伟
  • 3篇刘学刚
  • 3篇赵佑君
  • 3篇张运淳
  • 3篇刘刚
  • 3篇孟炎

传媒

  • 18篇蚌埠医学院学...
  • 15篇中华全科医学
  • 7篇齐齐哈尔医学...
  • 5篇中国体外循环...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中国高等医学...
  • 3篇中华解剖与临...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淮海医药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9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1
  • 1篇2000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即早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心脏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外科治疗的成败,如何早期发现CPB引起的脑损伤,并准确判断其严重程度,目前还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即早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s,IEGs)中的c—los基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讨c—fos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用于体外循环围术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预测和诊断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
韦韦李晓红
关键词:体外循环脑损伤缺血-再灌注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老年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女,72岁,因反复发作呼吸困难8年,加重1月于2016年2月18日入院。8年来患者症状反复发作,曾在多家医院诊治,内科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劳动耐力逐渐下降,动辄气喘、胸痛。入院查体:血压160/70 mmHg (1 mmHg =0.133 kPa);颈静脉搏动正常;双下肺少量湿罗音;心界左下扩大,心率80次/min,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收缩期4/6级喷射样杂音,向颈部传导,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四肢外周动脉搏动正常。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 ST-T改变。经胸和食道超声检查:重度主动脉瓣狭窄(0.6 cm2)伴中度关闭不全,左心扩大;主动脉瓣前向血流最大速度4.2 m/s,最大跨瓣压差62 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40%。入院诊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老年退行性改变)、心房颤动、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欧洲心脏风险评分为21.3%(>20%为外科手术高危),美国心胸外科学会评分系统提示手术的病死率为8.25%。经院内多学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心脏外科、放射科、心脏超声科等科室)联合会诊讨论,一致认为外科手术风险极高危,不建议外科手术治疗,建议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
吴士礼张恒刘进军邵素云朱艳华李晓红吕宏安施超王洪巨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人工心脏瓣膜
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病人腰麻期间寒战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病人腰麻期间寒战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腰麻下行剖宫产病人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硬膜外注入罗哌卡因同时,对照组静脉泵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 L,观察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稀释至20 m L),15 min泵注完毕。观察2组麻醉前(T_0)、腰麻后5 min(T_1)、腰麻后10 min(T_2)、胎儿剖出时(T_3)、腰麻后15 min(T_4)、腰麻后30 min(T_5)和手术结束时(T_6)的循环变化,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和产妇Wrench寒战评分、Ramsay评分镇静评分及胎儿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寒战等级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T_1时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低于T_0(P<0.01),在T3后缓慢上升;观察组T3时MA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组T_4~T6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T_1~T_6的心率均低于T0(P<0.05~P<0.01)。2组产妇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和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生后5 min和10 min的Apgar评分均为10分。结论:剖宫产产妇腰麻期间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寒战反应,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胎儿无明显影响。
渠江涛李晓红
关键词:腰麻寒战
靶控输注丙泊酚与联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及联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寻找人流术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方法:80例ASAⅠ级接受无痛人流术者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B组先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2μg/L输注3 min后,开始输注丙泊酚。丙泊酚初始靶浓度为2.0 mg/kg,稳定1 min后每次递增0.5-1 mg/kg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丙泊酚靶浓度值,维持麻醉完善,手术结束后停药。结果:麻醉效果B组优于A组(P〈0.005)。B组诱导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B组丙泊酚总剂量明显少于A组(P〈0.01)。苏醒期躁动、兴奋多语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麻醉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扩宫时最低,术毕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两组受术者满意度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师满意度VAS评分B组高于A组(P〈0.01)。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诱导时间短,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效果优于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是一种安全、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
李晓立李晓红文公堂王南海金钟
关键词:镇痛药丙泊酚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联合喷他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喷他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行上肢手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单纯臂丛组(D组),右美托咪定+臂丛组(G1组),喷他佐辛+臂丛组(G2组),右美托咪定+喷他佐辛+臂丛组(G3组),每组15例。D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 L,G1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0.5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20 m L,G2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0.5 mg/kg喷他佐辛混合液20 m L,G3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0.5μg/kg右美托咪定+0.5 mg/kg喷他佐辛混合液20 m L。记录各组麻醉前、手术开始5、10、30、60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HR)、血氧饱和度;记录各组感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持续时间;观察病人是否有镇痛不全及更改麻醉方式;记录病人术后6 h的视觉模拟评分和Ramsay评分。结果:手术开始5、10、30、60 min时平均动脉压G3组0.05)。G1、G2、G3组病人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痛觉消失持续时间均短于D组(P<0.0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G3组短于G1组(P<0.01);痛觉消失持续时间G3组长于G1组与G2组(P<0.01)。4组病人镇痛不全及更改麻醉方式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G3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和Ramsay评分均明显低于D组、G1组及G2组(P<0.01),其余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喷他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增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镇静、镇痛效果,利于病人术后的快速康复。
刘刚凌云志李晓红
关键词:喷他佐辛臂丛神经阻滞
不同剂量纳美芬对大鼠应激性溃疡胃黏膜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美芬(Nalmefene)对大鼠应激性溃疡胃黏膜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应激溃疡组(M)、纳美芬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标示为N1、N2、N3)。于给药后处死动物,测定大鼠胃液pH值和胃溃疡指数(Ulceration index,UI),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改变,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10、SOD、MPO、TNF-α、MDA以及胃黏膜组织PGE2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M组胃液pH降低(P<0.01)、UI和各炎性因子水平均升高(P<0.01);与M组比较,纳美芬各剂量治疗组大鼠胃液pH均升高(P<0.01),而UI降低(P<0.01),各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P<0.01),以中高剂量治疗组效果显著(P<0.01)。结论纳美芬对应激性溃疡胃黏膜有明确保护作用,最佳药物剂量约为0.10 mg kg^(-1),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胃液酸度,调节体内炎性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有关。
刘娣陈楠张从利代文涛冯继英李晓红
关键词:纳美芬应激性溃疡胃黏膜炎性因子白介素-1Β
T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用于老年麻醉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高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老年患者TCI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时满意的效应室浓度。方法全麻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45例,随机分为初始效应室浓度不同的三组,每组15例:Ⅰ组设定依托咪酯初始效应室浓度为0.5mg/L;Ⅱ组设定依托咪酯初始效应室浓度为0.6mg/L;Ⅲ组设定依托咪酯初始效应室浓度为0.8mg/L。术中依托咪酯维持的效应室浓度为0.4mg/L。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时(T3)、拔除气管导管前(T4)、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T5)和回病房后即刻(T6)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辅助药物使用次数、苏醒指标等。结果三组间各时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各组T1时MAP和HR均降低;三组患者的依托咪酯总用药量、手术总耗时、平均效应室浓度(Ce)及清醒时间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依托咪酯0.6mg/L初始效应室浓度、0.4mg/L维持效应室浓度可为高龄老年患者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李晓红梁启胜张从利
关键词:依托咪酯哌啶类药物释放系统
氯诺昔康切口浸润用于术后镇痛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切口浸润用于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头颈部手术患者45例,要求术后镇痛者5例(C组),其余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氯诺昔康8 mg溶于0.9%生理盐水20 ml,切口缝合前,由术者注射于切口内各层组织;B组:无特殊处理,直接缝合切口;C组:氯诺昔康48 mg复合舒芬太尼100μg加0.9%生理盐水至100 ml,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分别记录各组术后即刻、术后1、6、12、24 h的疼痛评分,观察药物相关副作用、切口愈合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A、C组术后各时点疼痛程度明显轻于B组(P<0.01),C组1例发生术后呕吐。3组切口均一期愈合。3组满意度调查均为十分满意或满意。结论:氯诺昔康切口浸润镇痛效果好,简单易行,可用于浅表小切口手术的术后镇痛。
李晓红金钟
关键词:镇痛药氯诺昔康
PBL结合LBL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麻醉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麻醉师不仅有扎实系统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紧急处置能力。传统的以教师、教材和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麻醉医师培养的需求。
程向阳梁启胜陈兰仁李晓红关宿东
关键词:麻醉学PBL教学LBL教学
局部应用罗哌卡因对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颈椎病前后路手术前后颈、项部肌肉及切口内局部应用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40例全麻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毕接患者自控镇痛泵,泵内药物为氟比洛酚酯+芬太尼;观察组患者术前先向颈、项部肌肉及切口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术毕再向颈、项部肌肉及切口注入20 ml。分别于术后0、2、6、12和24 h行镇静评分、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记录术后患者颈、项部疼痛及切口疼痛情况,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颈、项部疼痛及切口疼痛VAS评分及BCS评分,在术后12 h内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4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在术后6 h内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2 h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前后路手术前后颈、项部肌肉及切口内局部应用罗哌卡因对减轻术后疼痛有良好效果,无明显毒性反应。
凌云志梁启胜李晓红禹莉肖彤
关键词:术后镇痛颈椎疾病前后路手术罗哌卡因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