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新生儿
  • 6篇细菌
  • 6篇细菌感染
  • 4篇新生儿细菌感...
  • 4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球蛋白
  • 2篇细胞表面
  • 2篇细菌耐药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球蛋白
  • 2篇耐药
  • 2篇监护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CD4^+T
  • 2篇CD4^+T...
  • 2篇IL-13
  • 1篇新生儿免疫
  • 1篇新生儿重症

机构

  • 11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市儿科医...

作者

  • 11篇李玉峰
  • 10篇朱建幸
  • 10篇朱晓东
  • 3篇沈铮
  • 3篇张永红
  • 3篇陈同辛
  • 2篇黄萍
  • 2篇沈铮
  • 2篇刘瑛
  • 2篇嵇若旭
  • 2篇周晓苓
  • 2篇陈菲
  • 1篇李庆生
  • 1篇何振娟
  • 1篇陈同辛
  • 1篇陈同辛
  • 1篇李菁
  • 1篇应大明
  • 1篇孙建华
  • 1篇朱亚忠

传媒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细菌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铜蓝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 )和铜蓝蛋白 (CP)的变化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意义。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检测 17例新生儿细菌感染和 1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IgM和CP及 10例新生儿细菌感染治疗前后IgM和CP。结果 正常足月新生儿IgM和CP分别为 0 .2 2± 0 .0 6 g/L和 0 .0 9± 0 .0 4 g/L ,新生儿细菌感染组 (n =17)IgM和CP分别为 0 .5 8± 0 .30 g/L和 0 .16± 0 .0 6 g/L ,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感染组治疗前后 (n =10 )IgM分别为 0 .5 2± 0 .2 3g/L和 0 .70± 0 .30 g/L ,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4 ) ;而感染组治疗前后C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gM和CP的升高可作为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指标 。
李玉峰朱晓东朱建幸肖黎明黄萍陈同辛
关键词:婴儿细菌感染免疫球蛋白M铜蓝蛋白
新生儿细菌感染时血清IL-8和IL-13水平变化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探讨血清IL-8和IL-13水平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临床转归中意义。方法用ELISA测定三组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感染组:21例细菌感染新生儿(治疗前和有效治疗后);非感染组:2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脐血组:30例正常新生儿。结果感染组IL-8和IL-13水平较非感染组升高(P<0.05);感染组治疗后IL-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结论新生儿细菌感染时血清IL-8和IL-13显著升高,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IL-8可用来评价疗效。
张永红沈铮朱晓东李玉峰陈菲朱建幸
关键词:新生儿细菌感染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3
新生儿加强监护病室细菌学检测报告被引量:1
2003年
朱晓东李玉峰刘瑛周晓苓嵇若旭朱建幸
关键词:新生儿监护病室细菌学检测合理用药细菌耐药性
L-选择素在炎性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2年
李玉峰
关键词:L-选择素炎性疾病粘附分子炎症
新生儿免疫临床实验研究
李庆生陈同辛何振娟朱晓东朱建幸吴圣楣应大明朱亚忠李玉峰章晓
一、科学技术领域:临床儿科学二、研究内容:该项目从T细胞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入手,对新生儿免疫进行了研究。1.研究了新生儿T细胞对B细胞免疫球蛋白释放及同种型转换的调节作用。2.研究了共刺激诱导的新生儿淋巴细胞信号传导。...
关键词:
关键词:新生儿免疫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全身播散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例报告
2004年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可以分为眼皮肤口腔型、脑型和全身播散型;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病死率很高,其中以全身播散型最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全身播散型病例报告如下.
李玉峰朱晓东朱建幸
关键词:新生儿
新生儿细菌感染时CD4^+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被引量:3
2003年
为探讨新生儿CD4+ T细胞表面白介素_2受体 (interleukin_2receptor,IL_2R)的表达对临床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意义 ,用全血法标记CD4 +T细胞表面IL_2R三条肽链CD25、CD122和CD132 ,借助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1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 (对照组 )和17例细菌感染足月新生儿 (感染组 )治疗前后CD25、CD122和CD132的表达。并将对照组和感染组首次样本结果及感染组治疗前后样本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 ,对照组新生儿脐血CD4 +T细胞表面CD25、CD122和CD132的表达较低 ,分别为3.84 %±3.61 %、0.74 %±0.53%和12.70 %±8.54% ,与治疗前感染组(分别为9.89%±9.66 %、5.79 %±11.14%和21.78 %±11.34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而细菌感染组治疗后新生儿CD4 +T细胞表面CD25、CD122和CD132的表达量为11.11 %±7.06%、6.35 %±6.23%和27.41 %±17.19 % ,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提示CD25、CD122和CD132在脐血CD4 +T细胞上的表达较低 ,细菌感染组治疗前CD4 +T细胞表面CD25、CD122和CD132表达的升高 ,表明CD4 +T细胞活化 ,故在临床上可以考虑将CD25。
朱晓东朱建幸李玉峰沈铮孙建华黄萍张永红陈同辛
关键词:新生儿细菌感染CD4^+T细胞IL-2R
细菌感染时新生儿CD4^+T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新生儿CD4^+T细胞在细菌感染时的作用及作为临床应用感染性证据的可能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分别测定1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和17例细菌感染足月新生儿治疗前后其CD4^+T细胞表面的白介素-2受体α链(CD25)、β链(CD122)、γ链(CD132)和CD154的表达情况。结果 CD25、CD122、CD132和CD154在正常新生儿CD4^+T细胞上的表达较低,分别为(3.84±3.61)%、(0.74±0.53)%、(12.70±8.54)%和(1.08±1.04)%,其在细菌感染组新生儿CD4^+T细胞上的表达分别为(9.89±9.66)%、(5.79±11.14)%、(21.78±11.34)%和(6.69±7.87)%,较正常新生儿组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正常新生儿CD4^+T细胞的CD25、CD122、CD132和CD154表达较低,在细菌感染时表达上调,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断的参考指标。
朱建幸李玉峰朱晓东沈铮陈同辛
关键词:细菌感染新生儿CD4^+T细胞表面标记物
新生儿细菌感染时IL-8 IL-10 IL-13水平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英文)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新生儿因处于暂时性的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而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也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寻找指标以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和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探讨血清IL 8、IL 10、IL 13水平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ELISA测定 3组血清各细胞因子的水平。感染组 :2 1例细菌感染的足月新生儿。非感染组 :2 0例非感染性疾病的足月新生儿。脐血组 :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结果 感染组IL 8、IL 10和IL 13水平 (87.0± 82 .6 ,35 .1± 34.8,2 3.2± 4 6 .2pg/ml)较非感染组升高(5 6 .6± 13.2 ,2 1.6± 12 .9,12 .0± 32 .3pg/ml) (P <0 .0 5 ) ;感染组治疗后IL 8和IL 10水平 (5 1.2± 3.1,18.5±3.3pg/ml)较治疗前下降 (P <0 .0 5 ) ;非感染组IL 13较脐血组 (1.2± 0 .3pg/ml)显著升高 (P <0 .0 5 ) ,IL 8、IL 10在两组间无区别。结论 新生儿细菌感染时血清IL 8、IL 10和IL 13显著升高 ,可做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参考标志物 ,而IL 8和IL 10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新生儿感染的治疗效果。
朱建幸张永红沈铮李玉峰陈菲朱晓东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3新生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细菌耐药的调查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内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菌种、构成比及耐药情况,以利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2000年至2001年2年间对NICU中110名新生儿进行细菌学和细菌耐药检测,对不同标本群的阳性结果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0名新生儿共接受了331次细菌学检查,阳性为121次,其中革兰阴性菌91株,革兰阳性菌30株,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阳性菌株中13株为产ESBLs阳性菌株,气道内组检出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高于非气道内组(x^2=3.9158,P<0.005)。革兰阳性菌耐药率最高的为红霉素(95.0%)和青霉素(92.6%),耐药率最低的为万古霉素(3.3%);革兰阴性菌耐药率最高的为氨苄西林(98.8%)、头孢呋新(98.2%)和氨苄西林/舒巴坦(90.0%),耐药率最低的为阿米卡星(6.1%)和亚胺培南(6.7%)。检出率最高的三种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100%,铜绿假单胞菌96.0%,大肠埃希菌90.5%。结论 NICU中革兰阴性菌仍是导致感染的主要病原体,ESBLs阳性菌株的增加与临床上侵袭性医疗手段的运用增多相关。氨苄西林已经成为临床上耐药率最高的药种之一,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朱晓东刘瑛李玉峰周晓苓嵇若旭朱建幸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细菌耐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