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洁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软锰矿浆
  • 3篇硫酸
  • 3篇硫酸锰
  • 2篇烟气
  • 2篇软锰矿
  • 2篇脱硫
  • 2篇浸出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烟气脱硫
  • 1篇厌氧
  • 1篇厌氧氨氧化
  • 1篇冶炼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蒸发结晶
  • 1篇生物脱氮
  • 1篇脱氮
  • 1篇气脱
  • 1篇脱硫产物
  • 1篇尾液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作者

  • 5篇李玉洁
  • 4篇苏仕军
  • 3篇孙维义
  • 1篇朱二刚
  • 1篇丁桑岚
  • 1篇蒋文举
  • 1篇张聪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锰业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四川化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软锰矿浆冶炼烟气脱硫制取硫酸锰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针对目前治理冶炼烟气回收SO2制取硫酸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用软锰矿吸收冶炼烟气二氧化硫副产硫酸锰。通过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矿浆pH、液固比和搅拌转速对脱硫率、锰浸出率和SO42-的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液固比越高,搅拌速度越大,矿浆pH值越低(pH≈1),脱硫率下降的越快,反应相同时间锰的浸出率升高,SO42-的生成量增大。将吸收液净化、除杂,蒸发结晶可以获得达到HG/T2962-1999标准的硫酸锰产品。
李玉洁孙维义苏仕军甯江冰
关键词:软锰矿烟气脱硫硫酸锰
烟气氧硫比对软锰矿浆烟气脱硫体系浸锰过程及脱硫产物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基于烟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硫浓度之间的关系对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反应的影响机理分析,提出用氧硫比(氧气与二氧化硫的摩尔比)作为关联烟气含氧量与二氧化硫浓度的参数,考察了烟气氧硫比对软锰矿浆烟气脱硫体系锰浸出率及脱硫产物的影响,据此探讨了提高锰浸出率与硫酸锰产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氧硫比是体系pH值变化的指针因子,并通过改变体系的pH值影响体系锰浸出率及脱硫产物;体系锰浸出率与硫酸锰产率随氧硫比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氧硫比低于15,体系中有其它锰系副产物产生,产生量随氧硫比的增大而减小。氧硫比高于20,体系中无其它锰系副产物产生。对于氧硫比高于30或氧硫比低于15的烟气,可通过加入菱锰矿或硫酸调节体系pH值的方式,提高锰浸出率及产物中硫酸锰的比例,并抑制副产物的生成。此研究结果可为实现通过烟气的氧硫比控制pH调节剂(菱锰矿或者硫酸)的添加量,进而实现脱硫反应pH的自动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孙维义苏仕军丁桑岚蒋文举李玉洁
关键词:催化氧化PH硫酸锰
软锰矿浆烟气同步脱硫脱硝尾液中硫酸锰和硝酸锰的分离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软锰矿浆脱硫脱硝后的吸收液是成分复杂的混合溶液。研究了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混合吸收液中分离出硫酸锰和硝酸锰的工艺,分别考察了温度、硫酸锰和硝酸锰的浓度比以及搅拌转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硫酸锰和硝酸锰的浓度比是能否取得较好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浓度比越高分离效果越好。在温度为90℃,CMnSO4:CMn(NO3)2≈12,搅拌转速为200 r/min条件下制得了符合HG/T2962-1999标准的硫酸锰产品。向分离出硫酸锰晶体的剩余溶液中加入稍低于理论用量的硝酸钙以去除SO42-,可制得符合HG/T3817-2006标准的工业硝酸锰产品。
张聪李玉洁苏仕军
关键词:硫酸锰蒸发结晶
空气氧化软锰矿浸出液中Fe^(2+)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空气氧化软锰矿浆烟气脱硫浸出液中的Fe2+,研究了Fe2+浓度、氧分压、氢离子浓度和温度对空气氧化Fe2+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对Fe2+的氧化速率随Fe2+浓度、氧分压和温度的增加而加快,随氢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氧化Fe2+的反应对Fe2+浓度为2级,对氧分压为1级,对氢离子浓度为-1级,反应的活化能Ea为101.430 8 kJ/mol,指前因子A0为2.48×1014s-1。
孙维义朱二刚苏仕军苏仕军
关键词:软锰矿动力学
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浅析
2011年
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脱氮技术因其自身的优点,备受国内外水处理界的关注。本文阐述了厌氧氨氧化的发展、典型工艺及其应用,分析了它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今后的技术展望。
李玉洁苏仕军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