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琳

作品数:159 被引量:145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54篇专利
  • 23篇会议论文
  • 16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化学工程
  • 19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理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5篇气体
  • 50篇气体分离
  • 47篇炭膜
  • 21篇酰亚胺
  • 20篇亚胺
  • 20篇气体分离性能
  • 20篇聚酰亚胺
  • 17篇膜分离
  • 12篇分离膜
  • 10篇膜分离技术
  • 10篇交联
  • 9篇气体渗透
  • 9篇聚丙烯
  • 8篇性能研究
  • 8篇渗透性
  • 8篇石墨
  • 8篇石墨烯
  • 8篇热交联
  • 7篇平板
  • 6篇杂化

机构

  • 159篇大连理工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辽宁科技大学
  • 6篇大连海事大学
  • 3篇天津工业大学
  • 3篇沈阳工业大学
  • 3篇烟台泰和新材...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台湾中原大学
  • 2篇大连卡瑞博纳...
  • 1篇营口理工学院

作者

  • 159篇李琳
  • 126篇王同华
  • 40篇王春雷
  • 24篇徐瑞松
  • 18篇金鑫
  • 16篇鲁云华
  • 13篇宋成文
  • 12篇刘峤
  • 10篇曹义鸣
  • 8篇孙美悦
  • 8篇陈安亮
  • 8篇曹越
  • 8篇项楠
  • 7篇肖国勇
  • 6篇胡知之
  • 6篇金鑫
  • 6篇张萍萍
  • 5篇祁文博
  • 5篇姜大伟
  • 5篇丁玲华

传媒

  • 27篇膜科学与技术
  • 7篇无机材料学报
  • 5篇新型炭材料
  • 3篇化工学报
  • 3篇第七届全国膜...
  • 3篇第八届全国膜...
  • 2篇现代化工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高分子学报
  • 2篇材料导报
  • 2篇材料研究学报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应用科技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洁净煤技术

年份

  • 2篇2024
  • 17篇2023
  • 12篇2022
  • 4篇2021
  • 11篇2020
  • 7篇2019
  • 14篇2018
  • 14篇2017
  • 17篇2016
  • 11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1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含羟基的芴基Cardo型聚酰亚胺的合成及性能被引量:2
2019年
合成了一种含芴基、羟基及苯醚键的二胺单体9,9’-双[4-(4-氨基-2-羟基苯氧基)苯基]芴,将该二胺单体分别与六氟二酐(6FDA)、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和4,4'-联苯醚二酐(ODPA)聚合,通过热酰亚胺化法制备出了5种聚酰亚胺(PI)薄膜。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溶解性等测试手段表征了所制备的二胺单体和PI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含羟基的芴基Cardo型聚酰亚胺为无定形结构,且大多数PI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甲基吡咯烷酮(NMP)和二甲基亚砜(DMSO)等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而在热性能方面,PI-6FDA表现出最佳的热稳定性,其10%热分解温度为443℃。PI-6FDA、PI-PMDA和PI-BPD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343℃、346℃和345℃。由于醚键使分子链的柔性提高,因此PI-ODPA展现出了最佳的力学性能。
陈琳鲁云华李琳胡知之王同华王永飞闫立东王天朱秀慧薛玉静刘博
关键词:羟基力学性能
Fe-Pt双金属催化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的理论研究
催化加氢脱氧是木质素基生物油提质升级的重要手段,Fe基催化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加氢脱氧催化剂。亲氧性的铁对含氧化合物(如酚类)具有优异的脱氧选择性,在Fe中加入少量贵金属Pt有利于稳定催化剂表面结构并促进表面H*物种形...
李琳
关键词: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反应机理密度泛函理论
一种高气体渗透性炭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气体渗透性炭膜的制备方法,属于分离膜制备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气体渗透性炭膜的制备方法,属于分离膜制备领域。一种高气体渗透性炭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是以热塑性聚合物作为炭膜前驱体制备炭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
李琳王同华徐瑞松金鑫王春雷
文献传递
一种平板支撑膜的生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生产支撑膜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支撑膜的生产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生产支撑膜的方法。一种平板支撑膜的生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成膜机构;浸渍机构,浸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承装凝胶浴的容器;所述浸渍机构接收来自成膜机构的支撑体,并使支撑体浸入凝胶浴...
李琳王同华王春雷王承顺赵林
添加磁性纳米粒子制备气体分离功能炭膜被引量:2
2009年
以聚酰胺酸为炭膜前驱体,分别以Fe3O4、γ-Fe2O3、Zn0.5Ni0.5Fe2O4以及二茂铁为掺杂物,经高温热解制备了4种Fe系物质掺杂的气体分离功能炭膜,对所制备的功能炭膜微结构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各掺杂物在热解炭化过程中发生了物相结构的变化,其中Fe3O4和Zn0.5Ni0.5Fe2O4纳米粒子对前驱体起到了催化石墨化的作用。气体渗透测试结果表明,各掺杂物所制备的功能炭膜以分子筛分机理为主导进行气体分离,且气体渗透性能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小分子气体H2渗透性最大提高了近48倍,Fe3O4掺杂所制备的功能炭膜,其H2、CO2、O2、N2和CH4等单组分气体的渗透系数分别达到了12194、3433、1175、136和74Barrers[1Barrer=1×10-10cm3(STP).cm/cm2.s.cmHg]。经Fe3O4、γ-Fe2O3和Zn0.5Ni0.5Fe2O4掺杂制备的功能炭膜更是提高了H2/CO2的分离选择性。
赵选英王同华李琳姜大伟曹义鸣
关键词:掺杂气体分离
Fe/C杂化炭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被引量:6
2009年
将二茂铁作为有机添加剂引入炭膜前驱体聚酰亚胺,经高温热解制备了Fe/C杂化炭膜。考察了二茂铁的添加量对杂化炭膜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采用热重、红外、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的杂化炭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前驱体中添加二茂铁能显著提高炭膜的气体渗透性能,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膜的气体渗透系数明显增加而分离系数则减小,当二茂铁添加量为15%时,对H2、O2、N2、CO2、CH4等纯气体的渗透系数分别为2806、1039、266、31、8barrer,对O2/N2、CO2/N2、CO2/CH4的分离系数分别为8.6、33.5、129.5。Fe/C杂化炭膜是基于"分子筛分"机理分离气体分子。
赵选英王同华李琳刘颖曹义鸣
关键词:二茂铁渗透通量气体分离
一种具有介微梯度孔道结构的复合炭膜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具有介微梯度孔道结构的复合炭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介微梯度孔道结构的复合炭膜,由多孔支撑体、介孔中间层和表面分离层构成;其特征在于:多孔支撑体的孔径为100-500nm,抗折强度为2-15MPa,抗暴强度为3-10M...
王同华李琳张煜陈安亮曹越
文献传递
一种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混合基质渗透汽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混合基质渗透汽化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一种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混合基质渗透汽化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和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均匀,得到GO‑PVA分散液,将...
王同华项楠王春雷李琳郑天赋
文献传递
炭分子筛膜的制备及结构改性
自炭膜问世以来,其气体渗透性和机械强度低成为桎梏炭膜产业化应用的两大挑战。研究发现,渗透性低的根源在于传统炭膜的蠕虫状孔道结构。通过选择适宜的聚合物前驱体的分子结构与填充纳米粒子等功能化手段相结合,能够实现对炭膜蠕虫状孔...
李琳王同华曹义鸣邱介山
关键词:炭分子筛膜气体分离机械强度气体渗透性
文献传递
面向微污染水处理的三重功能电催化炭膜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
2022年
以椰壳活性炭为原料,设计制备一种具有吸附、电催化氧化、膜过滤三重功能的电催化炭膜(TCM),通过调节原料配比、炭化温度以及原料活性炭的粒径实现对TCM性能的调控。采用SEM、XRD、拉曼和氮吸附等技术对TCM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并以TCM为阳极构建电催化膜反应器(ECMR),考察其水处理性能。结果表明,TCM具有发达的孔道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整体呈现出大孔-介孔-微孔的多级孔道结构,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与导电性;改变活性炭的粒径可以有效调控TCM的孔道结构。TCM对水中微污染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均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在外加2 V电压电场下,对水中亚铁氰化钾的氧化率为98.4%,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在低压电场的作用下处理真实微污染水时,炭膜的三重功能协同作用使其展现出优异的综合处理性能,其中COD、UV_(254)、浊度以及细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3%、90.5%、96.3%和100%,重金属离子几乎完全去除,出水水质得到显著地改善,并且水渗透通量有所提升,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於芳朋潘宗林李琳宋成文王同华
关键词:微污染水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