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福智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血管生成素
  • 2篇血管生成素-...
  • 2篇生成素
  • 2篇细胞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干细胞
  • 2篇PEGFP
  • 2篇ANG-1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多糖
  • 1篇胸外
  • 1篇胸外科
  • 1篇学法
  • 1篇以问题为基础
  • 1篇以学生为中心
  • 1篇印迹

机构

  • 5篇辽宁医学院附...
  • 3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5篇李福智
  • 3篇臧东钰
  • 3篇侯阳
  • 2篇刘学政
  • 2篇左中夫
  • 1篇李晓明
  • 1篇房艳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剖学报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芪多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黄芪多糖的诱导下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成功培养B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45表达并对细胞进行鉴定。按照诱导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化学方法诱导组、黄芪多糖组。于诱导后第3、5、7天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组织荧光检测神经微管蛋白-βⅢ(Tuj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黄芪多糖组诱导BMSCs 12 h后出现形态学变化,逐步形成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化学诱导组在加入诱导剂后细胞有突起伸出,并随诱导时间变化而增多,3 d可见到一些细胞漂浮脱壁,随时间延长死亡细胞逐渐增多。对照组无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Tuj1阳性表达,逐步形成典型的神经样细胞;GFAP阴性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黄芪多糖成功诱导大鼠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侯阳李福智左中夫刘学政
关键词:黄芪多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PBL教学法在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1]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提出,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已经得到了[2]当今世界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并在各国广泛推广。目前PBL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
臧东钰李福智
关键词:临床实习教学PBL教学法PBL教学模式胸外科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与pEGFP/Ang-1转染方法的建立
2014年
目的探讨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株、表型鉴定及利用重组质粒(pEGFP/Ang-1)转染大鼠BMSCs细胞株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BMSCs,纯化大鼠BMSCs后,以重组质粒pEGFP/Ang-1转染,G 418筛挑阳性克隆,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检测Ang-1表达量的时间变化。结果采用贴壁筛选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获取BMSCs细胞株,成功将血管生成素-1重组质粒(pEGFP/Ang-1)转染大鼠BMSCs,3 d可稳定表达Ang-1,7 d以后开始减弱。结论成功运用贴壁筛选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大鼠BMSCs,并重组质粒pEGFP/Ang-1转染大鼠BMSCs可有效表达。
李福智侯阳李晓明房艳臧东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生成素-1
14-3-3zeta与p-Bad在T1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14-3-3zeta和p-Bad在T1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非小细胞肺癌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取11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存档蜡块和50例新鲜NSCLC及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14-3-3zeta和p-Bad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肺组织相比,14-3-3zeta在NSCLC中的表达显著增强,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理学分型无关。p-Bad在正常肺组织中轻微表达,而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强。且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理学分型无关,但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14-3-3zeta蛋白与p-Bad与T1期NSCLC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臧东钰李福智杨春雨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印迹法
pEGFP/Ang-1转染BMSCs对高糖环境中RF/6A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重组质粒(pEGFP/Ang-1)转染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高浓度葡萄糖损伤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的保护作用。方法:以pEGFP/Ang-1转染BMS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再利用Transwell模型,将转染的BMSCs与RF/6A共培养于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中。3d后MTT法检测RF/6A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PKB)的表达,从而探讨转染pEGFP/Ang-1的BMSCs对高浓度葡萄糖培养中的RF/6A的保护作用。结果:成功转染pEGFP/Ang-1的BMSCs可见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与转染pEGFP/Ang-1的BMSCs共培养的RF/6A细胞活力及P-PKB的表达均高于未转染组(均P<0.01),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均P>0.05)。结论:质粒pEGFP/Ang-1转染的BMSCs对高糖环境中的RF/6A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PKB表达上调有关。
侯阳李福智左中夫刘学政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1高浓度葡萄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